全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意见”。
****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为了深入推进全乡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金昌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09—2012年)》,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乡总面积449平方公里,辖12个村,97个社,有5787户,22113人,其中劳动力14235人,总耕地面积50800亩,人均2.35亩,属河水、泉水、井水混灌区。受土地、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有限的萤石、泉水和人力资源。2008年,我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
近年来,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目标,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劳务产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成绩。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以胡萝卜为主的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反季节日光温室达到1856座,食用菌棚达到1984座,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5%;规模养殖户达1520户,新建羊、牛、猪、鸡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金鳟鱼、虹鳟鱼、七彩鲑养殖户达到98户,年产鲜鱼40万公斤,特色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力;加强集镇改造,着力发挥中心村优势;抢抓政策机遇,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管好社会事务,着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主要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特色农业优势明显,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经济比重大大提高;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增加值达到10414万元,年均递增8.7%;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5812万元,年均递增11%;工业增加值达到5795万元,年均递增1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2元,年均递增8.6%。示范点水磨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乡平均增幅。
——村镇体系基本完善。切实抓好村镇规划,构建小城镇发展基本框架,完善中心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暖、通信等基础设施,集镇生产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道路、水利、人饮、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足发展,通村油路达到100%;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率达到50%;安全饮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混合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平方米,加
红庙墩、北泉、双磨街、河滩、杏树庄、梅家寺、陈家寨等村的泉水资源,着力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和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种植,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提高设施档次和管理水平”的原则,改变“小而全,百花园”的分散经营状态,逐步扩大现有基地规模。力争到2012年,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再增加1000亩,日光温室再增加400座。食用菌生产基地:结合干旱缺水的实际,依托****、楼庄子、水磨关、南沿沟等村的荒滩优势,发展节水农业,在巩固已发展起来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推广立体栽培、二次发酵等食用菌种植技术。力争到2012年,新建食用菌棚200座,改建立体栽培棚200座,二次发酵棚200座。规模养殖生产基地:依托杏树庄、南沿沟、陈家寨、骊靬等村的草场资源,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培育以养猪、养羊、养牛、养鸡为主的养殖大户,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不断改良引进新品种,并通过发展配套饲草业,提高养殖效益。力争到2012,发展各类规模养殖户300户,建成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10个,工厂化养殖企业1个,牛、羊、猪、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0%、80%、80%、70%。另外,利用泉水资源,发展以金鳟鱼、虹鳟鱼、七彩鲑等为主的渔产业,每年发展养鱼户10户。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建设,力争用四年的时间建成日光温室、食用菌、露地蔬菜、舍饲养殖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2个;加大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每年至少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的胡萝卜新品种3个,其它蔬菜新品种15个,推广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从根本上解决胡萝卜等蔬菜品质退化的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日光温室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和食用菌立体栽培技术、二次发酵技术,提升特色产业种植水平;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努力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效益;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科技致富带头人。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大增长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聚合民间资本,吸引外来资本,重点发展以氢氟酸、氟化盐、氟涂料、氟灭火剂等氟产品为主的萤石深加工项目,延伸氟化工产业链条。力争2009年建成泰琦化工高分子冰晶石项目,四年内再建3-5个以氢氟酸为基础原料的下游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企业内的小循环,产业中的中循环,区域间的大循环”的要求,引导新办企业向园区集中,把萤石产业的发展自觉融入到循环发展的轨道,实现资源互补、利益互惠的目标。以集镇为中心,引导发展现代商贸业和仓储物流业,每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0户。
二是引导发展各类专业社。坚持“大小项目一起抓”,依托蔬菜种植基地和城郊优势,发展蔬菜运销、鲜食花菜腌制、客运出租、货运出租、沙石料运销、废旧物品收购、家政服务等各类专业社30个,力争使每个社都有一个以上项目。巩固现有的项目户,在正确的利益导向下,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积累的项目户二次投资,扩张规模,提升层次,并带动没有项目的农户积极寻找项目,每年发展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的项目大户100户,使项目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把培训转移农民作为“扩大分子、缩小分母”,“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培训、创业、就业三位一体,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返乡创业三策并举,大力实施农民创业行动,促进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输转思路,每年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0人(次)
通村道路达到100%,通社道路达到90%以上。坚持“管养分离”的原则,完善乡、村、农户相配套的农村道路养护长效机制,加快农村道路管护队伍建设,推动农村道路的规范化管理。
四是渠道建设。积极争取水利项目,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末级渠系项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设施农业,有效节约水资源,保证农业生产用水;全面落实《水权确权方案》,加快推进水权制度改革,促进水权落实到户。
五是农村饮水工程。加大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和管护力度,不断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农村饮用水的质量,努力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
六是基本农田建设。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使用农家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七是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主线,发展与保护相协调,切实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泉眼、湿地保护及黄斑星天牛防治等工作。每年完成人工造林500亩。
八是村庄建设。进一步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力度,结合危旧房改造项目,以水磨关村、河滩、梅家寺和****等中心村为主,整社推进小康住宅建设,并配套建成“四位一体”沼气池。以三清(清烘堆、清土堆、清柴堆)三改(改厨、改厕、改圈)三化(硬化、绿化、美化)
继续实行乡领导干部包村制度、科级领导干部挂靠重点项目制度;加大乡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基层班子的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对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法轮功”、“门徒会”等重点列管人员的帮教监控,防止邪教活动反弹;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安全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抓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新农村建设组织协调体制。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逐级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例会制度。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定期协调解决全乡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纲要,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查落实。落实考核奖惩,把新农村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作为检验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和重要内容和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开展。
(二)整合新农村建设各方力量。鼓励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各村要积极和
核,加大推进力度,及时跟踪检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抓出实效。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年中和年底分别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报、验收和考核。
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跻身全国两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XXXX战略,全面推进XX产业工程,进一步加......
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跻身全国两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XXXX战略,全面推进XX产业工程,进一步加......
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建湖县客运管理处 裴文雅摘要:本文就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构建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
合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合肥市地处江淮之间,居皖之中,辖3县、4区、3个开发区,有55个乡镇、832个行政村,总人口51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市域面积7055平方公......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