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_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2:39: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摘要】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等特点。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作为当代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我们的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其基本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我国已进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各种思想的跨国界交流,也有力地促进了价值取向上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当代大学再也不是“象牙塔”,大学校园由封闭转向社会开放。成为一个“小社会”。大学生生活在这样多种价值观密集交织、激烈碰撞的环境下,必然受其影响。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已明显显现出来。

2、价值追求的实用化。

伴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法则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校园文化的世俗性体现了大学生功利、金钱意识的增强。

3、价值选择的矛盾化。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大量调查报告都能证明,大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成就事业的愿望,而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要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以各种借口拒绝参加。

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原因分析

众多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很多学者认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原因之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其一,市场经济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过重的人世性,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二,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导致思想道德情感的缺失;其三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相对主义倾向,导致价值观飘忽不定和真我的丧失。

2、教育的误区

现今的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突出表现在: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二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虚空;三是在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上对学生进行被动灌输;四是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生活和需要,忽视引导和提供机会与情境体验。

3、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原因之一。其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对大学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二,社会上的腐败生活现象、贫富差距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观念,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4、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形成影响很大。首先是家长的教养方式的不科学 ;其次是家庭的不完整。这些都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在一定条件下比较容易转化为反社会行为。

5、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变化

学生自身价值的取向表现出价值取向自我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短浅化和非理性化,导致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肤浅、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弱化。

6、全球化对本土主流道德文化的削弱

全球化所带来的异质性文化对我们本土的主流道德文化是一个大的冲击,尤其是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势必向我们主流价值观念发起挑战,由此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中引起混乱将是不可避免的。

四、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

1、让大学生从思想上弄清楚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导价值观。价值观的多样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允许和而不同的多种价值观的存在,但做到“和”就要控制多种价值观的冲突,这就要求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一元性,即要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而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前提是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2、让民族精神教育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校园文化活动、进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保证进入学生头脑。大学生要把弘扬传统的优秀民族精神与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有哪些内涵,把握民族精神的实质。使大学生即使在价值观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势下,也能自觉调整和修正价值选择、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控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许可的范围内,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3、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当前,社会大变革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复杂化,许多进步的思想观念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的同时,不少错误思想观念也占有一定的市场,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企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采取公开的和隐蔽的等多种手段对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错误引导,大学生受到国内外两方面的复杂影响都不能低估。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应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从细微处做起,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要善于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价值观的引导结合起来。

总之,高校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

刘侠《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李星光《努力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选择》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在多元文化相互激......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的调查1.您所在的年级 [单选题] [必答题] ○ 大一○ 大二○ 大三 2.您是否有担任过班干,团干等职务? [单选题] [必答题] ○ 有○ 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院系:刑事司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1206班姓名:欧阳欣彤学号: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认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个不断生成的概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里,只有那些......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

下载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