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_三十六计免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18:21: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三十六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十六计免费”。

读《三十六计》有感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小学教育作者:张秋萱

每个名族都有自己宝贵的文化财产,这是优秀传统得以代代相传的载体,也是每个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活水源头。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有一大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经典的思想精髓,是我们国人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名族异于世界其他名族的特色所在,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所在。《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优秀遗产,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是我国历代卓越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丰富的军事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战略,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演推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的暗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分说。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擅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疵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擅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抓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在许多名著中都有涉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在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联想着之前看过的名著并努力把他们结合了起来,可谓获益匪浅。以下涉及的计谋便是我较为欣赏的。

《红楼梦》运用之胜战计——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释义】: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文章引用: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 „„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 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雨村低了半日头, 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 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 ,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乡某姓人氏,按法处治,余不略及'等语.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 余者自然也都不虚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二人计议,天色已晚,别无话说.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 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 ,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分析:这一片断主要体现了计谋是瞒天过海。当年的小沙弥还俗后明晓世间的“潜规则”,不念当年旧情,反倒为虎作伥替呆霸王薛蟠开脱,向贾雨村大胆出计,致使香菱落入虎口。小沙弥利用古代人的迷信思想,“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 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瞒过漫漫法海,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决这个案子。

《水浒传》运用之并战计——反客为主

【原典】: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释义】:对方有一破绽就立刻乘虚而入,夺取权力。只是,需要逐步达成目的,切莫急躁。以积极代消极,化被动为主动;转守为攻,才能扭转乾坤,反

败为胜。客人作客,基于礼貌,总要尊重主人的地位,迎合主人的意见,此乃作客之意,故有“客随主便”、“入境随俗”之语。此时客人可以说是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如果反过来,由客人登堂入室当家作主,发号施令,操作一切,就变成“主客易势”、“喧宾夺主”,这就是“反客为主”之意在军事上,一般说来,深入敌国作战为“客”,在本土防御为“主”。“反客为主”,就是寻找敌人防御的漏洞,乘机插入敌方腹地;攻其要害,控制敌方指挥系统,由“客”变为“主”。

在《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等七位英雄好汉智劫生辰纲,又在石碣村大败来犯官兵之后,便投奔水泊梁山。不料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心地狭窄,担心众豪杰入伙后,危及自己所坐的第一把交椅,竟不愿收留。位居第四头领的林冲见状很是不平。智多星吴用窥破内情后,便预先与晁盖等人商议唆使林冲火并王伦。次日,吴用在与林冲交谈中表示,既然王伦不愿收留,便欲另投别处,反劝林冲不必为“新兄弟”情面而与“旧兄弟”翻脸。林冲是个耿直汉子,经吴用以退为进的一劝,反倒由不满王伦逐客之心,生出火并王伦之意。于是,当王伦以“粮少饭稀”、“一洼之水”难容众多“真龙”为由,巧言逐客之际,林冲再也按捺不住,直言痛斥王伦“笑里藏刀,言清行浊”。吴用见林冲与王伦顶撞起来,便示意众豪杰一边佯劝“不要火并”,一边分头守住王伦及山寨其他头领。林冲骂得性起,顺势一刀杀了王伦,随即倡言改立晁盖为山寨之主。

分析:晁盖等英雄好汉,从开始到山寨做客请人收留,到激发林冲的不满情绪,促使林冲火并王伦,最后趁机控制局势,顺势坐上了山寨的第一把交椅,掌管了整个山寨。这正是“反客为主”计的完美运用。反客为主之计的诀窍是:有空隙就应插足进去,掌握对方的主要机关,要注意循序渐进。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被用的是淋漓尽致,不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尤其是诸葛亮使用的“空城计”、“反间计”更可谓家喻户晓。从第一计瞒天过海到最后一计走为上计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是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每当读到此处时我就想起那千古流芳的一代名相“卧龙”—诸葛亮。

《三国演义》运用之败战计——空城计

【原典】: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释义】:兵力空虚的时候,再故意显示出不加设防的样子,这样反而使敌人疑窦丛生、难以捉摸。让敌人摸不清你究竟是强盛还是柔弱,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奇妙莫测的用兵方法显得更加神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后,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又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分析: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幻无穷。在敌胜我虚之时,应当展开心理战。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不可轻易出此招。况且,次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诸葛亮就是充分抓住司马懿的心理才得以全身而退的,不愧是三国的风云人物!所以,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足无措、慌慌张张,应该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有谋。

在众多的古今名著中涉及三十六计内容的多不胜数,以上提及的连冰山一角都称不上,无非只是本人随及道出较为喜爱的地方罢了。由于时间有限能力有限自当不能多多陈述,待来日兴起必当继续完善。

最后,我不能不赞叹人类的智慧,《三十六计》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又一部走向世界的经典军事科学著作,两者并称且被誉为“兵史双璧”,成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又一奇葩。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第二套 敌战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三十六计读后感

三十六计我平时不是很常读书,但只要一看见自己喜爱的书,便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读。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

三十六计读后感

瞒天过海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瞒天过海。这一篇文章的原文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再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讲的是: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

三十六计[推荐]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

下载三十六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十六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