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3)_中华姓氏论坛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2:27: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华姓氏论坛”。

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3)

邓氏宗祠祭祖联谊会

2006年3月,在湖北省通山县燕夏乡邓氏宗祠召开盛大的祭祖联谊会。为湖北20余县市大成谱首卷合修、通过主编邓其伟所作的史料考证达成共识,各支经济文化经验交流。2007年4月,在湖北通山县九门邓氏宗祠,召开了来自湖北23个县市的邓氏宗亲代表300多人的联谊会,各支交流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与经验,“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湖北联谊会领导班子,确定了2008年度编辑《中华邓氏族史》首卷初稿。同年10月,在两位主要领导人邓其伟、邓腾宗亲的主持下,在湖北浠水召开了由鄂东组成的宗亲代表,选举产生了“邓氏武翼公后裔宗亲联谊理事会”领导班子,从此这几个县市邓氏宗亲参与全省的合谱工作正式启动。同年11月,武汉市新洲区邓家松林大祠堂召开了数十县市260位邓氏宗亲参加的“合谱动员大会”,各支谱积极参与全省总谱首卷的合修工作。同年11月主要领导邓其伟、邓吉贵、邓光泉亲临洪湖,召开支持洪湖、仙桃、监利、嘉鱼四县市合修大谱,动员工作大会。同年12月,湖北阳新县举行通、星两户十二届续修谱(支谱)完工,近千人参加庆典活动。

2008年2月-4月湖北阳新县三洲邓氏家谱(支谱)顺利完成、湖北通山县邓氏家谱(支谱)授谱仪式,都举行的隆重的活动。2008年下半年,湖北分会主要领导邓其伟、邓腾亲自督促和指导,并经邓腾宗亲带头捐款4万多元予以资助,历时七个月,客服重重困难,湖北编撰的《中华邓氏族史.豫赣湘鄂川首卷》初稿终于印刊成册,与邓氏宗亲见面。

2009年上半年,在邓其伟、邓腾宗亲全力督导和邓腾先生捐的巨资支持下,浠水文峰全体宗亲积极努力,《中华邓氏族史.文峰卷》刊印面世。2009年在湖北阳新县邓氏通户宗祠召开了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第一届二次工作会议,报告《2008年工作回顾暨2009年工作展望》,继续动员全省邓氏宗亲积极参与搜集邓氏宗谱史料,进一步补充修订《中华邓氏族史.豫赣湘鄂川首卷》,并支持邓氏通户宗祠修缮和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支持武翼公后裔恢复浠水莲峰邓氏“汉唐家声”宗祠的重建工作。邓勇军宗亲被推选为副秘书长。同年8月,在武汉市水果湖广场大厦10F,执行会长邓腾主持召开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第一届三次工作会议,重点加强编委班子和工作进度,特别对筹措资金来源设想办法,并向全省邓氏宗亲发出了积极参与合修谱的倡议书。决定出席代表参加2009年11月份邓氏发源地河南邓州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全球邓姓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11月5日、6日、7日,参加河南邓州举行的全球邓姓文化交流活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河南邓州市成立,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作为总会设立的湖北分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即“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邓腾被推选为总会名誉会长,邓其伟被推选为总会顾问。

2010年元月15日—17日,省分会负责人邓其伟、邓斌、邓楚文、邓光泉、宗亲代表邓平安、邓泽翔等应邀参加了总会在深圳举行的《邓姓文化》杂志首发式和邓氏宗亲恳谈会,拜谒了邓小平铜像。并成立了总会建设项目和联谱工作两个协调委员会。我会邓世鸿、邓腾两位先生分别当选为两个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月19日(正月初六)晚上,在武

汉弘毅大酒店二楼2号厅,湖北联谊会第一届领导班子部分负责人:邓其伟、邓国准、邓腾、邓兴华、邓隆飞、邓勇军等宗亲聚集在一起,借春节团拜的机会,为开好湖北联谊会2010年年会,并为在2008年12月出版的《中华邓氏族史·豫赣湘鄂川首卷》的基础上编修好《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进行了预备性商议,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与会负责人达成了如下共识:

1、完善湖北联谊会组织制度,结合几年来的运作和湖北邓氏宗亲联谊的实际情况起草并在年会大会上审议、通过湖北联谊会章程。

2、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并向“会议”与会宗亲代表报告。

3、扩大、充实领导班子组成。

4、规划、起草“会议”议程和日程安排。此次筹备会后约一周左右,由邓其伟、邓国准、邓勇军先生执笔起草的章程草案及“会议”议程和日程安排草案已发送给湖北联谊会有关负责人。

3月9日下午,在武汉市政协办公大楼三楼会议厅,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出席会议的有: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理事长、武汉市政府协常委、法制委员会主任邓斌,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理事长、吾离陵保护建设及各地邓氏纪念项目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党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武汉弘鑫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邓世鸿,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会长邓其伟、顾问邓国准、执行会长邓腾、副会长邓兴华、邓隆飞、邓乾树、秘书长邓坤文、副秘书长邓光泉、邓乾金、邓勇军,通山支会会长邓交松等。第二次筹备会主要就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章程(草案)、“会议”的议程及日程安排、与会代表规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接待等事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人选进行了初步酝酿。

第二次筹备会议决定:

1、将2010年年会与《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编修工作会议一并举行。

2、与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协调,将总会拟举行的联谱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与此次大会一并举行,诚邀总会主要负责人及总会联谱工作协调委员会各位省外负责人到会,为编修好《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一道出谋划策,力争早日完成此书的编纂工作。

3、本次年会将进行换届选举,第二届领导班子将在第一届的基础上扩大成员规模,并结合近几年的运作适当作出人事调整,邀请一部分活动能力和号召力强、在宗亲事务中比较有影响、德高望重的宗亲加入到新一届领导班子中来,以便集思广益,让湖北联谊会更好地为邓氏宗亲事业服务。

4、本次年会将通过章程,以章程来规范湖北联谊会的运作。

2010年5月28日、29日、30日,在武汉科苑宾馆举行“湖北宗亲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中国.武汉邓氏文化研究会”,“《邓姓文化》杂志研讨座谈会”,“邓氏族谱研讨会”。会上有来自湖北省50多个县市的宗亲代表,还邀请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对族谱有研究的宗亲代表。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炎黄邓氏总会理事长邓洪军,副理事长邓光阁,邓香云,炎黄邓氏总会秘书长邓明珍,邓州市文化局长闫富传等十人亲临会议并对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会上选出了湖北宗亲会第二届领导班子。推选部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邓氏宗亲为荣誉和名誉会长,邓其伟再次当选为会长,邓兴华当选常务副会长,顾问邓国准,副会长:邓隆飞,邓乾树,邓坤文,邓楚文,邓佑华,邓有华,邓承贵。秘书长邓勇军,副秘书长:邓光前,邓肇义,邓思华,邓乾金,邓礼能。同年6月19日,革命老区红安麻城成立“炎黄邓氏宗亲红麻联谊支会”。

同年7月,德高望重,为我们邓姓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邓国准顾问因病逝世,这对湖北续修《邓氏族谱》,邓姓文化研究工作来说,将是很大的损失。

2010年11月13日、14日、15日,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河南省邓州市举行先祖塑像揭

幕仪式暨邓姓文化联谊交流活动,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邓腾、邓散心、秘书长邓勇军、邓泽翔参加。在武汉梦天湖山庄渡假村接待香港邓氏宗亲一行30多人,会长邓其伟、名誉会长邓斌、邓世鸿、副秘书长邓光泉到场致词欢迎香港宗亲。

湖北在失去邓国准顾问这一得力骨干后,《邓氏族谱》主编邓其伟会长身体欠佳、深感气力不足,续谱工作不堪重负。2011年4月,会长邓其伟、常务副会长邓兴华、副会长邓隆飞、邓乾树、秘书长邓勇军、邓光泉会谈决定,为维持湖北续谱和文化研究等活动正常进行,需要尽快把湖北的下一届领导班子整合落实,与会在电话和名誉会长邓腾、名誉会长邓世鸿交流后,邓世鸿会长初步定于2011年9月份举行会议,完成湖北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2011年清明节前夕,湖北宜昌支系明祖(洪武二年)邓有凤公后裔筹备宗亲联谊成员,推荐有能力的有凤公后裔带头发扬和传承家族文明、特别推选创业楷模企业家做带头人,作为一面旗帜,为家族年轻人树立榜样。

加强邓氏文化交流 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一、历史的回顾

热爱祖国,怀亲思乡,朔宗寻祖乃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所共同形成的传统美德,正是由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发挥作用,才铸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家族的辉煌,祖辈的业绩,对子孙后代不无启迪勉励意义。我们今天的聚会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缅怀已故去的人士。激励健在族人奋力拼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用以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勤学奉献的家风,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镜,可以昭未来。昨天是今天的回忆,今天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文明史,我国各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既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动力,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力量;这种民族精神,既同我国传统美德相承接,又同社会主义道德相统一,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要想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是绝对不行的。“四人帮”掀起的“文化大革命”,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无用论”等反动谬论,以及全盘否定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全部加上封、资、修的标签加以批判,对广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实行残酷迫害,学校停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文化大革命”长达10年的内乱中,中国民主体制遭到严重践踏,许多人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总结沉痛教训,拨乱反正。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勇往直前。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子孙后代,懂得科学文化在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一个小孩从小就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尊重历史、尊重我们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向上的精神。逐步培养成知识丰富、智力发展的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力拼搏,贡献力量。据历史考证,我们邓氏祖先血脉源于黄帝,受姓始于殷商皇族,殷商第二十二代国君武于继位后(公元前1315年),便把叔叔曼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市)当了国君,以后曼的子孙就以国为姓,因此邓氏得姓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三千三百年,真是名副其实的源远流长。邓氏家族由此繁衍,邓氏家族的始祖便是商王武丁的叔叔曼公德阳。至春秋时邓国中兴之君邓侯吾离,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以“邓”为姓的国君,今邓州市城郊吾离冢村还完好地保存了邓侯吾离墓,村名由此而来。周灭商后,邓国作为异姓诸侯国,臣服于周,得以幸存,至春秋邓祈侯时(公元前678年),邓国为楚文王所灭,因邓祈侯的妹妹是楚文王的母亲,邓为舅甥之邦,故楚灭邓国,只是改号易帜,邓国虽灭,国人尚存,但自此后,更多的邓氏族人迁

徙流落异乡,甚至漂泊海外。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邓姓人口约702万,排名第34位,至今已近800万,但分布极广,国内集中于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以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多,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次之,一部《邓氏族谱》印证了专家们的考证。《邓氏族谱》的出现,是1989年2月,马来西亚华裔邓威廉夫妇,回国寻根问祖带回祖国的,根据《邓氏族谱》的记载,邓威廉已是第一百一十四代传人,其先辈于一千多年前就从邓州迁到广东博罗,后其祖父带同宗下南洋。将《邓氏族谱》携至马来西亚,得以妥善保存,邓威廉一家几代人将《邓氏族谱》视为圣物,并将续写视为至高无上之事,邓威廉用了十年时间寻找祖先居住地,终于在河南邓州市的大力协助下,实现了夙愿。《邓氏族谱》是当今世界所见时间跨度最长的谱牒,由于时间长达三千三百年,能流传至今稀罕至极,本身已是十足的珍贵的历史文物。《邓氏族谱》几乎能算一部英雄谱,细读其文,你会发现,邓氏宗族,历朝历代中精英俊杰时有涌现,为历史名人有资格载入史册经传者不少。有学者这样认为,在流传于世诸多望族家谱中,《邓氏族谱》地位无可比拟,堪称国宝而当之无愧。为邓姓赢得美名的,当首推当代伟人邓小平,他是中共第二代主要领导人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掌舵人,在*十年*后,他力挽狂澜、拨乱反正,领导全国人民掀起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高潮,为富民强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提高我国国际威望,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名字举世瞩目,不仅是邓氏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的骄傲。

邓氏族人自上古至清,出有众多国君侯爵、丞相大夫、将军总兵、名士文人;如邓氏第十九世邓侯吾离;春秋时郑国大夫邓析,是法家、政治家先驱;西汉大夫邓通,四十七世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扶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封元侯,还有邓太后、邓辰、邓涉;蜀汉大将邓芝;三国时期讨灭蜀汉的曹魏大将邓艾;晋文帝南迁后声誉卓著的名臣邓攸;唐代邓进忠;宋代思想家邓牧;元代书法家邓文元;清代邓石如的书法和治印;邓廷桢历任两广、两江、云贵、闽浙总督政绩辉煌,而且在鸦片战争初期,守卫虎门重创英军,更是大快人心;邓世昌是近代海军将领,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诗人邓辅纶,作家邓显鹤等都是千百年来受人景仰的杰出历史人物。

邓氏现代历史名人大家较为熟悉,湖南的邓中夏,是中共早期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之一;邓演达、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后为蒋介石暗杀;邓子恢,是新四军领导人之一,国务院副总理;邓华,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赴朝志愿军总司令;邓颖超,中共早期党员,中国妇女的领袖人物之一;邓力群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邓柘作家,曾任人民日报社长;中共早期党员,广东邓发,贵州邓恩铭,湖北邓初民等。众多革命先驱,为我们树起光辉旗帜。

河南邓州市博物馆邓氏专展有文曰:“千百年来,邓氏子孙秉承开基始祖之遗风,奋发向上,历久而不衰,或以勋名著,或以高节称,或以理学传,或以艺文鸣,代有贤哲,辈见英豪,光耀史籍„„。”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不同血缘姓氏的宗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流、兴衰更替的总汇。以血缘姓氏为脉络的姓氏谱系,正是具体而微地载承各姓氏宗族的渊源世系,兴衰荣辱及其历史功业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因而中华姓氏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认同中华文化的伟大基石。

二、对《中华邓氏族史》豫、赣、湘、川、鄂卷的评价

二OOO年,武汉邓其伟先生受湖北省华夏邓氏宗亲联谊会的委托,负责主编《中华邓氏族史》豫、赣、湘、川、鄂卷,经六年艰苦努力,收集邓氏族谱资料百余部,在古稀之年带病坚持编审工作,到二OO八年完稿成书,全书200万字,为精装本。

(一)编史目标明确。为了宏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寻根问祖,恢宏祖德祖功,主要是为

了勉励当代教育后人,鼓励奋发向上,弘扬勤学奉献精神。

(二)资料翔实。全书历史资料主要是根据《史记》、《后汉书》、范新翔先生所著《南阳邓氏族史》,江西邓宝仁先生编《邓氏族史》、《中华邓氏族史粤港卷》以及邓威廉先生1989年带回国的《邓氏家谱》等资料,取其精华,汇编成册。

(三)内容丰富,全书共四篇,第一篇邓氏源流,包括古代邓氏的产生与发展,邓氏的起源,邓氏史略等;第二卷,邓氏历代世系,包括历史名人为邓氏宗谱所作的“序”;第三篇邓氏文化,包括邓氏历史文献,邓氏历代名人列传及名人录;第四篇有关文献及附录。

(四)此书不足之处:首先是标题太大,按标题应包括河南、江西、四川、湖南、湖北五省的族谱,但世系表只是湖北十几个县的,故名不符实;其次湖北省大部分县市邓氏谱族没有入编;其三缺少湖北近现代名人传记;其四照片太多不严肃;其五错别字很多。这些都是在编辑湖北卷中要加以改进的。

三、关于编辑出版《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问题

编辑出版《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流传后世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族谱资料大多已经散失,故资料收集、编辑整理到印刷出版发行,工作量大,须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有一个经验丰富、坚强有力的写作班子,还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持,根据当前湖北分会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原《中华邓氏族史》豫、赣、川、湘、鄂卷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可大大节约工作量和时间。

(二)关于全书内容:

1、增加邓氏图腾及释义;

2、湖北省情简介及地图;

3、增加湖北省各市县邓氏各支派世系表;

4、补充历代邓氏名人传记,重点增加湖北省邓氏名人传记;

5、增加湖北省近现代名人录(干部县团级以上、学历大学本科以上、职称副高以上);

6、各支宗派序列;

7、附录增加一些历史知识性内容:(1)邓氏东汉中兴功臣表;(2)九族宗亲等;(3)中国历代皇朝官名宗录;(4)“邓”字的起源和演变;(5)名言警句录;(6)各地邓氏族规录刊选;(7)湖北省近现代邓氏著作目录等。

(三)关于编辑班子。为了尽快完成编辑任务需组建一个精干的编辑部,参加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其次还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其三要身体健康,并能挤出时间参加这项工作;其四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请各市县邓氏各支推选一两位负责本支编审工作,省谱编辑部在各支派中推荐选拔人员组成。

(四)关于编辑出版经费。编辑出版、发行约需经费20万元。

1、征集赞助费。发动省内邓氏族人特别是企业家捐助,凡捐款500元以上者上功德榜;10000元以上者登照片简历及事迹介绍。

2、发行征订。在全省邓氏族人中征订,由市、县各支派发动预收征订费,按工本费每册100元收取,出书后优先分发,余下的另售每本收150元。

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7)

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7)湖北钱镠研究会暨华中钱氏联谊会2009年11月14日,吴越钱氏来自鄂赣豫三省各支系的数十位代表在湖北黄梅大河镇举行会议。会上,钱振兴、钱国平、......

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6)

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6)华中公路客运企业公会联谊会华中、华东地区公路客运企业工会联谊会2006首届年会于11月30日在美丽的江城武汉胜利召开。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陈......

中华姓氏论坛华北地区联谊会(6)

中华姓氏论坛华北地区联谊会(6)第五届华北、东北八省(市、自治区)印刷企业联谊会2011年9月6日,第五届华北、东北八省(市、自治区)印刷企业联谊会在美丽宜人的沿海城市——辽宁省营......

中华姓氏论坛西南地区联谊会(4)

中华姓氏论坛西南地区联谊会(4)西南地区规划院联谊会以“金秋规划联谊 创新人才之约”为主题的2012西南地区规划院联谊会于2012年9月22日在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隆......

中华姓氏论坛华南地区联谊会(6)

中华姓氏论坛华南地区联谊会(6)河北正定中学华南校友联谊会12月17日上午,河北正定中学华南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凯悦酒店正式举行。原正定中学校长、校友总会会长胡成元......

下载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姓氏论坛华中地区联谊会(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