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记忆课堂教学操作流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快速记忆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一、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课首班呼,教师示意学生请坐。
二、学生领作“四操”。提前训练一名学生带领全国学生完成下面“四操”。
形体操:5头正、4肩平、3身直、2足安、1目视前方。
视觉操:定点凝视训练2分钟,眼球左右移动,眼球上下滚动,蛇形扫视训练各0.5分,回型扩大视野训练0.5分。(可借助PPT,也可用教材)。
心态操:呼吸(操)、信念、快乐。
思维操:回忆记忆方法,相信自我超越。
三、教师上课
1.教师讲解记忆方法并举例:如“连锁记忆法”的概念、原理,用10个词进行“连锁记忆法”示范练习,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掌握记忆规律。
2.教师出示第一组10个词语,限时2分钟记忆。
3.将记住词语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展示。
4.教师鼓励记得多的学生,并为记得少的学生加油。
5.调整状态,第二组12个词语记忆训练,计时训练,教师记时,学生记忆,展
示各环节同上。
6.第三次调整状态,第三组词语15个或20个,计时训练,然后展示。
7.请记得又多又快和又少又慢的学生反思训练过程和训练的体会(阅读感言),激励学生不断超越,不骄不躁。教给学生作阅读记忆卡片,课下同学互相测试比
赛(作游戏)。
请注意:
(1)教师一定要把有关原理讲正确,讲清晰,讲明白,示范作到位。
(2)每次训练前做好状态调整,教师展示词语板,发出“预备——开始!”指令后统一进行训练,教师指令要干脆利落、有力量。
(3)教师要观察学生训练状况,对快慢及大多数状况的同学要尽量心中有数。
(4)每节课训练2-3次为宜,不能少于2次,不能超过3次,两节课连上可视
情况而定。
高效阅读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一、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课首班呼,教师示意学生请坐。
二、备:学生领作“四操”,提前训练一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完成下面“四操”。
形体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目视前方。
视觉操:定点凝视训练2分钟,眼球左右移动,眼球上下滚动,蛇形扫视训练各0.5分,回型扩大视野训练0.5分(可借助PPT,也可用教材)。
心态操:呼吸、信念、快乐。
思维操:
(1)高效速读注意事项:不摆头、不回视、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只读
一遍、边想边记)。
(2)回忆固定程序阅读的七个阅读程序(仿佛在眼前)。
(3)齐声朗读固定程序阅读程序:①题目②作者③出处④基本内容⑤重要事实⑥特点及争议出处⑦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三、教师上课:
1.教师公布本节课训练量如训练篇数,总体字数。
2.教师根据上节课训练状态公布本节棵训练达标指数:速度指标(理解率达到7
0%,阅读速度越快越好)。
3.教师公布第一篇阅读材料字数,请学生输入计算器,按除号。(如果使用计速器课件,先输入字数;如使用计时器,请将其设置为“开始” 状态。如采用人工
计时法,每6秒计时一次。)
4.读:教师调整状态,简短导入,“预备——开始”,学生将阅读材料题目方向对着自己,将阅读材料扣放在桌上。教师宣布“预备”时,同时用双手抓起阅读材料左右边缘;宣布“开始”,同时将书端起,离眼睛30-40厘米。读完后抬头将材料扣放,记录阅读用时,将其输入计算器,算出阅读速度(或记录阅读速度)。
5.先读完的同学回想所读内容,与固定程序阅读内容一一对应。6.答:计时答题(训练之前可限时答题),教师要求学生将训练材料收起,下发答题卡;如果是活页阅读材料,将其收回放教师处保存。学生在手无阅读材料的情况下完全凭记忆答题,体现“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军事化训练思想。
7.判:学生答完题进入判卷环节。训练之初,同桌互换,前后桌互换或集中收卷再重新下发判卷。这样做有助于大家互相监督,保证测试的公正性,大家都养成正确对待测试结果的习惯后,再由学生自己评判自己测试卷,这样做会节省一些
时间。
8.判卷环节教师公布答案是最初采用的方法为增加训练难度,建议采用按行或按排由学生依序公布答案的方法,遇到不同意见可以相互争论。学生批改别人试卷,还要记着自己的答案,这种训练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正是开掘学生记忆潜能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起到主导作用。
9.算:计算阅读速度,理解率。在训练之初可以不必计算阅读效率。接着展示阅读速度和理解率。以行或排的方式分别展示阅读速度和理解率。教师简要记录,然后调查本次训练最高、最低速度,最高、最低理解率。对高者鼓励,为低者加油。给学生一点时间将阅读数据填入“进步曲线图”。
10.第二篇训练同上。
11.述:第三篇训练:各项训练同上。本篇训练尝试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在学生计算完各种数据后,训练学生复述能力。首先同桌互相复述,一人复述,一人补充。然后进行复述展示,(训练之初两人互相复述完毕再进行展示),教
师积极鼓励、表扬进步快的同学。
12.思:反思回顾。本节训练课结束之前。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的训练过程和已读文章分别进行反思回顾。学生说阅读成功经验,找失误原因,以为借鉴。接着谈读文体会,落实速度程序中“新思想和读后启示”“特点和争议之处”两个要点。
13.教师宣布下课,全体起立“班呼”。
14.以上诸环节可以概括为:备、读、答、判、算、述、思“。
请注意:
(1)原测试数据可作为“进步曲线图”的基础数据。
(2)训练课要争分夺秒,快节奏高效率,不能出现拖沓现象,对一些较深的问题
可以在课后深入研讨。
(3)印刷材料字号适中(小四号),每行22—24个字为宜。
(4)学生汇报展示语言要简练:如480字/分(480字每分),理解率80%。(5)教师评价性语言要注重激励,简明扼要,不要冗赘罗嗦。
(6)各种环节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要步调整齐。
感知人物训练课教学设计
师范附小 魏巍
一、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感知人物的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在我们以前的作文中经常用到,只是大家没有留意,没有进行概括而已。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出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节课咱
们就以几篇文章为例,检验一下。
二、学生作文
1、请大家看第一篇作文,这是我们一名同学写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先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其余的同学认真地听,然后说一说,你感觉到了一个怎样的人?
你读得真棒,同学们听得也很用心,咱们班同学很会学习。2、那么,作者是从哪能些方面来感知人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再看一遍作文,拿出笔来画一画,找一找。
3、谁来说一说?
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如果没人举手,就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个方面感知的)
4、接着往下看,我有什么爱好?
5、说得真不错,就这样接着来。
我的性格是什么?
6、有好多同学也跃跃欲试了,把机会让给没发过言的同学,你说,感知人物爱好。
7、还有想说的吗?要敢于抓住每一次属于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说出你的想法,这样你才会有进步。
8、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介绍给读者的?说一说作者的感知线索。
刚才,我们将这篇作文进行了剖析,我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作者的感知线索,把它写下来,便成了这篇作文的感知提纲了。现在咱们来回忆一下编写感知提纲的几个步骤:我们先读一读作文,找一找,作者从哪些方面感知的;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剖析,将作者感知到的内容简单地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篇感知提纲。每一篇感知提纲便是作者的感知线索,因为线索不同,所以感知提纲也就不一样了,但是所运用的感知技
巧是一样的。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作文的写作提纲,看看你所知道的感知方法和技巧作者是不是也在用?
三、名家名篇
其实这些感知方法和技巧不光我们的同学在用,就连著名作家也在用。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文章是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被选入了我们的课本里。现在咱们来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感知线索。
1、请同学们默读这篇文章,画一画,找一找,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感知闰土的。然后把你的想法与你
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编写出感知提纲。
2、咱们来看几组同学编写的感知提纲。
3、现在老师把评分标准给大家,请大家自己评分。
你得了几分,真的很了不起。你也别急,咱们再细心一些,也一定会有进步的。
四、怎么样,老师没骗你们吧,咱们运用的感知方法和技巧,著名作家也在用,只要我们运用好这些感知
方法和技巧,你的作文也会很棒的。
写感知提纲的方法你掌握了吗?现在咱们来测试一下。
请大家看第三篇作文,自己试着写出它的感知提纲,这一遍我可要限时的,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快
速地写出这篇作文的感知提纲。计时开始。
谁来汇报一下。她的感知提纲写得很全面,就以她的为评分标准,如果整篇为五分,你想给每一个多少分。
好,就参照这个评分标准,给自己评评分吧!
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其实所谓的作文,就是将我们感受知到的东西如实地记录下来,只要我们运用好这些感知方法和感知
技巧,一定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的。
1、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1)提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1) [操作]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时间] 1分钟左右[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操 作 流 程高 二 数 学 组该教学模式参照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模式中的“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模......
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培训材料培训资料我们认为教学流程包括预学(独学、合探)——展示(组内、班内)——反馈(巩固、测评) 三大模块。而“反馈”贯穿每个教学环节,不是一个独立的课型,所......
快速退房服务信息Expre check-out information您是我们酒店尊贵的客人,为了您退房时不用在前台等候太多时间,我们特为您提供“快速退房”服务,退房时则无需在前台等候查房及帐......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标准化操作流程一、优化课前准备(一)优化组合结构、合理科学分组1、构建班级大组按新课堂空间布局,自然形成4-6大组。构建大组时,要求班主任老师协同各班科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