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成语故事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寓意:只要把道理说透彻,就能够帮助人解除顾虑和忧愁。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趾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 子《列子·天瑞》
后人从中概括出“杞人忧天”一句成语,用以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用尺子量。动词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灯谜】郑人买履(打三字口语一)谜底:不知足
终身食鱼
昔者,有馈①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②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③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④,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编辑本段注释
1.馈:赠送。2.或:有人。3.以:因为。4.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5.对:相对 6.故:所以 7禄:官职
编辑本段译文
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 “因为我喜欢鱼,所以不接受鱼。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学奕
编辑词原文介绍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编辑本段译文介绍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一次,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他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虽然他们一
起学习,但另一个学下棋的人学得却不如前一个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编辑本段详细注释
(01)弈:围棋,这里作动词下(围)棋。
(02)暴:同”曝“,晒。
(03)夫: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方的评论。
(04)弈秋:秋,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5)通:全。通国:全国。
(06)善:擅长,善于。
(07)弗若:不如。
(08)诲:huì,教诲,教导。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之:代词,指代弈秋的教导。
(11)鸿鹄:名词,指代天鹅。
(12)援:引,拉。
(13)缴:系着生丝绳的箭。
(14)之:代词,指代专心致志的人。
(15)俱:一起。
(16)弗:不。
(17)矣:了。
(18)为:因为
(19)其:代词,指代后一人。
(20)虽:虽然。
(21)将至:即将到来。
(22)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3)非然也:
非:并非、并不是;然:如此,这样。也:语气助词。
(22)唯:只。
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启示道理
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三心二意地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认真细心、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切不可三心二意,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 神童 shéntóng
[child prodigy] 又称圣童、奇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神童得官,俗俚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至死者盖多也。
翻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为了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种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过)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遇熊
编文言文
甲乙二人 偕行林中 忽见熊来 甲猱登树巅 乙僵卧地上 熊趋嗅之 疑其已死 舍之去 甲见熊去远乃下 笑问乙曰 熊向君何语 曰 熊告我云 交友宜慎 凡见人危难而不相救者 勿与为友也 甲大惭
翻译
甲乙两人一起在树林里走路,突然看到一只熊来了,甲迅速的爬到树顶,乙趴在地上装死,熊走近嗅他,以为他已经死,舍弃离开了。甲看到熊走远了才下来,笑着问乙说:“熊对你说了什么话啊?”乙说“熊告诉我„交友应该谨慎,凡是看到别人有危险困难却不帮忙解救的人,不要与他结为朋友。”甲听了非常惭愧.辑词条
画蛇添足
【汉字简体】画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注释
1.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4.卮(zhī)酒:一杯酒。
5.相谓:互相商议。
6.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7.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将要饮酒。引:拿,举。且:将要
8.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9.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10.安能:怎么能;哪能。
11.为:给;替。
12.遂:于是;就。
13.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4.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5.终:最终、最后。
16.引:拿起。
17.且:准备。
18.成:完成。
19.余:剩余。
20.足:脚。
21.亡:丢失,失去。
22.为:给,替。
23.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4.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5.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6.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7.谓:对......说。
寓意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他的菊爆了。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告诉节外生枝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菊花弄砸。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菊花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3、......
一、导航台课文主要内容及寓意导读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其实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可笑......
目录画蛇添足..........................................................................................................................1 胸有成竹......................
1画饼充饥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篇1【注音】shì jiā chéng pǐ【出处】东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炙疮,疮痂落在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 语出南朝·宋·刘敬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