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必须就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力。
一、所谓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做“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 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三、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
“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1、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要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紧扣语文的特点,突出语言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教材的内容,兼顾学生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性阅读。
(一)、通读课文,创设问题情景。《新课标》十分重视“读”的重要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潜心地读书,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研究性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阅读,它的基点建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的。因此,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地读书,读好书,品尝课文中的原汁原味,感知课文的同时又会产生质疑,为提出问题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专题。如教学《白杨》,学生提出问题:▲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地方?▲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白杨树用什么特点?▲既然课文以白杨为题,为何课文写了那么多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 „这些问题中,中心问题是“为何以白杨为题?。
(三)、选择研究策略。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根据教材的特点又不同的研究策略,同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来确定研究的策略。(1)、找出你认为跟人物某一方面品质密切相关的事例。(2)多篇重组学习。(3)、抓课文的题目。(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体会。(5)、找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探索。(6)朗读体会。„„
(四)、深入研读,解决问题。学生带着研究的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深入探究课文。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同样,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爸爸的三句话让学生展开研读,体会白杨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明白爸爸借物喻人,咏物抒怀。
(五)、交流与评价。回顾研究策略,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坚持课内指导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
(一)、课内拓展。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后,让学生展开“大熊猫生存现状的调查”。除了从课文获取材料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网络、书籍、图片等资源,去收集、整理信息,撰写活动感想,制作电脑小报等形式交流调查结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选定小课题研究。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对学习语文是有利的,宜少不宜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到小学生的独立性差,思想单纯,研究活动的范围宜小不宜大,不必过分的苛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开展“家乡采风活动”,教师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展开讨论,然后从家乡的道路、市容、生活水平、文明素质、环境等方面分小组进行研究,最后集中反馈调查结果,不仅关注家乡的变化和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而且更是一次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选准研究要点。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出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3、注重研究过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4、把握评价尺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王台镇田家窑小学
王菊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 王锁泉一、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
广 告 零 距 离一、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割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任务:分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及其身上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研究对象: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