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彝族风俗:盐边彝族火把节的由来_凉山州彝族风俗文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52: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传承彝族风俗:盐边彝族火把节的由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凉山州彝族风俗文化”。

传承彝族风俗:盐边县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众所周知的狂欢夜,是大多西方国家在每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一起狂欢庆祝甚是喜悦。在中国同样有这样的节日,每年,巨大的游行队伍身着各类少数民族服装,舞蹈、欢唱、一片欢声笑语围绕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这就是四川省盐边县当地被称为“东方的狂欢夜”充满彝族风俗与本土风情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

一、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啰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二、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欲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夫,背而别。比至南诏,火其楼,诸诏寻夫骸不可识,独慈善以钏故将其骸以归。南诏异其惠,以币聘之,善以夫未葬为辞,既葬乃于樱城自守。南诏以兵围之,三月食尽,善盛服端坐饿以死,南诏寻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户所松焉。燎长丈余,入夜争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丰歉。戚友会聚,剁牲饮酒,夷汉同之……。正如《西昌县志.文艺志》(建昌竹枝词)所载: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楼烟冷尚余哀,而今火树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难回,赠到金杯隐自哀。千古人犹照亮节,吞来六诏已成灰。

三、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开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风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传承,盐边县拥有30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在盐边县这个地方相互交融影响,充分体现了盐边县这座城市的包容。未来,希望将这些文化和习俗,更快更远的传播至全国甚至海外,让所有人都知道盐边县这里的独特文化风情。

星火燎原,生生不息彝族风俗中火把节由来

星火燎原,生生不息—盐边县彝族火把节由来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以民风古朴,传统独特著称。作为火的民族,彝族先民崇尚火,热爱火,并认为火是生命的始末。而今,在四川省攀枝花市......

彝族火把节

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火把节期......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要算“火把节”。这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不论是聚居区还是杂居区,也不论是云、贵、川三省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有彝民都欢度这个节日。由......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作者:思念淡然若水摘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华夏民族璀璨的文化正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它仿佛一个巨大的花园囊括和包容着五十......

彝族火把节散文

彝族火把节散文2012年的8月,黔西北的高原骄一陽一似火,全然没有一丝凉秋的感觉。其实秋天本就没有来到,不知道过去的人是怎么搞的,这公历和农历就是不对路,总是相差着那么一段日......

下载传承彝族风俗:盐边彝族火把节的由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承彝族风俗:盐边彝族火把节的由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