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同志逝世(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逝世的同志”。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中央军委沉痛宣告
聂 荣 臻 同 志 逝 世
聂荣臻同志是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表现了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胸怀。聂荣臻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中央军委 讣告
聂荣臻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沉痛宣告: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聂荣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聂荣臻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青年时期,他在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爱国斗争。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从苏联学习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惨遭摧残的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中旬,被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同年8月1日,他组织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部队赶赴南昌参加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1932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2年底起,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拥护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到陕北后,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精锐一部,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个大胜仗。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率三千余人到晋察冀边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近10万人的武装部队,被党中央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公路进行破击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的情况下,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在敌后六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胜利地创建了第一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表现出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组织指挥正太、清风店和石家庄等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他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负责指挥平津战役。并参与北平和平谈判,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还是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参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在主管尖端武器科研工作期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总结出科学工作十四条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五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了导弹、原子弹,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和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69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的委托,在陈毅主持下,与叶剑英、徐向前等一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内国际形势,为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
聂荣臻同志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表现了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胸怀,也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优秀品德和长者风范。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义无反顾,战斗不息,鞠躬尽瘁;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刻苦勤奋地学习,好学不倦,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大智大勇,缜思断行,擘画军事,驾驭战争,具有非凡的革命胆略和军事才能;他一贯坚持党性原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生活准则,节俭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堪称全党全军的楷模;他心怀坦白,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表里如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坚持团结。聂荣臻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聂荣臻同志1987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和在病重期间,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最近的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殷切期望伟大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聂荣臻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聂荣臻同志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同志永垂不朽!
化悲痛为力量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努力奋斗
亿万军民缅怀聂帅光辉一生
聂帅弥留之际,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彭真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等连夜前往告别
聂帅逝世后,邓小平陈云李先念邓颖超王震等分别派人或致电向聂帅亲属表示深切哀悼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徐京跃)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与世长辞,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亿万军民在缅怀聂荣臻同志光辉的一生时,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聂荣臻同志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聂荣臻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在聂帅弥留之际,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彭真、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丁关根、薄一波、刘华清、杨白冰、温家宝等领导同志连夜赶来,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告别,亲切慰问他的家属。中央领导同志赞颂聂帅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们说,全党同志都要学习聂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懈的革命精神。
聂荣臻同志逝世后,邓小平同志派卓琳和子女及办公室的同志到聂荣臻家中,表达他对老战友逝世的深切哀悼,并对家属表示慰问。陈云同志从外地打来电话,对聂帅不幸逝世,表示深切悼念。李先念、邓颖超、王震同志派人看望了聂荣臻同志的家属。秦基伟、宋任穷同志从外地发来唁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的领导同志,以及聂荣臻同志的许多老战友、老部下,也到聂荣臻同志家中探望。
连日来,大量的唁电、唁函从全国各地的党政军机关、工厂、军营、学校发往北京,表达了全国军民的深切悼念。聂帅家乡的四川省江津县人民表示,绝不辜负聂帅生前的嘱托,加倍努力工作,把江津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华北民兵》边防采访组,从内蒙古边疆打来电话,代表边防军民对聂帅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决心继承遗志,做好各项工作。聂帅当年战斗过的张家口市的中学生在唁电中说:“继承先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让留有元帅光辉足迹的学校成为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国防科工委所属基地的官兵来电表示:牢记聂帅的关怀、教诲,学习聂帅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告慰聂帅的英灵。全军指战员深情地缅怀了聂荣臻同志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为创建我们党、国家、军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战争年代,他表现出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后,他参与领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国防科技事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组织研制成功了导弹、原子弹,为我国的尖端武器的发展和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前往聂荣臻同志家中凭吊的科技工作者络绎不绝。他们中有著名的航天、航空、核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许多人曾在聂荣臻同志领导下,完成了重大的科研项目。他们说,回顾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的历程,看看我国逐步建立起来的科技队伍,想想我国科技领域已取得的可喜成果,怎能忘记在党的领导下,聂帅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无论在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聂帅都是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光辉典范。他的心始终同科技事业、同广大科技工作者连结在一起。聂帅的逝世,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大损失。
与聂荣臻同志共事半个多世纪的许多老战友,高度赞扬了聂荣臻同志在为共产主义奋斗70年的生涯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怀,体现出的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优秀品德和长者风范。
为沉痛悼念聂荣臻同志**等处今日下半旗志哀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为沉痛悼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聂荣臻同志,北京**、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将于26日下半旗志哀。
港澳台和海外友人悼念聂荣臻元帅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连日来,港澳台和海外友好人士纷纷发来唁电,或来人深切悼念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元帅。
香港和澳门的知名人士李嘉诚、马万祺、何鸿燊先生先后发来唁电并送来花篮。李嘉诚先生在唁电中说:“聂元帅功业彪炳,一生为国贡献,定必名垂千古。”马万祺先生在悼念诗中说:“硕果难留悲帅逝,国防科技失斯人。毕生革命功彪炳,歼敌平型万古闻。”泰国正大集团专派高级顾问蚁民先生代表董事长谢国民、谢中民到北京聂帅住地致哀悼念。
金日成主席发来唁电深切哀悼聂荣臻同志逝世 独联体、南、罗和朝的军队领导人也分别发来唁函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就聂荣臻同志逝世给江泽民总书记和杨尚昆主席发来唁电,对聂荣臻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唁电说:“惊悉中国老一辈共产主义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聂荣臻同志因病逝世,谨代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朝鲜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及故人的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
聂荣臻同志早年就参加了中国人民革命,在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岗位上忘我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聂荣臻同志虽然逝世了,但他建立的功勋将永垂千古。”
另外发来唁函的还有: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空军元帅、南斯拉夫代理联邦国防秘书、总参谋长帕尼奇上将、罗马尼亚国防部国务秘书兼总参谋长杜米特鲁中将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力量部。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元帅遗体火化
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为聂帅送行
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等护送灵柩上灵车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徐京跃、解放军报记者杨学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元帅的遗体今天火化。上午,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为他送行。
聂帅的遗体安放在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小礼堂内。礼堂正门挂着黑纱彩球,礼堂内气氛庄严肃穆,正面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聂荣臻同志”。
为开创和建设新中国建树了丰功伟绩的聂荣臻元帅,走完长达70载的革命征途,安详地仰卧在长青树和花草丛中。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遗体前摆放着聂帅亲属送的花圈。花圈上缀着93朵洁白的鲜花,象征着享年93岁的聂帅一生清廉、纯朴。解放军仪仗队的战士持枪肃立在遗体两侧。聂帅的夫人张瑞华率女儿聂力及其他亲属为他守灵。
上午9时20分,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刘华清、杨白冰、温家宝、迟浩田、赵南起等领导同志,在哀乐中缓缓走进礼堂,为聂荣臻元帅送灵。他们向聂帅遗体行三鞠躬礼,告别这位戎马一生、德高望重的老帅,并与张瑞华、聂力等聂帅亲属逐一握手,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
9时30分,解放军仪仗队的8名礼兵,合着哀乐的缓缓节奏,抬着安放聂帅遗体的灵柩送上灵车。
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与聂帅亲属一起慢步走出小礼堂,护送灵柩上灵车。
9时35分,灵车徐徐启动,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庄重地行注目礼。宋平、杨白冰、温家宝、迟浩田、赵南起同志陪同聂帅亲属,护送遗体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党、政、军和科技界一些老同志、聂帅生前好友和解放军总医院部分医护人员,今天也为聂帅送行。
聂帅生前交待,后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一切按中央规定办。聂帅的遗言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聂帅的遗体已于今天下午在八宝山火化。
为尊重聂帅遗愿和家属的意见,聂帅的一部分骨灰已于今天下午撒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的一棵桧柏树下。另一部分骨灰将埋在国防科工委某基地。
首都科技界深切缅怀聂帅
称颂他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科技事业建树了座座丰碑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杨兆波、实习生刘刚)首都科技界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集会,深切缅怀聂荣臻同志对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主持了今天的座谈会。他说,聂荣臻同志长期分工主管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科技事业建树了座座丰碑。他参与组织和领导制定和成功地实施了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亲自指导组建研究机构,组织研究队伍,建立试验基地,设立培养各类人才的院校。宋健强调指出,聂荣臻同志为全党树立了做知识分子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光辉榜样。改革开放以来,他和邓小平同志一道,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聂荣臻在这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为我们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一些曾经长期在聂帅领导下工作的科技领导干部、科学家以切身的感受,称颂了聂帅60年代初,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组织领导科技攻关,倡导全国大协作,使我国在短短五年中,就研制成功导弹、原子弹、氢弹,并为研制远程火箭、人造卫星、核潜艇等高科技装备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国尖端武器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武衡说,聂帅在领导科学技术工作中,无论是制订政策,还是指挥科技攻关,总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我们各级科技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聂帅这种精神,要像聂帅所倡导的“各级领导干部为科学工作者服务好,就能使科学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服务好。”钱三强回忆了在聂帅领导下从事“两弹”研究工作的经历后说,在聂帅领导下工作是很幸福的,聂帅既善于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科技工作者,鼓励大家正视和战胜困难,又善于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勤保证。
张爱萍、张劲夫、卢嘉锡、甘子玉等100多位科技界著名人士参加了座谈会。这次缅怀活动是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等部门联合举办的。
聂荣臻同志生平(1899—1992)
93岁高龄德高望重的聂荣臻同志,走完了他革命征途的最后一步,于1992年5月14日与世长辞了!
聂荣臻同志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艰辛。在断续就读私塾、小学后,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当地学生爱国斗争。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就读于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任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处长。1924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2月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同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惨遭摧残的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5月,湖北省委军委并入中共中央军事部后,参与军事部的领导工作。他是较早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直接掌握武装的革命前驱者之一。1927年7月中旬,被周恩来指定为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8月1日,在马回岭地区成功地将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拉到南昌参加起义,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与军长叶挺率部南下。潮汕失败后,与叶挺、杨石魂护送重病中的周恩来转赴香港。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起义军受挫的紧急关头,与叶挺果断决定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初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同年5月后在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1931年1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艰险的秘密斗争。
1931年底进入中央苏区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任第1军团政治委员,在“左”倾冒险主义的执行者坚持要中央红军夺取赣江两岸城市时,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应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赣东北地区发展的正确意见。同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漳州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在部队驻漳期间,坚决执行毛泽东制订的城市政策和纪律,有力地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1932年冬以后,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在战斗关键时刻,均亲临前线指挥。长征中,在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时,坚决执行军委关于控制九峰山的命令,保障了中央军委纵队等后续部队左翼的安全。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率部顽强抗击优势敌人的轮番进攻,掩护中央纵队与部分红军渡过湘江。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同胞聚居区,强渡大渡河,策应西岸红军夺取泸定桥。随后率部翻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为中央主力红军打开了前进道路。其间,在第一、第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到陕北后,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同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精锐坂垣师团1000多人,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利。
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3000人的武装,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中,创造性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放手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不久,日军调集2万余人,向边区发动八路围攻,他采取广泛的游击战和集中主力歼敌一部的方针,打击和消耗敌人,迫其主力回到铁路沿线。1938年2月至7月,为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他指挥晋察冀军区部队对平汉、平绥、正太铁路进行了三次破袭战,振奋了敌后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一时期,还派出部队开辟冀东、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据地,使晋察冀边区迅速扩大。到1939年,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人口1200万,武装部队有31个主力团近10万人,另有民兵等地方武装数十万人。曾被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同年5月,写了《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系统总结了晋察冀军民抗日斗争的经验。这本书由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分别作序,在重庆、延安发行,宣传了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8年起,抓紧时机整训了一批主力兵团。1939年夏初起,指挥所部接连取得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等歼灭战的胜利。尤其在指挥雁宿崖、黄土岭的伏击围歼战中,歼日军1500余人,击毙了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1940年8月起,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沧石、沧保等铁路、公路线进行破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推行的“囚笼政策”。在攻占井陉煤矿的战斗中,他以革命人道主义的博大胸怀,把从战火中救出的两个日本女孩妥善地送交日军,并就此写信给日军官兵,进行政治工作。40年后,被救的美穗子专程来中国看望他,成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中的佳话。1941年秋,在日军7万余人对北岳、平西根据地大举“扫荡”时,一面指挥主力相继转至外线打击敌人,同时率领党政军机关近万人,在只有一个团兵力掩护下,巧妙地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粉碎了日军围歼边区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的企图。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斗争方针,将主力部队分散活动,配合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时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以打击和瓦解伪军、伪政权为主,相机袭击或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后,逐步挫败了敌人的“封锁”、“扫荡”、“蚕食”和“清剿”,扭转了困难局面。
1943年秋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在敌后6年,领导晋察冀军民粉碎了敌人1万兵力以上的10次大规模“围攻”和“扫荡”,挫败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歼日伪军19万人。1945年8月11日起,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解放了察哈尔、热河省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绥远、辽宁省部分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陆续抽调大量晋察冀的部队和大批干部,开赴东北,参加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4月,指挥正太战役,置增援之敌于不顾,集中优势兵力,击敌薄弱环节,歼国民党军3.5万余人,攻克正太路沿线7城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1947年10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又组织所部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全歼守敌2.4万人,创攻克坚固设防重镇的范例。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同年3至9月,先后组织进行了察南、绥东、热西、冀东、保北、察绥等战役。共歼敌5.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平津战役发起后,根据194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作战,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的重大胜利;在此期间还参与领导了同傅作义的和平谈判,推动了北平的和平解放。2月,兼任平津卫戍区司令。9月,兼任北平市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迅速整顿了平津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属25万人的任务,为新中国定都北京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1949年6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1950年初任代理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华东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补兵、轮换等工作。主持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精简整编,压缩兵员定额,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并向地方输送大批骨干;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组织制订各种军事条令、条例等。他主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学习外军的经验,重视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研究和发展,强调要大力提高指战员的文化水平,以加速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武器装备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7月,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领导原子能事业的三人小组成员。1956年4月,任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领导发展火箭和航空事业。同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1958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在领导科学技术工作中,坚决执行中央和军委的方针,模范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56年,在参与领导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的同时,组织草拟了“对十二年科学规划中国防研究项目的意见”,明确了武器装备研制的奋斗目标。随即积极组建机构,组织队伍。到1960年,陆续建立了导弹、原子弹、飞机、舰船和军用电子设备等研究院,并相应建成了各种武器试验基地、必要的科研服务机构,以及十余所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
60年代初,在国内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他先后于1960年7月3日、1961年8月20日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报告,力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研制导弹和原子弹。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支持下,采取突出重点,任务排队,组织全国大协作,狠攻新型原材料、电子原器件、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大型设备等技术难关,并进一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制订著名的“科学工作十四条”等一系列措施,仅用5年时间,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并为远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期,在研制常规武器和民用科研项目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成员而受到压制和打击。在逆境中,他想方设法保护国防科研战线上的知识分子和干部,尽量减少*给国防建设带来的损害。1969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与叶剑英、徐向前等一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历史新时期,年届八旬的聂荣臻,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领导岗位上,以病弱之躯,全身心地关怀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各项建设事业,提出许多中肯意见,坚决支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为贯彻中央关于干部“四化”的方针,早在1982年看望出席党的十二大的解放军代表时就提出,“我已经83岁了,应该交班了,我请求交班。”1985年请求退出中央委员会,1987年辞去了党内外一切职务。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在病重期间,仍坚持每天听工作人员读报和念文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临别遗言中说:“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我非常赞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我很想多看一看,几十年来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一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现在行将归去,临别依依,好像有许多话还言犹未尽。我衷心希望全党同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同时也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我希望全国的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岭,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作贡献!”还一再嘱咐,他的丧事要从简,坚决按中央的指示精神办。
聂荣臻同志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著有《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1939)、《聂荣臻回忆录》(1983)等。
聂荣臻同志是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老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在整整70年中,对人民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忠贞不渝。一贯忠于党的组织原则,凡是中央的决定,无不坚决执行。在作战指挥中,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善于捕捉战机,屡建殊勋。热爱科学,在领导科技事业和各项工作中,坚韧不拔,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成绩斐然。心地坦荡,大公无私,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被毛泽东称为“厚道人”。
聂荣臻同志为开创和建设新中国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优秀品德和领导才能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和学习榜样!
聂荣臻同志永垂不朽!
聂帅部分骨灰安放酒泉卫星基地
江泽民同志题字: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新华社酒泉5月29日电(记者许志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元帅的部分骨灰,由其亲属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护送到国防科工委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今天安放在这个我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第一颗卫星升起的地方。
在聂帅骨灰安放处的花岗石立壁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题字:“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聂帅长期主管国家和军队的科技工作,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一位伟大奠基人。他生前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选点、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曾多次亲临基地,组织指挥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导弹、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的飞行试验等重大活动,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基地的全体同志一直十分怀念聂帅。按照聂帅遗愿和家属的意见,他的骨灰部分已撒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其余安放在他用心血浇灌过的这片土地上,与基地烈士陵园中为国防科技事业献身的烈士英灵安息在一起。
聂帅生前一直十分关心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分子的情况,对导弹、卫星等研制工作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感到非常欣慰,曾多次题词或写信勉励祝贺,并经常接见来京开会的国防科技战线的代表,关心地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参加骨灰安放仪式的基地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军官兵和职工表示,聂帅的光辉业绩和崇高思想,将激励我们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而锐意创新,奋勇登攀。
《聂荣臻军事文选》出版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郭殿成)聂荣臻元帅亲自审定、临终前十分关注的《聂荣臻军事文选》,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的日子里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聂荣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是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身经百战,迭挫强敌;新中国成立后,以主要精力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践丰富,建树斐然。这部《文选》是从聂荣臻的大量军事著述中精选出来的,收录了他自1925年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以及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1984年之间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电、书信、讲话和论著共97篇。这些文献绝大部分未公开发表过,史料翔实,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
《聂荣臻军事文选》的出版,为广大读者学习、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我党我军的发展史,研究聂荣臻的革命实践和军事思想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教材。
聂荣臻同志遗容
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树旁竖立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聂荣臻80岁时的诗句“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着“聂荣臻骨灰撒放处”。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碑文“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周围栽满了沙漠特有的胡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聂荣臻亲自选定的,现在已经发展成航天城了。
聂荣臻沉痛哀悼华罗庚逝世的唁函华罗庚同志治丧办公室:惊闻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使我十分悲痛!回想去年国庆前夕,罗庚同志偕同科协诸同志来看我时,他的精神振......
聂荣臻沉痛哀悼华罗庚逝世的唁函华罗庚同志治丧办公室:惊闻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使我十分悲痛!回想去年国庆前 夕,罗庚同志偕同科协诸同志来看我时,他的精神......
万里同志逝世 讣告万里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讣告 万里同志逝世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
范濂同志逝世范濂同志为党的事业献上了一身。以下是范濂同志遗体送别仪式,欢迎大家阅读!5月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八届全国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范濂同志逝世,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