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母亲的恩情完整版”。
《 母亲的恩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方法目标:能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熟记生字。
分层目标:会写“孟”字。【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报、补、针、根、抚、摸”,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自学: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圈出生字,三角号标注会认的字;
3、标出自然段序号,描课后生字;
4、给生字组词语。导学:
一、导入课文,揭题解题。
1、小朋友,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小朋友们,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得到过母亲的关心和呵护。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课文,是古代诗人感受母爱之深而有感而发写诗的事。
4、板书课题、读题。
5、出示生字,教学生字“恩”。
6、“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7、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同位互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了,用自己的方式表扬他,有问题,教教他。
3、师重点讲解:报:服——换偏旁,强调笔顺。
4、小组合作交流剩下的生字。
5、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把你喜欢的一节在小组内读一读,评选朗读之星。(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同位交流字的笔顺。
2、观察字的结构,找到共同点。——左窄右款
3、师重点强调“补”字,衣字旁中间是撇和点。
师范写,巡视。
4、剩下生字同位交流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6、同位互查关键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
布置作业:
① 完成课堂四线本
《 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理解《游子吟》。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方法目标:想象着诗歌所呈现的画面背诵古诗。【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恩、迟、寸、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理解《游子吟》。
难点:理解《游子吟》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今天,我们谈话的题目是母亲(板书:母亲),母亲也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母爱如一首诗,当你饥饿时,母爱就是那热腾腾的饭菜;当你遇到困难时,母爱就是你的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当你生病时,母爱就是(……)
2、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母爱无处不在。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母亲(齐读两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代诗人孟郊就是一个把母亲恩情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小黑板出示诗句,谁能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真情
1、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她缝得怎么样?
师:课文第一段就描写了图上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动?(1)根据交流引导:“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适时讲民间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归期就会延迟,母亲把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是为了让儿子早点归来)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练习朗读,师评价。
(2)“夜深了”从这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静,怎么读好这个词语?
(3)你们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母亲把她的爱都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到了衣服上。她一边缝一边会想什么呢? 小黑板出示“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①哪位女同学做做孟郊的妈妈,读好这句话。评价(要读出担忧,牵挂之情)②后面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让我们用担心的语气读好这一段。(齐读)
2、过渡:衣服缝好了,这时,天已经亮了。母亲把衣服放进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两人,依依惜别。出示挂图,交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叮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小黑板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读读这句话,交流: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师总结:是啊,爱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吗?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什么叫“湿润”?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
师总结:是啊,这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她身边啊,孟郊却不得不远行,谁来读好这句话,练习朗读。师:这真是(指小黑板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了文章,再读这两行诗,你懂它的意思了吗?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写这两句诗的呢?
师总结: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迟了。一边想象一边用你的真情去读好这两句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过渡:孟郊告别了母亲,满怀着母亲的希望和恩情,独自上路了。你们知道他干什么去吗?
出示挂图,他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小草时,小黑板出示词语“生机勃勃”)什么叫生机勃勃?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生机勃勃? 因为有了阳光雨露的沐浴才会长得如此有生机。
随文识字“沐浴”,理解“沐浴”的本意和在句子中的意思。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在课文的第三段,自己读读,说说哪几句话就是写这两句诗的?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根据交流出示第三段内容,练习朗读。解释:“寸草”就是“小草”,“春晖”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小结: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而孟郊,就把自己想象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母亲的恩情,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的。孟郊上京赶考,做了一名县官,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接进城。在他50岁时写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师配乐朗诵。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好它吗?练读,指名读,师作恰当评价。
师: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成了千古传唱的佳诗。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集体配乐吟诵)。你们能美美地把它背诵下来吗?练背。
三、总结,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深爱自己的母亲,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机勃勃报答太阳的恩情,孟郊把自己对母亲的恩情化作了一首著名的小诗。小朋友,你们作为儿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配乐交流,可以联系母亲节,3.8妇女节,平时等)是啊,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和安慰。(音乐响起)让我们随着音乐,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永远铭记----(齐读课题:母亲的恩情)全体起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迁移运用。
1、出示书后第四题,自读句子。
2、学生用“忙着”写句子。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同位交流字的笔顺。
2、师重点强调“迟”字,尺的捺变成点。
师范写,巡视。
3、剩下生字同位交流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5、同位互查关键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布置作业:
① 完成课堂四线本
分层作业: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太阳)母亲关爱儿子(小草)
永远铭记母恩
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配了三幅彩图,人物表情细腻,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具有栩栩如生的效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教学时,我就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想像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人物的语言,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恩情,以及子女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彩图一: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
师:请你再说具体点,在什么时候,母亲是怎样缝补衣服的? 生:晚上,母亲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师:你说的晚上,多晚了呢?请你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回答。生:夜深了。
师出示“深”的几种解释,生来选择。理解“夜深了”(深;表示时间长。)师:夜深人静,人们都已经进入了香甜的梦乡。母亲,你也该休息了!
生:不,孩子,明天你就要出远门了,妈不能陪伴在你的身边照顾你,就让我把这些衣裳缝补好吧!
师:可是,那昏黄的油灯下,您能看得清吗?
生:唉,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老眼昏花,已经看不太清楚了。师:母亲,你都已经看不清了,还要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实在是太辛苦了,你就稍微马虎一些吧!
生:不!为儿子缝补衣服再辛苦我也不怕。师:你一边缝补衣裳,一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儿子这次出远门,不知道外面的饭菜能不能吃得惯。生:儿子这次出远门,路途遥远,肯定会吃尽了苦头。生:出门在外,不比家里。你要照顾好自己呀!师:千言万语并成一句话(引说)生: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
师:此刻,紧锁的眉头是母亲千丝万缕的牵挂;那密密的一行行针脚呀,是母亲的叮咛和祈福。今夜,灯火彻夜通明,今夜,母爱的灯在无尽的长夜里独舞。
彩图二:
师: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她拉着儿子的手,会说些什么呢?
生:郊儿,你要保重自己啊!
生:郊儿,天气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添加衣服,千万别感冒啊!生:郊儿,紧张的学习之外,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啊!生: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孟郊,听了母亲的嘱咐,看着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呀?
生:母亲原来的一头乌发不见了,变得苍老了许多,都是为我操劳的结果呀!生:母亲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生:母亲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应该在母亲的身边照顾母亲。现在我却要去远行,真是太不孝了。
…………
充分运用课文插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体验人物的情感,在师生的对话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让文本资源与生本资源,在这里彰显魅力,尽显精彩。让母爱在学生心间泛起情感的涟漪,汇聚成感恩的江海奔腾不息。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
《母亲恩情》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会用“忙着“造句。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 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