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改革题_撒切尔夫人改革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48: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撒切尔夫人改革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撒切尔夫人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世界列强中的实力地位下降被通称为“英国病”。二战后,典型的“英国病”症状为:“停停走走”的经济、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以及紧张的劳资关系。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材料二撒切尔政府紧缩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并一度实行高利率、高汇率,取得了克服通货膨胀的明显效果,并使1979年严重结构性经济危机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治理“英国病”的转机。]979年5月,通货膨胀率为10.3%,……1986年3.4%。

撒切尔政府逐步推行出售国营企业,将国家雇佣工作人员转移到民营部门,以股票形式将国营企业资产转向民营企业。……1979年以来,撤切尔政府通过向公众出售的国营企业价值310亿美元股票,从而使英国股票拥有者的比例由成人的9%,增加到21%。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撒切尔夫人和其继任者在1979/1996年先后5次调低所得税基础税率,由1979年的33%下降到1989年的25%,1996年的24%;最高税率从83%降到40%。……另一方面,政府还特别注意对企业税收的减免,包括减少企业应交纳的国民保险附加税、公司税、资本所得税,并简化税收手续。目前英国的公司税率仅仅高于芬兰、挪威和瑞典。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材料四坚持不懈地执行“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这一长期困扰英国经济的顽症终于被制服。通货膨胀率……1996年8月更下降到2.1%,低于欧盟2.3%平均数……随着通货膨胀率降低,英国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增长率稳步提高……80年代英国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同时,并没有出现同期美国里根政府的高赤字现象,反而出现财政盈余。……私有化及减税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了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还通过私有化战略提高企业效率,鼓励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改善。……私有化政策不仅提高了私有化企业的效率,而且还促进了未被私有化的国营企业的效率。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改革的背景。

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和大规模的福利政策导致英国经济长期发展速度缓慢以及通货膨胀;

二战后英国长期的工党政府,使得工会势力获得较大发展,压制了资方并构成劳资关系紧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撒切尔夫人改革的主要措施。

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压缩公共开支;国营企业私有化;减税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撒切尔夫人改革。

撒切尔夫人改革使英国经济告别衰退,经济快速增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成功遏制“英国病”,使其基本好转;

撒切尔夫人改革采取了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措施,却没有从根本上抛弃国家干预、福利社会等政策,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局部调整;

撒切尔夫人改革本质上是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在新时期的发展。

撒切尔夫人

6、她最著名的几个绰号众所周知的“铁娘子”是苏联人提出的,撒切尔笑纳了这个称呼。她不肯妥协的性格让英国政界吃不消,于是她又被称为“蒂娜”(Tina,即There is no alternative......

撒切尔夫人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一般称为撒切尔夫人,英语: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 Thatcher)她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连任三届,任期11年。若......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多才多艺,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她出身平民,没有显赫的门第庇荫,靠自己不断的努力追求和顽强奋斗到达英国权力的巅峰;她意志刚强,作风果断,不屈不挠,态度强硬,获得了“铁......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一个资本主义新摩西的故事转发 评论 今日10:47 为仍然活着的人拍传记电影并不多见,刚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大奖的《铁娘子》就是一部。《铁娘子》里大量篇幅渲染了撒......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一位杰出的女人,从小小的杂货店家庭的女儿,到考上牛津大学,从保守党的以为教育委员到领袖,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11年。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女人可......

下载撒切尔夫人改革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撒切尔夫人改革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