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传神三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动作描写传神”。
《动作描写传神三步》课例赏鉴
【教学目标】
1.以修改文段为依托,指导学生学习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提升学生把人物写得传神的能力。
2.启发学生调动心灵的感受,雕琢文字,传达神韵。【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神韵气质。【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就曾经说过:人最深刻的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可见,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是人物传达情感、展现内心、凸显性格的重要手段。而成功的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神韵气质,正可谓“‘动’辄传神”啊!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从动作描写入手,去探索如何将人物写得传神。
二、技法指导
(一)初试身手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展示公益广告《打包》。)师:画面虽已定格,内心却难以平复。视频让我不由得想起那首由叶芝的 诗改编,唱到每个人心底的歌曲———《当你老了》。是啊,“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画面中失智老父亲的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心情沉重,尤其是他“打包”饺子的动作触及了为人子女内心最柔软之处,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执着而深沉的父爱。同学们,“笔乃心灵之舌”,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心中的这份感动化作文字,描写老父亲在餐桌上的习惯性动作,传达出那份深沉的父爱!(学生写作。)师:好,大部分同学已书写完毕,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书写的片段。
生:父亲呆滞地坐在餐桌前,一言不发,当那一盘饺子端上桌,他迅速地抽出他的手,将饺子放进了自己的衣袋。眼里泛出淡淡的光,当我责问父亲时,他喃喃地说道:“这是给我儿子的,他最爱吃这个。”
师:请其他同学点评一下他的这个片段。
生:首先,他没审题,老师的要求是描写老父亲在餐桌上的动作,但他不仅写了动作,还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其次,他的动作描写太简略甚至粗糙,一点也不传神。(生笑。)
师:没错,你很敏锐,点评也很犀
利。人物描写传神的方法有很多,但今天我们的着力点是在人物的动作上,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哟!而且,老父亲的那个习惯性动作描写也不够到位,就像老舍先生所说,人物没有“站立”起来。再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老父亲眼神迷离地坐在椅子上,突然,他伸出一双布满皱纹的手,抓起一个饺子,放进了衣袋。
师:他的这个片段,你们觉得写得如何呢?
生:他注意了描写动作,但总觉得他笔下的老父亲不像视频中的老父亲。
师:是啊,集中描写了动作,但人物却并不传神。那怎样才能使描写的动作传达出人物的神韵呢?
(二)技法一:精准摹状1.示例。师:我们来看这样几个句子(投影)。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孔乙己》)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守财奴》)师: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经典作品中的句子,在这些句子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特别传神? 生:“排”“摸”“扑”。
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了这几个动词上,为什么?
生: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当时的得意穷酸,刻画出孔乙己冒充斯文和阔绰的一种酸腐相。生:腿被打折以后,生活窘迫,已到了欲充斯文而不能的地步,“摸”字则将人物此时的潦倒悲惨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充分刻画了孔乙己精神被彻底摧毁的悲惨境遇。生:生动地写出了葛朗台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写出了他的贪婪。师:你们分析得真好。的确,这些动词准确地将人物的形象、性格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排”与“摸”,同是描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付酒钱的动作,却入木三分地反映出他处境的变化。虽一字之差,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小说主人公的前后遭际、命运之别,用词之精辟,不由得令人击节赞叹。何为精准?这就是精准。就像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所说的:“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投影)他们如此苦苦追求那个 “唯一”,其实就是选用准确的词语,精准摹状,以传达出人物的风貌神韵。(板书:精准摹状)
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也应如此,选用最准确的词语,精准摹状。比如,同样是“看”,却有不同的看法,它可能是司马迁笔下“相如持其璧睨柱”的斜视,也可能是《荆轲刺秦王》中瞪大眼睛的“士皆瞋目”,还可能是葛朗台弥留时的“盯”。再比如,同样是“走”,却有不同的走法,它可能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小心谨慎地“溜”,也可能是《雨巷》里寂寞彷徨地“彳亍”,还可能是《背影》中老父亲走到铁道的“蹒跚”。2.技法操作。
师:同学们,请审视一下你的习作,你找到那个最准确的词语了吗?你精准描摹出老父亲在餐桌上的那个动作了吗?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请你针对老父亲的动作,重新措词设语,通过同桌互改的方式,修改习作。(投影)文段第一改 重新措词设
语,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相互修改,精准描摹老父亲在餐桌上的习惯性动作。
生:老父亲注视着盘中仅剩的两个饺子,颤颤巍巍地探出了手,捏起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装进了上衣口袋中。
师:能谈谈你前后修改的想法吗?生:我只修改了两个字,但却琢磨了很久。(生纷纷会心一笑。)最开始,我用“伸出了手”,但后来我觉得,“伸”字太平淡、太普通,没有情感,任何人的动作都可以用“伸”,它不符合老父亲年迈、失智的实际,而且也体现不出老父亲对饺子的关注与珍视,所以我改为了“探”,“探”既能表现老父亲动作的迟缓,也能传神地写出老父亲对饺子的珍视。同样的,我把“抓”改为了“捏”,更能体现老父亲的小心翼翼,对饺子的珍视。(全场掌声。)师:真棒!“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动,但老父亲的形象却瞬间生动化、人情化了,这就是选用准确的词语,精准摹状的效果啊!好,还有想展示的吗?
生:他盯着盘中的饺子,探出了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捏起一个饺子,拉开上衣口袋,将饺子藏了进去。
我也修改了关键的两个动词,一个也是将之前“伸”出手改为了“探”,一个也是将“拿”起饺子,改为了“捏”起饺子,前面已经说明理由,我就不再赘述。但我还修改了一处,就是“装”饺子,我改为了“将饺子藏了进去”,我也试着改作 “放”“揣”,但比较一番,我觉得还是“藏”更好,因为这才能充分表现老父亲对饺子的珍视。
(全场掌声。)师:我很欣赏你的修改,古人强调炼字,讲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看得出,你也在苦苦追求!
(三)技法二:分解放慢1.示例。师:阿尔卑斯山谷旁有一条著名的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动作描写也是如此,我们要有“放慢脚步的勇气”,抓住人物动作中的某一点分解放慢,细化延长,呈现出一个动态过程,而非固态静止,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自清在《背影》中,有一段描写父亲买橘子的经典语段(投影为两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在这两段文字中,朱自清先生用了哪些动词描写父亲的动作行为? 生:“走”“探”“穿”“爬”“攀”“缩”“倾”。师:第1段是对哪个行为动作的分解? 生:越过铁道。
师:那第2段又是对哪个动作的分解? 生:爬上月台。师:这样的分解有怎样的效果呢?生:作者把父亲越过铁道这个行为动作,分解放慢成了“走—探”两个部分,而对于爬上月台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动作又细致分解成了“攀—缩—倾”三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道中落、行动不便却深爱儿子的老父亲形象,使这个简单平常甚至很容易被忽视的动作,具有了如此强大的感人力量。2.技法操作。
师:那让我们再次聚焦老父亲在餐桌上的习惯性动作,试着对其进行分解放慢,凸显老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再次播放视频。)
(投影)文段第二改聚焦老父亲“打包”饺子的动作,分解放慢。(学生写作。)
师: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到你们的文字了。
生:老父亲伸出一只手一寸一寸地探向盘子,微合着三根手指,捏起盘中的一个饺子,小心翼翼地缩回来,又用另一只手拨开上衣口袋,将饺子轻轻地放进去。
生:我最初只描写了探、捏、放三个动作,按照老师的提示,我又将整个动作作了更细致的一个分解,将拿起饺子的动作分解成了 “合—捏”,放饺子的动作放慢为“缩—拨—放”,我觉得这样一分解,老父亲年迈的形象,珍视饺子就像珍爱儿子一样的形象一下就鲜活了。(全场掌声。)
师:是啊,我也觉得像特写镜头一样,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啊!(继续展示学生习作。)
生:只见他身子微微向左倾着,艰难地抬起手臂,一点一点地探向饺子,他张开手指,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只饺子,慢慢缩回来,又用左手的两个手指缓缓拉开口袋,将饺子放进去。生:我修改的幅度比较大,将“探—捏—放”分解成了“倾—抬—探—张—捏—缩—拉—放”这一系列动作,我觉得分解后,不单单知道老父亲做了什么事,而且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都传达出来了。
师:通过他的文字,你们知道老父亲为什么这样做了吗? 生:因为他对儿子的爱。
生:因为他的年迈,因为他行动不便。
师:恩格斯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而你把怎么做呈现得如此生动传 神,为你点个赞!
(四)技法三:夸张变形1.下水文示例。师:如果说精准摹状是对人物动作精准塑形的过程,那么分解放慢则是从形准到神准的过程,而要让人物气韵生动,我们还可以强化人物动作中的某个点,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等,使这个动作更加突出立体,从而传神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神韵。
师:今年春节,我陪外婆到开县老家。在那座因三峡工程水淹而整体搬迁的城市里,外婆的言与行,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作故土,什么叫作“根”!师(朗读日记):外婆轻轻走着,缓缓地行着,是怕惊扰了那悠长幽深的梦?把手浸入江中,慢慢地搅动着,搅出了日历的褶皱,却搅不动岁月的浓酽。临别时,她一寸一寸地往后退,一分一分地往后挪。这一退一挪间,似经千里,历万年。眼睛定格在江面,是想把那云盖水遮望穿?突然,外婆幽幽地叹息一声:“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这一声叹息,使夕阳倏然而隐,天地苍茫。2.技法操作。
师:看似简单,实则韵味深长;看似平常,却深沉有张力。视频中老父亲打包饺子的动作也是如此,请抓住老父亲动作中最有神韵的那个点,夸张变形,写下最意气骏爽的文字。(投影)文段第三改对老父亲“打包”饺子的动作,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从而传神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神韵。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最后修改后的文字吧。(学生展示习作。)
生:突然,他探出了一双颤抖的手,颤颤巍巍地伸向那盘饺子,用三根手指轻轻捏起一个,缓缓地往回缩,另一只手拨开上衣口袋,将饺子慢慢地放进去,再用手满满地捂着,仿佛里面装的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师:质朴深沉,你笔下的老父亲感人至深。生:老父亲木讷地坐着,突然,他像
发现了珍宝一般,艰难地抬起手臂,迟缓但执着地探向了那盘饺子,伸出三根手指,微微合拢,轻轻地捏起其中一个,缓缓地缩回来,仿佛他捏起的不是饺子,而是薄如蝉翼的一羽翅膀、滴落人间的一滴甘露,一点一点,一寸一寸,轻轻地藏进了他的衣袋。(全场掌声。)
师:细腻的文笔,让我们沉浸其中。薄如蝉翼、轻如水滴,方寸间,却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深沉而厚重的父爱。老舍先生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今天你也让我们记住了你的精彩。
三、课堂总结 师:“文章不厌百回改,璞玉雕琢方器成。”今天,我们从动作描写入手,通过“精准摹状—分解放慢—夸张变形”这三步,层层推进,不断雕琢文字,传达神韵,书写精神。英国诗人蒲柏有这样一句话:“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
这,是一个写作者的信仰。而我们,如若也能唤醒自我的内心,感知生命的鲜活,赋予文字以灵性,亦能从笔端流淌出生命的神韵!执教感言 生长的力量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如此,语文课堂亦是如此,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生长的 “场”。
一、唤醒种子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该是强加于人的绳索,而应该是一种唤醒的艺术。所谓“唤醒”,就是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启悟思考,激发冲动。当视频中失智老父亲的举动打动学生的那一刻,学生写作的欲望被激发,课堂生长的种子悄然植根入土,只等春风化雨。经典熟悉的课文刺激着种子的萌发,学生在零障碍的感知中尝试着破土与抽芽。叶圣陶先生说:“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敢于示范,也是语文教师当有的气魄,当我将自己的下水文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时,生长的力量也震撼了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动作的传神描写好段,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肖像如何描写传神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那么肖像作文怎么写传神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肖像如何描写传神,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肖像描写如何“传神”,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肖像描写如何传神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形传神,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