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喜宴分析”。
解读李安《喜宴》中的中西文化碰撞
摘要:《喜宴》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以同性恋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自由开放的文化之间的冲突,再一次展现了李安的东西方文化视角。
关键词:喜宴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碰撞 和解
李安被称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位把中人和西人都能拍地道的电影导演。”他出生在中国台湾一个传统的家庭中,又在美国学习,两种文化带给他不同的体验,也在他的电影中展现出碰撞与融合。他的《喜宴》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故事讲述来自台湾的高伟同和他的同性恋男友赛门同居,却不断受到来自父母的结婚催促,传统的父母不可能接受儿子这样的生活方式,无奈之下伟同接受赛门的建议和自己的房客,来自上海的画家顾威威假结婚,既解了自己的难,又可以给威威一张长居美国的绿卡。不料高父高母听说儿子有了结婚对象,要亲临纽约看望。伟同为了尽早了却父母心愿,和威威在公证处匆匆宣誓结婚,使父母大为不满。在纽约的餐馆偶遇高父的老部下,威威和伟同无奈还要依照中国习俗再举办一个盛大的婚礼。在大伙闹洞房的情况下,伟同和威威意外发生关系,威威怀了高家的孩子。三个年轻人吵作一团,暗懂英语的高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高父高母在互相隐瞒的情况下,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接受了赛门。故事的最后,赛门做了威威孩子的干爸,送走高父高母,三人相拥而泣。电影以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故事延伸到更为广阔的中西文化的冲突上,极具深意。
一.孝的传统
中国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影片一开始,高母频频送到纽约的催婚的录音带,就是以一种传统的孝的文化来对西方自由文明进行压制的。美国的孩子一旦年满十八岁,就要搬离父母的家,自力更生。与此同时,他们虽然有义务与家人相亲相爱,但他们对父母的责任远没有像中国的孩子那样沉重。尤其是中国的男孩子,他们不但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还要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即所谓“养儿防老”。所以同为同性恋的美国人赛门可以有自己的公寓,向自己的父母表明自己的爱情,但伟同不可以。虽然拿着美国的护照,但伟同身上还是流着中国传统的血。他要考虑到,作为中国的男人,他必须尽到传宗接代的义务,延续高家香火,他也必须考虑到,一旦同性恋的事情在父母亲朋这边传播,那么这个后果最终是要他的父母,他的家族来承担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家族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家族的名誉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说到底其实就是个面子问题。正像高母说:“不跟人家交代,你结什么婚啊。”在高母看来,结婚这样一种形式,就是为了要给大家看的,所以为了面子,为了孝义,伟同必须说谎。
电影中有一个很西化的故事情节,就是当伟同看到父亲以一种微张肢体的类似死亡的姿态靠睡在沙发上时,他小心翼翼地去探父亲的鼻息是否还有。那一刻,演员赵文瑄把一个中西文化产儿的害怕与悸动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方面,作为儿子,看到父亲似乎有一种死亡状态,他必然是害怕的。另一方面,他的内心又是悸动的,父亲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必然和同性恋文化形成抵抗势力。所以,那一刻,他的一个试探鼻息的动作,又有着西方文化中所说的一种“俄狄浦斯情节”,即弑父心理。这就是为什么称它“西化”的原因。他隐隐的希望那种对同性恋的抵抗势力会消失,而这种心理和传统的孝文化是对立的。只有李安这种兼具中西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细腻的体会到那一刻伟同内在心里的复杂。
二.婚宴文化
影片中伟同和威威结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美国式的登记宣誓,一种是中国式的大办喜宴。对于中国人来说,喜宴不仅仅是一个仪式,它也包含着家族的一种兴旺和祝福的获得。婚宴的声势闹得越大越好,热闹说明这家人人丁兴旺,人脉广泛,人缘好,人气旺。在中国,办了喜宴才算是真正的结婚,所以就出现了影片中十分闹腾的结婚场面。华丽的大厅里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人的面孔,他们欢闹,起哄,尽情的捉弄这对假新人,尤其是闹洞房的时候,即使是熟知中国习俗的伟同,也会觉得过分的行为“好贱”,一场闹腾,两个新人筋疲力尽。一场喜宴,把中国的婚宴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席间也有几个美国人,他们用疑问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异常兴奋的大厅,或一同发笑,或微微蹙眉,对他们而言,中国的这种热闹方式是新奇的,也是莫名的。他们是看客,在他们眼里,这样的一次宴会就像是一场闹剧。导演李安在电影中也客串了一把,他夹杂在人群中间,用一句经典点亮了这场庆典:“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不得不说李安是犀利的。中国人喜欢热闹,这样的喜宴在我们看来或许稍显夸张,也许是为了影片效果,使中西文化差异表现的得更加突出,但各种笑料却犹如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真实。比如餐桌上为了吃到菜而用衣袖扫倒一片茶具,也照吃不误,再比如闹洞房要闹到新郎新娘筋疲力尽为止。此类种种都反映着中国婚宴文化爱热闹也要热闹的特点。相比于西方显得有些随意地结婚登记,中国的婚宴承载了更多的人情,意义也更为重大,所以高母才会在美式的结婚仪式后失声痛哭。
三.两性文化
当高母问高父威威怎么样时,电影给了威威和伟同一个背影镜头,随后高父说:“好,能生能养”。一句话,让人忍俊不禁。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屁股大,好生养。以高父的言语,电影展现了一个很传统的中国文化现象。然而高父绝对想不到,儿子伟同带给他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冲击。同性恋,这种即使在美国也会有一部分人嗤之以鼻的群体,对传统的高父高母来说完全是一个颠覆。他们所接受的是娶妻生子的传统生活,由两性的结合,繁衍后代,延续家族命脉。而伟同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中西文化由此形成强烈的碰撞,这是整部电影最大的矛盾。也是打开整部电影深度的切入口。
100多分钟的影片,无时无刻不在强调以高父高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伟同,赛门为代表的西方自由文明之间的矛盾。比如赛门送礼物给高父高母时说的结结巴巴的中国话,和高父脸上表情的阴晴变化,借送礼物这样一件小事来反映东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西方人讲求实际,有什么说什么。而东方人讲究说话的方式,只说好的,不说坏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冲突。而顾威威则作为矛盾的缓冲带而存在,因为她既接受伟同和赛门的同性恋,又在故事的最后替高家延续了后代,完成了高父高母延续子孙的愿望。虽然故事的结局是三个年轻人“幸福”的生活在美国,但是以一个女人的牺牲来成全一双父母和一段不寻常的爱,还是让人的心里五味杂陈,逐渐感受到故事真正的受害者是这个小女人,或许应该叫她大女人。
《喜宴》是个既能称为悲剧也称作喜剧的电影。喜宴上伟同的无奈之举,尤其是当他被蒙上眼并被要求吃掉新娘威威胸前的食物时,虽然喝醉了酒的威威一直狂笑不止,却让看的人体会到浓重的悲哀。当高父坐在河边向赛门表明自己知道真相的时候,那句带着浓重的强调意味的“I don’t understand”道尽一个父亲的无奈与不解。当高父要赛门保守自己知道事实的秘密,只为达到能有一个孙子的最低限度的愿望时,又传达出一位老父亲的可怜与疼痛。高父离开时对赛门说“谢谢你照顾伟同,”而这句话他在第一次见到威威这个假的儿媳妇时就曾说过,在离别时面对威威,他只能说:“高家谢谢你”,对这样一个女孩,他是充满了歉意和感激的。他只能以退为进来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当电影以一个长镜头展示黑暗的走道上两位老人孤单而又无助的背影时,又传达出一种文化碰撞后的受伤状态。影片以高父面对安检员的检查而举起双臂的动作为结尾,更是耐人询问,体现着中西文化对抗中的一种妥协和和解。最终父母的妥协还是换来了孙子,儿子的同性恋生活还是得到了默认。
《喜宴》展现的不仅是视觉的盛宴,也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李安游刃有余于东西方文化之间。东方的家庭伦理,西方的自由文明,从冲突,到对话,到协商,再到共进,在两种文化博弈的同时,展现着一种文化的开放胸怀。
参考文献:
[1]郑洞天.主持人导语[J].当代电影,2001,6
喜宴我的故乡是离城三十里的一个小村庄一一瞿溪。瞿溪风俗淳厚,而对于城里人的礼仪、衣着,却非常羡慕而且极力模仿。在结婚大典中,“坐筵”可说是中心节目,仪式之隆重不亚于城乡......
喜宴坐下来,静下去,哪怕音乐嘈杂,声音刺耳。 ——题记一个月前,便接到同学婚宴的邀请,于是特意打乱了昼夜皆伏的生物钟,前一天午夜上床睡觉,再在今天清晨被同学换号的手机短信利落......
李安——《喜宴》《喜宴》,一个热热闹闹的名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间还伴随着一套似乎很和谐很管用的中国式的处世哲学。但是这么一部电影,却看得我从里到外的透心凉。看起来......
一、幕后开场各位来宾朋友,伸出您热情的双手,让我们倒数5个数!5-4-3-2-1二、主持人上场【音乐1】柳暗花明春正茂,珠联璧合影成双。云路高翔比翼鸟,龙时怒放并提莲。尊敬的各位来......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阳光明媚,歌声飞扬,欢声笑语,天降吉祥,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对情侣 先生与 小姐幸福的结合。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