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例研修的“三为”、“三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年级组课例研修”。
做好课例研修的“三为”、“三要”
“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课例研修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相结合、“案例讨论”与“行为跟进”相结合的载体,是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效开展课例研修,可以转化教师的原理知识,丰富教师的案例知识,形成教师的策略知识,有利于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实现教师发展。我们需要怎样的课例研修,如何做好课例研修呢?
一、我们需要这样的课例研修
1.为了“学生的学”
课例研修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公开教学”,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往往只关注“怎样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教师能够正确地教,而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个性发展;而考察教师“教的怎样”必定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课例研修的作为在于通过关注“学生的学”,研讨“学生的学”,实现教师专业诊断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为了“解决问题”
课例研修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致力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课例研修的目标是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诊断问题,在经历“疑问—规划—反思—行动—观察—反思和
重新规划”的循环过程中,通过专业合作的方式,解决一个个发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和冲突,使为了“学生的学”成为现实。
3.为了“改进教学”
为了“学生的学”是课例研修的立足点,为了“解决问题”是课例研修的着力点,那么,为了“改进教学”则是课例研修的专业追求。为了“改进教学”的课例研修,不能是“就课论课”式的评判和裁定,而是对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问题的诊断和讨论,是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观察、反思和改进。课例研修需要教师个体和合作同伴经历课前设计──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的行为跟进过程。
二、我们需要重视的三个问题
1.教学设计要基于改进教学
为了使课例研修为了“改进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便于开展课前设计、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活动。这需要改变只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划的单线型教案,采用复线型教案,把“教学步骤”分为多栏。如,分为四栏:教学活动及提问、预期的学生反应、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设计意图说明。又如:分为多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媒体和资源使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措施手段等方面,增强了可操作性。其次,为课堂观察和交流(观课议课)提供了详细证据。第三,若在课前将其发给观课教师,并留出记录的地方,就是很好的观察工具。
2.观课议课要聚焦问题解决
课前──首先,要在组内召开课前会议,确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不是备一节课、上一节课、听一节课和评一节课的完成“任务”。其次,要在组员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组织组内的集体备课,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第三,执教者的课前说课(不是课后说课),要充分研讨问题解决策略方案的可行性。第四,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重点和视角,进行组员分工,并准备好课堂观察工具,如教案和观察量表等。
关于课前说课,为了充分研讨问题解决策略方案的可行性,可以采用对话式“谈”课的方式,或边说边问,或者先问后说。说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向听者求教,以得到问题的切实解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听者可以真实地洞察说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理念等,这就赋予了听者更强的指导针对性,以利于说者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
课中──为了观察学生课堂行为,观课教师不宜坐在教室后面,而必须坐在教室的前方或学生旁边。如果进行教学录像,则至少需要准备两台摄像机,保证把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都能够拍摄下来。
课后──要聚焦问题解决,采用话题式的“课后会议”方式进行议课(不是评课)。由于话题式议课的课堂观察属于诊断性观察,即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策略。“课后会议”上,应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话题式的问题研讨,可以达到议课的四个层面的结果。一是实践操作层面,二是案例解读层面,三是专业引领层面,四是问题解决层面。第一个层面指向于“问题怎么解决”,第二个层面指向于“方法是否行之有效”,第三个层面指向于“为什么这样做”,第四个层面则指向于“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对应于四个层面,有四种议课的话语体系:第一是,这样教是否有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第二是,建议这样去改进教;第三是,这样改进的依据是什么;第四是,这样改进会出现怎样的预期效果。
3.课后反思要立足“学生的学”
立足“学生的学”的教学反思,需要建立在课前进行学生情况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执教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或“前测”等手段,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等。
课前的学情分析,特别是学习准备状态和个性特点越具体、越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时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教学才能“因学定教”,因材施教。而课后反思就能够紧扣对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处理等的对比,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改进,使教学反思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研讨“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
校长要做好三件事民族主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学校管理是一项课题,也是一门艺术,校长要想在学校管理上追求卓越,胜人......
学习课例研修资料的一些体会通过学习课例研修资料,我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
课例研修实现学科教研方式转变教师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主要承担者,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各级教研机构通过组织教学研......
小学生家长要做好的三件事 我个人觉得,在小学阶段,家长不要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成绩最好的,但是放在一个群体中,不可能每个孩子的成绩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黄河的主人》课例研究报告一、主题:小学语文教什么?二、课题:《黄河的主人》三、课例研修背景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