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问题_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27: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古典诗词中饱含了我国的历史、人文、地理、哲学等方面的内涵,把握好传承能在当下趋于浮躁的社会使我们保持定力以及在我们面对困难问题时给我们以启迪的作用,也借以保持民族的文化与特性,使我们的子孙永远流淌着炎黄的血液。

长久以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像四道江河,并排浩浩荡荡地奔流在中国大地。其中,诗歌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样式之一,又是文学中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体裁。起初,《诗经》《楚辞》并称,一富写实精神,一带浪漫气息,构成了诗歌历史长河的两大源头;历经汉魏风骨、齐梁声律,至唐,在集大成的基础上,超迈前贤,成诗歌之盛世,蔚为壮观;其后的宋诗,虽不似唐诗的典雅丰腴、意气浩然,然亦瘦劲冷峭、精细澄澈;与此同时,唐宋词以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宋诗争奇斗妍;元明清三代,以戏曲和小说为主,诗词成就虽不及唐宋,但就具体诗人而言,也还有一些好的作品可供后人欣赏。两千多年来,古典诗词所体现的进步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无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灵魂。

古典诗词帮助我们创造和建立了一个“诗性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实现了真正的“天人合一”。这也就是我们的民族为什么那么热爱脚下的土地,那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诗性因素,也是中华民族青春常在的诗性因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民族的文化意识,深植在国民的温馨记忆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这首诗,激励一代又一代奋发有为的华夏儿女,去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首《庐山》,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眼界。它告诉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要钻牛角尖,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道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民族气节,是一把正骨尺,一颗定心丸,不知校正了多少人生航向,在国家尊严与个人生死考验面前,凸显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标高。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已经留存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民族保持特性,应当得到当代人的尊重与珍视。

在当前我们国家对古典诗词传承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举个新闻,在2014年9月9日教师节来临之前,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习主席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当看到上海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把以前的古诗全部删除后,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此前引发热议的是,新学期开始,上海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减负”,旧版教材中的8首古诗全部被删除。现在,经主席这么一说,人们(主要是一些领导)才认识到古诗词和经典散文对人们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个人理解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当然是我们对古典诗词这些优秀的东西不理解,也不重视,不去理解,也不去重视,或许编入课本也只是觉得可以编入,而没有去深究其意义,就像现在我们的教育,扩招,搞建设,太多太多的表面文章,人浮于事,没有我们民国抗日年代的先辈们求索知识以救时世的崇高信念,而沦于形式。其次,我们的制度也有问题,太依赖于领导者,缺乏真正的专业高水平的组织管理我们的教育。教育如此,古典诗词的传承便更成问题,减负,不应减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减负,不应把我们五六千年薪火传承下来的东西减掉。而台湾的“教改”问题也牵扯到我们中华民族对于诗词这样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台湾当局在20年前“教改”大搞去“中国化”,企图从文化上隔离大陆与台湾,培养所谓“台独”。这一情况在马英九的国民党上台后有所好转,大有拨乱反正之势,但今年民进党又重新上台之后,形势又变得不容乐观。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古典诗词的重要性,在传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另外,在我们的许多地方的中小学也举办了“诗词进校园”的类似活动,使师生们接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熏陶,拓展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了素质教育,也做到了“从娃娃抓起”。而孔子学院的兴办,也为我们在国际上传播古典诗词,传播我们的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传承古典诗词也能治一治这渐失德善的社会。现在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类似的新闻,街上老人摔倒没人扶亦或是帮扶的人却被倒打一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加深(题外话,家庭医生是个好东西)。而解决这种问题,需要社会制度的完善,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可以搞些道德模范,奖励行善施义,但根本是在社会形成一股正能量的氛围,而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的古典诗词便能成为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好载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社会的和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人的品格...还有很多,总之,古典诗歌可以来传播美,传播善。

传承古典诗词则要进行诗词创作,个人认为创作除了在题材上要多贴近现代生活以外,还要诗句优美,韵足,针砭时弊,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与享受。另外,有些书画展览机会,诗词宣传可以与他们合作,在书法比赛、展览上,多用现代人写的诗词作品作为内容,这样给人不再是“白日依山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而新的诗词,时代的东西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并且能使当今诗词作品大面积地宣传开去;利用好当今的传媒,例如电视,报纸、刊物、网络、新华书店等,使你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诗词爱好者提高创作水平。而在教学中则应充分发挥古典诗歌的综合教育功能,不仅授人以知,还应教人以德,对学生进行智力人格、伦理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全面人格教育,促使学生追求真善美,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古诗教学不仅注重运用篇篇精美的诗作来学习语言,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认识社会、体验人生。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还应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道德是人格的核心因素,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道德,吸收具有永久人性光辉的传统美德,以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诗歌中的情感内容,发挥古诗的美育功能。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儒家文化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不蕴含其中。她正如陈年老酒愈陈愈香,虽经时代风雨的侵蚀,却愈加香气四溢,灿烂照人。我们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自会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中国古典诗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中国古典诗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国古典诗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中国古典诗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1.《杂诗》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2.《闻新蝉赠刘二十八》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蝉发一声时,槐花......

中国古典诗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中国古典诗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5.28古典诗词,传承文化

古典诗词,传承文化旨在“赏中华诗词,承文化基本,品生活之美”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人们纷纷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共同的记忆,正式这种共同的记忆,唤起了千百万......

下载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