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莫入“伪科学”陷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揭密32个伪科学事实”。
阅读莫入“伪科学”陷阱(读书管见)
耿 磊
《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26日24 版)
麻辣小龙虾是一种昆虫?不运动肌肉就会转化成脂肪?当您在社交网络看到这些既新奇又看似很有道理的帖子时,是否很快地相信,并按下转发键呢?若是这样,您就上了“伪科学”的当了。
伪科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谣言一样,内容常与日常生活有关,多以人际传播为主,具有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不同的是,伪科学更具欺骗性和危害性。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真实的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大部分谣言通过人们的闲聊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自然地、无意地简化已知事实,只强化部分细节,并加入个人情感的判断与“临题发挥”,以至于谣言越传越不靠谱。
伪科学则不同。大部分伪科学的传播者都对自己传播的内容深信不疑,因为这些“科普”文章中给出了许多貌似有理的“论据”。许多人很自然地选择相信,并当做知识来传播,而且这种信任往往持续很久,直至伪科学被戳破的一天。相较普通谣言,伪科学的危害更大。普通的谣言引发的社会反应多如疾风骤雨席卷而来,大多会引起人们的警觉。当相关领域的机构出面辟谣后它就迅速散去。伪科学更多是“润物无声”,它往往以科普知识的形式出现,不会引起媒体太多的重视,而人们一旦将伪科学视为真理,多会对其深信不疑,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例如一些人生病不看医生,却要请什么“大师”;再比如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科学”算命等。
伪科学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与这个时代“快”的特点密不可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导致我们很多时候难以深入思考一个概念或命题的真实性、可靠性、可信性。
另一方面,科学知识的普遍匮乏也给了伪科学以可乘之机。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加,但目前市面上的科普读物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许多科普读物从写作的手法到营销推广的方式,都难以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缺少了解科学的渠道,科学之于民众便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让人们对科学产生一种盲目的崇拜。盲目崇拜往往被伪科学利用,以至一些谣言打着科学的旗号,大行其道。前几年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付伪科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阅读各种信息时保持“合理的怀疑态度”。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当我们读到一个看似传播知识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它的发布者是谁;发布者有没有做科学的调查;它的论证逻辑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充分;这则信息在转发过程中是否存在断章取义的问题……弄明白了这些,再作判断不迟。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尚需涵养社会的读书之风。与其“刷屏”看“小龙虾原来是一种昆虫”这样的伪科学文章,不如找来法布尔的《昆虫记》,在妙趣横生与科学严谨的字里行间,了解“真昆虫”的世界。而在诸多类型的阅读中,优秀科普读物的译介与出版恰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短板”。学习科普知识不只是儿童的“专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借助科普阅读更清晰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成长的应有之义。
而培养人们对阅读科普读物的习惯与兴趣,则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孩童时期在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中养成阅读科普读物的好习惯、书店中有大量可读性与科学性兼备的好书供人挑选、不断培养出擅长为大众撰写科普读物的好作者,无一不需要时间的涵养与锤炼。
《阅读莫入“伪科学”陷阱》阅读答案①伪科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谣言一样,内容常与日常生活有关,多以人际传播为主,具有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真实的情况并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阅读莫入“伪科学”陷阱》阅读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伪科学院 (系):化工学院学号:—《伪科学辩论》观后感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指导教师:2011年11月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号 学生指 导 教 师摘要现今,打击伪......
科学与伪科学论文浅议科学与“伪科学”有关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限的争论似乎永远没有停歇,经过这学期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为其实毫无休止的去争论这个界限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科学与伪科学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