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测试题.(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六上期末试题三”。
六上测试题(非选择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1)“书籍被烧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请举出“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至少四个派别)(8分)
三、列举题(本大题共2大题,27题6分,28题6分,共12分)
1.列举夏朝、商朝、西周的建立者。
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大题,29题12分,30题12分,共24分)
1、.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引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3)西汉时期“自由思索的那种精 神”又受到了一次严重打击,是哪个事件?(2分)
(4)秦汉时期统一了思想,而失去自由思索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逐渐在封国内各自 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某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某平原是指我国哪一平原(4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2分)
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图一:张骞拜别汉武帝
图二:丝绸之路
材料二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子《汉书•张骞传》
“骞”指的是谁?(1分)“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什么地方?(1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我国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3分)
二、相关链接题(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22.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2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24.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
。25.《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
。26.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此人是。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5)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2.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他们 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玠对曹操说:“„„现在应当尊奉天子,并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同时要注意发展生 产,积蓄军事力量,这样就可以实现称霸天下的大业。”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材料二:沮授对袁绍说:“„„现在应该把皇帝接来,定都邺城。控制住皇帝,并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命令诸侯,招
兵买马,发展实力,讨伐那些不听命令的人,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抵当我们。” „„ 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请回答:(1)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都是谁?
(2)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请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其胜利的原因?
(3)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谁?交战的结果如何?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历史局面 ?
(4)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 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分析探究题(共12分)
1.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南北朝时期,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1)战国时期,商鞅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什么 历 史事件?
(2)请举出商鞅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少举出两项)其改革对该国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南北朝时期,魏主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
(4)请举出魏主改革的主要措施?(至少举出两项)如何看待其改革的措施?
(5)以上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作为小主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请提几点中肯的改革建议。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设立了哪两级行政机构?两级机构长官叫什么名称?
(3)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推行什么政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A
;B
;C。
(3)结合历史知识请你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一个?
六、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3)这条路开通之后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2、.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请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完成下面的题目。(1)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分别发生在什么朝代?
(2)商鞅变法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其中土地政策是什么?
(3)商鞅变法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一部中华文明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华各民族相互了解,彼此融入,共同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1)仔细观察右图,分析这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是什么?(2分)当时造成人口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2)这时期的人口迁徙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江南景象?(3分)这种状况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3分)
(2)分析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分)
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得分:(总分:100分 测试时间:10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nú yìhūn yōngyìng chóu diān bǒyā què wú shēng()() () () ()zhì x......
第九课《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
党校测试题(六)一、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______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___事业的领导核心。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苏教)5、负荆请罪一、多音字:相:xiànɡ(蔺相如、相片)xiānɡ(相信)应:yīnɡ(应该) yìnɡ(应声、应和)咽:yàn(咽不下、狼吞虎咽) yān(咽喉)yâ (呜咽)二、重点词语......
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案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的实况录像片断。准备奖品。学生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