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校园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和谐大学校园建设论文”。
和谐文化 和谐校园
“和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歌曲中唱道:家合万事兴。可见,中国人民对和谐的殷切期待。大学是人生求学路上新的起点,也是培养个人修养的最好契机。既然如此那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也是众望所归了。我们讲和谐,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呢?
在我心中,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校的创造活动,使学校的领导者、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和谐校园要求学校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安全稳定;学校拥有极强的创造活力和凝聚力,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睦融洽。和谐校园应该是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得到切实落实的校园,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校园,应该是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的校园。在和谐校园里,师生应该和谐相处。在和谐校园里,各种组织机制应该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应当完善,教育教学秩序要保持良好。在和谐校园里,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应该相得益彰。各种设施摆放有度、各种建筑错落有致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校园里的每个人都自觉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沉浸在和谐的校园中你就会发现:原来和谐是一种熏陶,一种感觉,一种氛围。
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细节决定我们校园的文明与否。和谐发展的理念只有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才能渲染出氛围,而和谐校园的切实落实就必须从细节抓起。首先是优美的校园环境。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历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放眼现在,各高校也以环境优美为亮点,想必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茵茵绿草,莺莺鸟语让我们陶醉,亭榭交错,山水相映让我们痴迷。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其次是优质的学习环境。校园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配套教学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要爱护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校园是我家”。同时完善的管理体系也必不可少。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师生的行为,打造“和谐校园”。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像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如鱼得水,畅游知识的海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如果没有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片荒漠,而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无声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是难得的甘露,从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滋润干涸的心灵。
与此同时,学校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建立高校和谐校园。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培养了大批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但是也随之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不协调;人才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不协调;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不协调;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期后,融资难与还款压力高、与资金经费使用效能不高等不协调;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模式、内容、方法、手段,师资、硬件等条件与学生成人成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协调;服务社会的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因此,建立和谐校园,解决高校发展中的不和谐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建设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必须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基础。语云:“和而不同”。和谐校园并不是铁板一块,死水一潭,它必然也必须如海纳百川,包容各种教育方式。但是这种包容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排斥的整合,而是需要建立起必要的张力。社会主义中国校园必须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永远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不能在正确的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和谐校园就失去了精神支柱。要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必须在三个维度上取得共识:在知识方面,坚持崇尚真理,追求科学;在行为上,致力献身社会、服务人群;在精神上,提倡学术自由、思想解放。有了这样的共识,才能实现校园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在和谐社会中孕育出和谐校园。
2.构建和谐校园,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即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教育环境在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的消极面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的形势下更是如此。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在学生的“五育”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它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故具有优越于其它教育环境的一些功能和特征。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造诣优美的学校环境,对师生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生发。这是一种“无声之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3.构建和谐校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校园制度包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校园绿化,卫生和秩序管理制度、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道德规范等。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控制作用,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规范的行为习惯,一靠规章制度的效力,是每个任命群自己的行为准则;二靠舆论宣传的力量,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所以,校园环境由于校园人合乎共同的准则而有序,这种有序又使每个人自觉地服从和适应这种环境的制约,因而使校园环境走向高雅、文明、健康的发展轨道,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摇篮。
4.构建和谐校园,要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育人育才的辛勤园丁。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把师德修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精于教学、科学育人、热情为学生服务的教职工队伍,保证师生关系良好的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办好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师生之间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人格意义上都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的是一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转
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之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5.构建和谐校园,要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的和谐关系,促进师生关系进一步和谐。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从广义的教育来说,儿童最先得到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家庭,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使家长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
总而言之,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我们响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号召,全力构建稳定、法治、公平、有序、文明、向上、宽松、协调、包容的和谐校园,培养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校园建设论文:刍议和谐校园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有助于大学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第一要素,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建立新型......
建设和谐校园,打造特色名校——包头市第二十八中学办学纪实二十八中人总能在二十八中这块沃土上创造奇迹,一样的不懈的追求,一样的夙兴夜寐,总能捧出不一样的惊人之作。2004年新......
一、对和谐的描述和谐:《广雅》“和:谐也。” 《玉篇》“谐:和也。”两字同义。原都指音乐的协调和美。“和”强调配合得融洽;“谐”强调配合得匀称。 《说文解字》“和:相应也。......
建设和谐校园,从细节做起我们的学校是和谐的校园,同学们在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以及纪律等方面,都是不错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面,还是有不和谐音的存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