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自测练习题(精选5篇)由网友“丷茉莉的猫丷”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育学原理自测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教育学原理自测练习题
教育学原理自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5.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6.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7、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8.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9.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0.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 学校课程 B 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2.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
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3.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哪些?
5.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1.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D 7、A 8、D 9、C 10、D 11、D 12.B 13、B 14、B 15、A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哪些?
(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5.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三、论述题
1.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 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篇2:法语自测练习题
法语自测练习题
161. ______ leur avoir donné un coup de téléphone, elle les attendait à l’entrée.
A. Après B. Avant C. Avant de D. Pour
162. Qu’est-ce que l’énergie ? Vous sentez-vous plein d’énergie ______ avoir mangé ?
A. sans B. après C. devant D. derrière
163. Un homme y est entré avec une femme. Il a menacé Madame Alex avec une arme. Après ______ à une chaise, la femme a appelé Monsieur Alex et lui a demandé de venir.
A. l’attacher B. l’avoir attachés
C. l’ayant attachée D. l’avoir attachée
164. ______ à Paris, ils se sont mis à chercher un appartement.
A. Arrivé B. Après être arrivé
C. Après être arrivés D. Après être arrivées
165. Après ______, nous sommes rentrés chez nous.
A. nous être promenés B. nous promener
C. s’être promenés D. nous être promené
166. L’énergie ne peut ni ______ ni ______.
A. créer, détruire B. avoir crée, avoir détruit
C. être créée, être détruite D. être créé, être détruit
167. Je suis parti sans ______ au revoir.
A. leur avoir dit B. avoir à leur dire
C. leur dire D. les dire
168. Vous ferez mieux ______ dès maintenant.
A. de partir B. partir C. à partir D. pour partir
169. ______ maigrir, elle ne prend ni de viande ni de beurre.
A. Voulant B. Vouloir C. En voulant D. Ne pas vouloir
170. Quand nous étions à Paris, nous ______ souvent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
A. visiterions B. visitions C. avions visité D. avons visité
171. Vous pouvez faire du sport à condition que le médecin le ______.
A. permette B. permet C. permettra D. a permis
172. C’est ______ qu’on apprend à nager.
A. nageant B. en nageant C. de nager D. pour nager.
173. Ouvrez les fenêtres ______ sur la mer.
A. donnent B. en donnant C. donnant D. donner
174. Un espion, possédant un laissez-passer, est entré vers 21 heures dans une entreprise ______ des produits ultra-secrets et a photographié des documents.
A. fabrique B. fabriquant C. en fabriquant D. fabriquer
175. Un grand manteau marron, qu’elle enleva ______, était jeté sur ses épaules.
A. entra B. en entrant C. entrant D. entrait
176. Antoine Parmentier voulait combattre ces famines ______ la culture de la pomme de terre.
A. en développant B. développant C. développer D. développait
177. Son fils, ______ il était très fier, n’a pas réussi.
A. qu’ B. que C. dont D. où
178. Pour aller à la gare ? C’est facile. Quand vous ______ au bout de cette avenue, vous tournerez à droite.
A. êtes arrivé B. arriverez C. serez arrivés D. étiez arrivés
179. Quand nous aurons atteint le sommet, ______.
A. nous reposerons B. nous nous sommes reposés
C. nous nous reposerons D. nous nous serons reposer
180. Hier matin, Pierre nous a dit qu’il ______ pour la France deux jours plus tard.
A. partira B. part C. est parti D. partirait
篇3:法语自测练习题
关于法语自测练习题
21. Nous nous retrouvons dans la salle ______ lecture No 2 à sept heures du soir pour réviser nos le?ons.
A. de B. du C. de la D. en
22. Je vais faire mes études ______ Italie, ______ Rome.
A. à l’, à B. au, en C. en, à D. en, au
23. Il ouvrit alors un de ses sacs de voyage et ______ sortit des chaussures de sport.
A. y B. où C. en D. de
24. Je n’ai rien à faire ce soir. Voulez-vous venir chez moi ______ sept et huit heures.
A. à B. entre C. après D. avant
25. Je me trouve dans un h?tel magnifique, avec piscine et tennis, des fleurs et des plantes vertes partout, et j’ai une grande chambre qui donne ______ la mer.
A. à B. sur C. pour D. de
26. Quelle surface mesure votre chambre ? Elle mesure quatre mètres ______ cinq.
A. sur B. à C. de D. pour
27. Voilà une bonne occasion, nous devons ______ profiter pour nous perfectionner dans la langue fran?aise en France.
A. le B.la C. en D. y
28. Le tempe passe vite. Nous voilà à Paris ______ déjà six mois.
A. pendant B. dans C. il y a D. depuis
29. Mon amie vient me demander ______ apprendre à nager.
A. à l’ B. à lui C. de lui D. de l’
30. Où est-ce que vous avez mal ?
--- J’ai mal ______ ventre et j’ai un peu ______ fièvre.
A. à la, de la B. au, de C. au, de la D. au, à la
31. Tu peux prendre tout ______ te pla?t.
A. ce que B. ce qui C. ce dont D. cela
32. Ils ne veulent pas quitter la ville ______ ils aiment beaucoup.
A. où B. qui C. qu’ D. dont
33. Il faut faire les choses au moment ______ l’on les désire et ______ l’on croit pouvoir les faire. Il n’y a aucune raison de les remettre au lendemain.
A. où, que B. où, qui C. où, où D. où, dont
34. C’est la route ______ je prends toujours pour aller chez mes amis ______ habitent au pied d’une montagne. Ils ont une ferme ______ je passe souvent mes vacances.
35. On utilise des voitures spéciales pour les transports de fonds et de titres. A l’avant de ces voitures se trouvent deux chauffeurs _____ l’un est armé.
A. qui B. que C. où D. dont
36. J’ai déjà examiné le téléviseur de ton ami, ______ est en mauvais était.
A. lequel B. qui C. que D. dont
37. Voici le travail de ton fils, est-ce que tu ______ es satisfait ?
A. en B. le C. la D. les
38. Montrez-moi les lettres que vous ______ le mois dernier.
A. avez re?u B. aurez re?ues
C. aviez re?ues D. avez re?ues
39. Avez-vous vu Pierre et Marie ?
--- Non, je ne les ai pas ______.
A. vus B. vues C. vu D. vue
40. Quelle le?on est-ce que vous ______ la semaine dernière ?
--- C’est la le?on 12.
A. apprenez B. avez apprise C. appreniez D. aviez prise
篇4: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作为教师,也可以称为教育工作者。每天和学生打交道,这个词语再熟悉不过了,可是要确切让我来说一说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却无法说清楚……
书上这样说U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师和教育学的关系如同鱼水在一起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读师范的学生,哪一个没有学过教育学?哪一个没背过教育学?但是谈起了教育学,我好像不是很熟悉。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各种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等等这样一些具体的目标和结果。当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他们通过教育局每学期的抽测和学校每学期的考试已经成了我和我们学校老师最重要的事情。我想这个目的对于很多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吧!
一谈到教育这个词语,我就马上想到了我目前在从事的这项工作,想到了我目前每天忙忙碌碌在做的这些事情究竟是不是教育?
为此我重点读了石中英等各位教授推荐的由英国学者乔伊・帕尔默编著的《教育究竟是什么》这本书。
下面就我以前学习的教育学和学习了《教育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以后说说我对教育的理解。
因为我对哲学有一点儿粗浅的了解,知道这里列举到的许多思想家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先哲。如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意大利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等。
使我感到有点奇怪的是,作者编著的书中是挑选了100位思想家论教育,而不是100位教育家论教育。
作为老师,我在平日的工作中最多接受的是教育家对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里大力倡导我们学习的也是这些教育家对教育的阐述。
如,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手一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每位老师都要就其中的一条建议在全校进行读书笔记的宣讲,可以说这本书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学了不少。还有就是我们在学生时代的教育学教材中接触的也都是前苏联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如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作为现代课堂模式的经典代表――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广大教师已经潜移默化为课堂教学的习惯。即使是在今天,在实现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也没有完全摒弃这种教学模式。
我想,编者乔伊・帕尔默先生之所以把这100位思想家选进书中,是他的团队认为这100位思想家都以某种形式对教育思想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我同时又在想一个幼稚的问题,平时我们学校大力倡导我们学习的这些前苏联的教育家为什么都不可以说是对教育思想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的思想家呢?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这些教育家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总结而非上层建筑领域之下的认识呢 ……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真的都在沿着书中的大师给我们指引的道路向前走。但是让我具体叙述这些理论性的思想,我感到十分的惭愧。
篇5: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1.教育模式: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模式。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与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既具有概括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具有明确性、简明性和操作性,是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中介。
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模式课归为两类:一种是强调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认识;另一种是强调学生的活动和探索,重视学生的发展。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和杜威的“现代教育”是代表。
2.赫尔巴特的四个教学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被追随者发展成为五个教学阶段(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即“五段教学法”。
评价:西方教育史上,把赫尔巴特成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一定意义上说,他的教育模式就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知识的教育模式。不仅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而且重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课堂学习。人们概括为“三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缺陷是: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个人自由度相对有限,实践机会少,发现成分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交流和反馈。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杜威宣称“教育即生长”。教学阶段分为,情境、问题、假设、推断和验证。“五步法”。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开展 探究活动,能养成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即实验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对学生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评价: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巨人”,提出了理论,并开展了教育实验。优点是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缺陷是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4.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目标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1)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学生提出概念假设。(2)对获得的概念进行检验(3)要求学生分析他们获得概念的策略。
发现法因学科而异的。教学过程费时较多,对设备要求较高,且要求教师要懂得如何发现。
5.奥苏贝尔的讲解教学模式:目标是要造就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日后新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认为有意义的讲解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有意义的学习具备三个条件:(1)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3)学习的新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奥苏贝尔提倡的讲解教学为主,以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教学为辅。这两种都是侧重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
6.谢夫特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是一种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
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目的。一种侧重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缺点是:轻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理性活动的作用,教师时间浪费多,教学过程失去明确的目标而影响到教学的效率。
8.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一种侧重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强调教材的编制,还强调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机器。还提出了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等教学原则。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过重要影响。
优点:强调教学要适合个人的特点,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缺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都不密切,对学生人格的发展是不利的;严格规定了学生学习的步子,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9.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创造性的工作。教育模式内在地需要教育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的含义分析:(1)教育是一门艺术主要针对教师工作而言的,说教师的工作或劳动是一门艺术。(2)是与“人的培养和教育”连在一起的。主要是教师在培养和教育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3)是一种类比,目的在于强调教师工作某些为人们所忽视或误解的性质和特点。
教育技术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类似于艺术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的东西。(1)情感性(2)审美性(3)创造性
教育艺术是教师的教育技术,教师是创造教育艺术的主体。教育艺术的创造涉及多种因素,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师的素质。教师必须加强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1)陶冶情感(2)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创造性。教师还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教育经验,升华教育艺术。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教育学原理自测练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育学原理自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2.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
2012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之教育学原理一、选择题 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陈光铭)(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面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