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

其他范文 时间:2024-11-25 09:29: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精选6篇)由网友“nemoonight”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欢迎阅读!

篇1: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

《国风·邶风·静女》。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青年男女的幽会,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书):美好。

⑵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

⑶爱而:隐蔽的样子。爱:同“薆”。

⑷踟躇(chí chú池除):徘徊不定。

⑸娈:面目姣好。

⑹贻(yí疑),赠。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⑺炜(wěi伟):盛明貌。

⑻说怿(yuè yì月义):喜悦。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提):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篇2: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静:娴雅安详。姝(音书):美好。城隅:城角隐蔽处。

爱:隐藏。踟躇(音池除):徘徊不定。

娈:年轻美丽。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说怿(音月义):喜悦。

牧:野外。荑(音提):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询:实在,诚然。

译文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

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

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

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出。

诗经故事

十七岁的小哥哥进小城去读书了,小城街上的青石板上,就常常走着他那刚刚冒起的修长的身影,皎白俊朗的面孔,被一袭长长的青袍一衬,很吸引人的目光呢;手上是不离经卷的,身后是跟着书童的,开口是之乎者也的,刚变了音的略带磁的厚重音,是能穿墙越缝,清清地飘进窗棂的。

是谁啊?!在郊外的道上和他相遇,四野是金黄一遍的茅草,花絮像雪花一样的满天洒飘,蓝的天,红的日,水碧云白,黄的牛,白的羊,牧鞭轻摇,你赠他一束飞絮的白茅,在他的眼里,美丽又奇妙。

是谁啊?!上元夜如水的月光下和他相遇,灿灿的灯火,喧哗的街市,鼎沸的人群他都察不到,你送他一支红红的竹管,那红光在他的眼里璀璨慰然,他的心那一刻充满了喜欢。

是谁啊?!春日里约他在城角相见,却躲进了小楼中把窗儿轻掀,静静的把那徘徊的人儿静观,看他的搔首,看他的踟蹰,听他的脚步在青石上发出的“啪、啪”。

天上会飘下雨来的,飘下酸酸的、甜甜的雨,有一只红伞会在小楼下轻开,轻盈的飘过细雨,飘向那雨中修长的身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 “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 “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篇3:诗经邶风静女全文

诗经邶风静女全文

简介:

《诗经·邶风·静女》是《诗经》里是一首四言诗。这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全诗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作品原文

静女先秦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娴静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词语注释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静女:淑女

姝:(shū)美好,漂亮。

俟:(sì)等待。

城隅:城墙角落。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遮掩、隐蔽。

见: 出现 。

踟蹰:(chíchú)徘徊、犹豫。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

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yi):说,通“悦 ”;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归:通“馈”,赠。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白话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 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 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 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 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 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 宝贵只因美人赠。

作品鉴赏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作品介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 经》。现存的《诗 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英文The Book of Songs)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

篇4:诗经·邶风·静女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 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 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 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篇5:诗经·邶风·静女

姑娘温柔又静雅, 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 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 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 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 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 宝贵只因美人赠。

篇6:诗经·邶风·静女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 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 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 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静女》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

依据语文教学新课标。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整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每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组织,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生为主,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分属一、二层次,在语文学习上差距不是很明显。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也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认识水平上,高一的学生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通过提问及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三)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方面,所以我通过不断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师请教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课堂上采取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勾连和对比,让学生在深入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对《诗经》中其它知识也有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

1、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这句话说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心态、心境,不管身体多么劳累,人类总要诗意地栖居,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确能够诗意地生活,以歌舞为伴,从而创造出了被后人称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导出《诗经》后,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完成对《诗经》知识的复习。学生需要掌握的《诗经》知识包括:《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或《三百篇》。

3、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有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引出学生初中时期学过的《诗经》中的爱情诗:从《诗经》开始,民间情歌成为诗歌的重要载体,《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奔放,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之后通过对同学的提问让同学回答出初中时学过的《关雎》和《兼葭》,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静女》。同学齐读: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子 好 逑……——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感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至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二)预习检测:《静女》中重点字词的解析俟:(sì )等待。 娈(luán ):美好。 怿(ì):喜爱。 荑(tí ):茅草芽。 洵(xún ):诚然,实在。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三)文本解析

1、文意疏通: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提问完成对文意的疏通。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国风·邶风·静女》。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青年男女的幽会,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诗经·国风·邶风·静女,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诗经·邶风·静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诗经·邶风·静女,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国风·邶风·静女》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