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精选10篇)由网友“咕噜噜胡萝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根据历史台风路径、强度和灾害实况等资料,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划分为较大、重大和特大3个等级,同时提出按照3个等级进行科学设防,从而提高防灾抗灾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研究表明,(1)在1949~的57 a里,福建共出现特大台风灾害40次,平均约3年出现2次;在所有台风移动路径中,直接登陆型台风的致灾风险最大,闽南-粤东地区是历史上我国大陆遭受特大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平均每年有1个西太平洋台风穿过巴士海峡后在闽南-粤东沿海登陆.(2)地形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德化、安溪、南安和永春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是崇武(沿海站)的3.1,2.8,2.7和2.7倍.(3)防台减灾是一个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科学-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组织领导,依靠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防灾抗灾,才能把灾害减轻到最小程度.
作 者:魏应植 吴陈锋 孙旭光 WEI Ying-zhi WU Chen-feng SUN Xu-guang 作者单位:魏应植,WEI Ying-zhi(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福州,35000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吴陈锋,WU Chen-feng(厦门市气象局,福建,厦门,361012)
孙旭光,SUN Xu-guang(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海洋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S 年,卷(期): 30(10) 分类号:P458.1.24 关键词:福建 台风灾害 特征 防御篇2:厦门市台风灾害成因及对策研究
厦门市台风灾害成因及对策研究
通过对登陆和影响厦门市的台风进行分析,可看出影响厦门市的`台风呈现季节性强、发生频繁、时间早、移动路径怪异、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在对造成台风灾害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台抗灾减灾对策,就是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原则,加大投入,逐年解决一些应急问题,不断提高厦门市的防洪防台风能力.
作 者:陈小惠 Chen Xiaohui 作者单位:厦门市洪水预警报中心,361009,厦门 刊 名:中国水利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13) 分类号:P444 关键词:厦门 台风灾害 减灾对策篇3: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土木工程产业在其影响下逐渐成为了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发生频繁的国家。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由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所以说为了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必须要做好土木工程的灾害防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谈一谈自己的认知。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地震、火灾、地质灾害等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而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情况。除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灾害源不断产生,致灾隐患越来越多。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威胁。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工作。
1灾害概述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灾害的产生,实际上是致灾体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如果承灾体无法抵抗致灾体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引发灾害。反之,如果承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强,就不会轻易地产生灾害。致灾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认为致灾体是天意,是无法抗拒的。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灾害地了解又来越丰富,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承灾的工作,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土木工程的设计者应当做好灾害的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和伤害。
2土木工程灾害
土木工程容易受到的灾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谓的自然灾害,指的是自然界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其一,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其中一种,比如说台风、森林火灾、洪灾等等。其二,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山体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等。其三,生物灾害。顾名思义,就是指的一些生物所带来的灾害。在自然界中,人与动植物相互依存,如果生态出现不平衡,就很容易产生生物灾害,比如说瘟疫、虫灾等等。除了自然灾害之外,人为灾害也是能够对土木工程形成巨大威胁的主要灾害类型。所谓的人为灾害,指的是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在目前,人为灾害的种类非常多,并且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为灾害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技术原因所造成的灾祸。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致灾原因。比如说核爆炸、化学用品的爆炸等等,这些都是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存在的。其二,过失行为所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了解到,比如说最为普遍的交通事故,就属于过失行为所产生的灾害。除此之外,还有煤气爆炸、火灾等等。其三,恶意的做事方法所产生的灾害,一般来说指的是战争、恐怖袭击等等。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就势必会受到威胁和影响。在很多灾害发生的过程当中,都会对土木工程造成巨大的外力冲击,如果说此时土木工程的承灾能力较弱,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倒塌的现象,失去本应当有的效能,对人们造成伤害。所以说不断地优化灾害预防的工作,减少灾害的产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话题。
3土木工程防御措施探索
灾害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仅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甚至还会使得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原状。提高土木工程防御灾害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对于自然界的伤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的灾害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当充分地分析灾害所产生的原因,找到恰当的灾害防御措施,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1落实各项指导工作
想要预防土木工程的灾害,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落实各项相关的指导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单位应当设立防灾减灾部门,提高对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第一,防灾减灾部门应当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实时的检测,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进行预报和处理。防灾减灾办公室所负责的灾害防御工作比较多,比如说做好政府文件的传达和下达,对工作人员进行灾害方面的宣传教育等等。只有真正地将灾害指导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的影响和产生。
3.2根据灾害情况做好前期工作
实际上,很多灾害之所以会对土木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是由于在灾害来临之前,我们没有做好前期的工作。所以说在对土木工程的灾害进行防御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前期工作。具体来说,一是需要合理的进行土木工程的选址;二是需要做好灾害的设防工作;三是要提前对土木工程进行设计,充分的考虑如何抵抗灾害。比如说针对地震这种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壳断层以及地震带上,这种地区不适合建设土木工程,所以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需要避开。
3.3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质量,所以说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防御灾害,施工单位应当重视对施工过程的细节和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着手的工作有很多。首先,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及时的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降低发生人为灾害的几率。其次,企业方面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促进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进而及时预测和处理灾害的发生。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必须要加强土木工程的防灾防害工作,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
4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任何类型的灾害发生,都会对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为了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保证我们以及生活环境的安全,我们应当加强土木工程的灾害防御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为我们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参考文献
[1]祁彦之.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居业,(05).
[2]石若利.土木工程的灾害及其防御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
篇4:台风灾害危机管理研究
台风灾害危机管理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台风灾害危机的内涵,其中梳理了台风灾害危机的概念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台风灾害危机管理体系建立的现实意义.但在现实中,我国台风灾害危机管理体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国外有关灾害危机管理的宝贵经验则值得我们在完善我国台风灾害危机管理体系时学习和借鉴.作 者:陈和 申明浩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 期 刊: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Journal: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年,卷(期):, “”(8) 分类号:X4 关键词:台风灾害 危机管理 经验借鉴篇5: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及防御对策
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及防御对策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地震造成的灾害将更加严重.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历史强震给城市带来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探讨了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陕西省城市防御地震灾害的对策.
作 者:王亚秀 袁志祥 Wang Yaxiu Yuan Zhixiang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710068 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 23(z1)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防震减灾 城市 防御 对策 陕西省篇6: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
摘要: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地区新建县农村典型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指出当前新建农村雷电灾害及防护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成因)和自然因素(成因)共同影响的结果,并提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对策建议.作 者:孙六娣 作者单位:新建县气象局,江西,新建,330100 期 刊:科技信息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X4 关键词:农村雷电 灾害现状 成因分析 防护对策建议 南昌地区新建篇7:浅谈水文部门防御山洪灾害的对策
浅谈水文部门防御山洪灾害的对策
通过分析陕南山洪灾害和水文测报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文部门要加强站网建设、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和信息传递能力、增强预见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建议加强水文投入,提高现代化水平,为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门决策指挥提供依据.
作 者:秦延安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西安,710068 刊 名:陕西水利 英文刊名:SHAANX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P642.23 关键词:山洪灾害 防御 对策 水文部门篇8:莱州市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莱州市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对莱州市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和收集到的`气象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莱州市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作 者:王军海 WANG Jun-hai 作者单位:莱州市气象局,山东,莱州,261400 刊 名:山东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8) 分类号:P429 关键词:气象灾害 规律 防御对策篇9: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探讨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探讨
【摘 要】 灾情的大小一般由致灾因子的强度以及承灾体的脆弱度决定,我国农村乡镇的地震发生率远高于大中型城市,比如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地势起伏大且多山地,高原等,是我国地震多发区。地震对农村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居民住房的破坏,占总损失的8成之多,其他的损失中多以水利工程瘫痪为主。为此,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并简单提出几项地震防御对策。 【关键词】 农村乡镇地震 损失 防御对策 目前地震灾害对农村乡镇居民的生活仍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我们不能直接与地震抗衡,但是我们可以在震前采取必要的灾害防御措施。所谓地震防御是指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减轻因地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的最有效和可靠的途径之一,所以在农村加强地震防御就势在必行了。 1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 首先,我国农村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如西藏、新疆、宁夏、青海、云南等,这些省区所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地势严峻,且多山地和高原,是地震多发区。破坏性地震出现的范围比较广,在我国每个省的农村均有发生,如以上几个省区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其次,中国农村地震灾情远比城市严重,据中国地震局或各省地震部门公布的灾害损失评估情况显示,九成以上的地震多由破坏性地震引起,大部分地震的发生区域集中于县区或县级市,而只有极少数的地震发生在地级市辖区。另外,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地震成灾体不同,农村居民的住房是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然而,在以往的地震灾害中,农村地区因房屋破坏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在地震总损失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相反的,间接损失和相应的社会损失是比较严重的,比如农村水利工程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20%。 最后,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承灾体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关于农村居民住房情况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住房类型主要分为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结构等,它们的抗震性能有明显差异。在我国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土木结构偏多而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偏少,然而在诸多建筑结构中,土木结构的抗震性最弱,其次是砖木、砖混结构,最好的是框架结构,这就直接造成越是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地震对住房的破坏越严重。 2 农村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2.1 加强村镇规划,深化管理 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地震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比较大,尤其是住房的破坏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为此,就要把农村居民的防震抗震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农村地区居民的地震安全工作。服从政府的统一领导与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按照各地区特殊的地理情况与经济水平制定相应的地震防御、应急及灾后重建政策,政府也要加强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另外,还要适时的引导农村群众移风易俗,科学建房,规划好农村居民住房,禁止乱搭乱建。 2.2 加强农村居民抗震防震知识的宣传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地震部门要与建设部门合作研究农村居民抗震技术,积极向农村群众宣传抗震的基本知识和建筑抗震的操作技能。开展面向农村人民的专门抗震技术咨询服务试点,逐步提高农民的抗震能力和灾后心理承受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发挥榜样模范的带头作用,总结并推广先进的抗震经验,全面推进农村人口的地震安全防护工作。 2.3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抗震减灾能力 虽然最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总体来说,速度仍比较滞后,设施老化问题严重,破坏性地震容易造成水利工程以及乡村道路等设施的全面瘫痪。基于此,各级政府就要加大抗震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定期全面检查并除险加固地震多发区的水库,彻底整修现有的水利设施,兴建一批抗震能力强的水利设施等,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抗震减灾能力。 2.4 积极宣讲抗震减灾知识,提高农村群众的灾害心理承受力 各级地震部门要广泛组织抗震减灾工作者创作一批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关于抗震减灾的科普文字、影视、宣传画等作品,走进农村和学校展开宣传,把抗震减灾的知识作为三下乡的重要内容加以宣传,定期不定期的开展以“农村减灾”为主题的抗震培训活动,可以把新闻媒体作为主要的宣传途径之一,把抗震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2.5 切实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各级地震部门要加快建立并完善地震监测系统,建设现代化的地震站台,提高现代化的地震分析预报水平和监测质量。保持科学态度,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科技设施,及时发现地震发生的前兆,争取在地震发生前提供有价值的预报。另外,要以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为依据,特别注意的是,为避免地震信息的误传或谣传,在地震信息发布前还要结合预报区的社会经济指标做综合考虑。 3 结语 地震指的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下岩层瞬间错位甚至破裂而造成的地面强烈震动。每年地震对我国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危及生命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理环境复杂的偏远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受地理因素影响比较封闭,抗震防震意识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地震的发生给这些地区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为此本文发表拙见,结合我国农村地震特点提出了几点加强村镇规划、防震知识宣讲、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抗震救援机制等的农村防震抗震措施。 参考文献: [1]魏本勇,吴琼,齐文华,张文佳,苏桂武.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特点及其家庭际差异――以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灾区为例[J].,(08)15. [2]张啸.辽宁省农村居民防震减灾问题探讨[J].防震减灾学报,2012,(06)15.
篇10: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安康位于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南北过度性气候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区,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是安康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山洪灾害的特点
(一)突发性。山区小流域因集水面积和沟道调蓄能力小,沟道比降大、流程短、产流快,水位变幅大,洪峰流量高,灾害的形成过程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是几十分钟,洪水陡涨陡落。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局部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山洪爆发历时很短,成灾非常迅速,损失特别惨重。如20__年8月7日岚皋晓道乡2小时降雨150mm,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1小时降雨11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60余人。同年8月31日,平利老县镇风桥村、汉滨区县河乡关沟村3小时降雨量达20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10余人。
(二)毁灭性。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突降大暴雨诱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瞬间能量,冲刷力强、含沙量高、破坏力大,往往对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如20__年8月29日,宁陕县城12小时降雨347mm,县城附近的长安河、鱼洞河、东河相继出现超标准洪水,县城周围出现69处滑坡、泥石流,近17万方泥石流涌入县城上下3公里;20__年6月9日宁陕四亩地镇遭受特大暴雨,50余人在洪水中丧生,四亩地集镇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
(三)季节性。山洪灾害是在暴雨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的,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发生的时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安康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10月,尤其是在6―8月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据历年灾害统计显示,在同一流域甚至同一年份内发生多次山洪灾害的情况并不罕见。季节性强、频率高的特征较为明显。
(四)易发性。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属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加之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有的防御手段欠缺,预警预报设施不全,工程措施标准低,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五)广泛性。由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加之山地占国土总面积98%以上,山大、沟深、坡陡,全市有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67条,有暴雨高值高频区乡镇50多个,到处都有发生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条件,山洪灾害分布范围极其广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山洪灾害隐患点在10县、区绝大多数乡镇均有分布,尤其是50余个暴雨高值高频区乡镇更为突出。据统计,全市山洪灾害隐患点达数千处,危及12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隐患大都地处偏僻,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群众居住分散。
(二)工程设防标准低,抗灾能力弱。江河沿岸集镇唯有安康城区部分地段可防御百年一遇洪水,其它城镇只能防御5―20年一遇洪水,还有1/3的集镇基本无任何设防能力,更谈不上量大面广的村庄院落的设防问题。加之,全市有34座病险水库和1万余口堰塘,一旦出现超强降雨及山洪,极易发生决口垮坝的危险。
(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从历次山洪灾害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灾害的发生实属人力不可抗拒,但是在建房、筑路、砌堤、修田、弃渣过程中挤占河道、开挖坡脚,与水争地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水土流失、阻塞河道,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改变了原有地表结构,从而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损失。
(四)预警预报水平低。山洪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防御工作需要有较高水平的预警预报手段作为支撑。全市200个乡镇目前仅有73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点,布点少、覆盖面窄,局地性、小范围的强降雨无法准确监测预报。
三、防御对策
(一)加快规划编制,注重部门协作。山洪灾害的防御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于20__年经国务院批复并实施。因此,要深入开展山洪灾害调查,掌握灾害发生和分布规律,科学编制防治规划,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实行山洪灾害的综合治理。水利防汛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涉水(河)项目的审批制度,加大水土保持、河流治理、河道清障划界等工作;国土部门要严格单位和个人建房的审批,指导人们主动避险建房、修路和采矿;建设部门要做好城镇尤其是小集镇和农村建设的规划;林业部门要加大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广电、教育和宣传等部门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降雨和洪水过程,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市已建自动雨水情监测站70余处,人工雨量监测点40余处,总量不足120处,平均每处覆盖196平方公里。按照有关规范20―100平方公里密度布设站点的要求,布点明显偏少,远远满足不了预测预报工作需要。因此,首先应按照规范要求加快雨量监测站点建设;其次是对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灾害多发区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沿岸的集镇、人口密集地区因地制宜的建设自动或人工水位观测站;第三是尽快开展全市116座中小型水库报汛、报警设施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争取防灾和减灾工作的主动。
(三)加强工程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一是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用3―5年时间完成全市3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确
保安全运行,发挥防洪效益;二是抓好集镇堤防工程建设。要把防洪工程建设纳入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修好“保命堤”,确保安全;三是抓好汉江干流的堤防工程建设;四是抓好水保生态建设。
(四)完善防洪预案,提高应急能力。山洪灾害防洪预案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落脚点,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预案,不仅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而且可减少或减免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目前,多数预案只能应对一般情况,经不起推敲,对超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考虑不周。因此,在预案的编制中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考虑超标准洪水怎么办?局部区域同时遭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多灾并发怎么办;其次是对预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评估论证;第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抢、撤结合”的原则编制。
(五)强化工程管理,实现人水和谐。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加强涉水工程及村镇建房的管理,严格项目审批,实现退田、退路、退房还河(沟),给洪水留够出路,避免人水争地,避开山洪灾害。要尽快完善村镇规划,要按照“一高三避”(即:高出洪水线、避开水道、避开泥石流、避开滑坡区)的要求指导村民建房。在中小河流堤防建设中要按照洪水标准和量级拓宽河道,确保行洪畅通。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山区建设,避免因筑路、建桥、修田、砌堤、采石、开矿、挖渠等人为活动影响山体的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水和谐。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广东省台风灾害特征与防御措施摘要:台风灾害是当今全球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广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4300km......
1981―2010年湛江市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摘 要:该文利用1981―2010年湛江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对台风、暴雨、雷电、干旱、高温、大雾等6种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和趋势......
长海县防御台风灾害应急预案(试行)目录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2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地理2.2 社会经济及地理位置 3 台风汛......
浅析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摘要:阐述了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必须重视完善气象灾害问题,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有建立气象灾害监......
如何理解台风灾害的防御?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的中心23日05时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方大约18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