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1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崔利莹

(中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5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应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的养分。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切实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得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合理解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寻求传统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面对伴随西方工业文明进步带来的种种冲击,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传统文化反思提供一个平台。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何种位置,价值借鉴意义何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何作为?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因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离不开本土化的国情和人情。因此,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思想政治教育不论在教育资源的挖掘,还是在教育手段的应用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我们都不能回避。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相传、相对稳定的文化因素,也可以说是社会、民族或区域的文化的“遗传因子”它已自觉和不自觉地介入了我们的心理、思维、道德、审美、生产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发挥着程度不同、功能不一的社会效应。可以说,每个人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传统文化总在有意无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只有用科学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当代价值。

(二)荣辱观教育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作者简介:崔利莹(1980-),女,山西沁水人,助教,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近年来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胡 锦涛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具体提出了“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八荣八耻”,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也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整体、严格自律的优秀道德特征,也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遵纪守法等人类普适的基本价值。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伦理道德、非常重视群体价值的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就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至高无上,就是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和奉献。正是这样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荣辱观。

高校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要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过程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把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去。在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的光荣使命感;在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中,使他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价值;在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中,使他们全面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念,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规范;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中,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他们的基本素质,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要发扬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地坚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深入推进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引导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学校文化精神的优良传统,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知行统一、争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表率,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西方文化产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危机

近年来,西方文化产品,主要包括印刷制品、音像制品、游戏、动画、漫画制品等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在一项有关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的调查中,有23.2%的学生选择“港台电影电视片”,有22.1%的学生选择“美国电影电视片”,国产片选择的只有17.3%。电子游戏一登陆我国,就受到青少年的热烈欢迎,甚至有青少年为之痴迷,荒废学业。随着计算机在我国普及率的提高,计算机游戏代替了电子游戏,一些美国游戏软件如《反恐精英》、《盗墓迷城》、《魔兽世界》等在青少年中非常风靡,但是这些游戏中很多含有大量的暴力、色情内容。在印刷品方面,接触的更多的是大学生,许多大学生不仅大量接触西方著作的中译本,还直接阅读英文原版的书刊。在调查“你喜欢并经常阅读的印刷制品是什么”时,有41.2%的青少年选择选择本土印刷制品,而有41.8%的青少年选择西方印刷制品。而在对于音乐制品的消费上,多数学生喜欢西方音乐,包括欧美古典、流行、乡村、摇滚、HIP-HOP、R&B等形式的音乐制品,而在HIP-HOP等音乐形式中,也存在庸俗、色情等消极内容。

青少年在消费西方文化作品的途径调查中,60%的人是通过够没盗版,走私或盗版的西方文化产品未经过国家文化管理部门的审查,其质量和内容都良莠不齐、是西方反动、淫秽、色情、暴力文化制品的销售主要渠道。青少年经常消费来自这种渠道的西方文化制品,特别容易接触到产品中的腐朽,负面影响极大。另外,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到的内容都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形式,更应该回归经典,重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培养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操

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创立了他们的圣贤人格模型。其主要内容:一是进取精神。“内圣贤王”是一种进取手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进取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是一种进取人格。二是自觉精神。以“知”为前提,孔子大倡“为仁由己”,孟子肯定“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

舜”。三是循礼精神。在儒家思想中,“礼”主要指社会规范,功能是“经国家、定社会、序人民、利后嗣”。这种“知”“行”合一的理想人格,力图从根本上保证人的社会进取性和实际可行性。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市场观念和价值多元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国运兴衰,对历史的进步已经不似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切身的利益。这是市场观念和价值理性后出现的一个必然价值真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入世和进取观则是填补这种真空的理想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积极入世的精神,培养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培养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

严于律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子的“三省吾身”,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内自讼”,孟子的“反求诸己”、“反身则诚”,荀子的“慎其独者”,《中庸》的“慎独”,朱熹的“常戒慎”,叶适的“慎独为入德之方”等,都反映了儒家贤哲非常重视高尚道德品质为参照,不断反省自己的严于律己精神。严于律己是自我精神塑造的前提,因为自我精神的塑造固然离不开外界的引导,但更依赖于自身的严格要求。有些大学生抱着“只要不犯法,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生活态度,放松自我要求,导致“免疫力”下降,由逃课、旷课、考试作弊、不思进取、贪图享受,进而发展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自律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精神塑造,注意从自己坐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三)培养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改革变通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周易·杂卦传》明确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改革变通思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系辞传》也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吕氏春秋》中”的“世异时移,变法宜矣”,龚自珍的“法无不改”,魏源的“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益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康有为、梁启超的“能变则存,不变则亡”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直强调改革变通。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有没有创新精神,能不能以变应变、处变不惊,已成为一个民族有没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标志。创新精神对于个人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创新精神已成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健康和谐的自身心态

中华民族历来贵“和”,重“和”。“和”即和谐,《国语·郑语》载史伯之语曰:“以他平他谓之和”,即是此意。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易传》中的“保合太和,乃利贞”,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的“两者(指阴阳)交通和,而物生焉”,以及民间流传的“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贵“和”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而他们又缺乏对困难和挫折的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中有人因各种原因心理失衡、失常,乃至轻生,甚至有少数同学在心理崩溃的情况下,干出害人害己的事情。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大胆借鉴中国传统中“心和”思想的有益内容,以塑造自身和谐健康的心理。

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与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并行不悖。传统文化中确立和倡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等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它们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培育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政治思想教育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的养分。只有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才能切实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钱甜(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89)【摘要】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多元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1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护理学院 秦琴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实践中形成的,它是指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并分析了大学生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校园内也不断引起骚乱。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06-04-12 12:14周松涛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