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_诸葛孔明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09: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诸葛孔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诸葛孔明传”。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独自迈向霸业的人、为成大义而努力的人、为彼此羁绊而奋战不懈的人,许多英杰在此乱世中登场,也在此乱世中消逝。在诸多将星中,而有一颗将星绚丽夺目,且为后人一再神话,此人乃诸葛孔明也!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更是越发神奇: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特别是在小说家罗贯中笔下所创作的《三国演义》更是得到熏陶与传神,让人认为:“此乃神人也!”可“神人”终有一死,仅仅59岁的光阴啊!据说孔明的死讯传至成都,刘禅大呼:“相父去矣,天亡我也!”蜀地尽皆挂孝——悲壮!

公元207年,一名少年自比管仲、乐毅,躬耕于南阳,那便是壮年的孔明,26岁。此时他正欲投靠明主,一展宏图,可选谁好呢?曹操?不会。孟德帐下能臣甚多,况且孟德本人就是个英雄,对于功高盖主而言,只有死路一条,不能尽展才华;孙权?也不会。孙权手下有两大重臣:周瑜与张昭。周瑜年少与孙策结为昆仲;张昭乃东吴老臣,况且孙策临死有一言:“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所以孔明若去,地位一定低于周张二人,这是孔明所不愿意见到的。刘表?同样不会。似乎刘表与他家有亲戚关系,但刘表是个守户之犬,听信妻子蔡氏之言,宠信小儿子刘琮,而忽视长子刘琦,加上荆州内部蔡瑁大权在握,明争暗斗,孔明自然不会理会。而马腾、张鲁、刘璋自然不会列入考虑,只剩刘备。当时刘备不明确自己的政治路线,比较迷茫。其实刘备本身就是个枭雄,而且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猛将不缺,独缺军师。且孔明看出刘备是一只潜力股,就投资于此,事实证明他应该选对了。

孔明为什么要出山?据孔明《出师表》所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既然“不求闻达”,为何要出山?按理说“不求闻达”就应该保持低调,不要自比管仲、乐毅这么“嚣张”,他的自比也许就是为了出名。我可不相信孔明的感情这么脆弱,如果他不想出山,怎么被刘备一“感”就“动”了。孔明还是有一点点野心的,他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开国辅佐者,所以《出师表》那句说的虚伪了点,纯属行文需要。虽然这样,孔明为人还是很谦逊谨慎的。

有关三顾茅庐也是有疑问的。陈寿的《三国志》中只用了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其中“凡三往”,是说去了三次,但“乃见”,可以解释为“才见到”,或是“就见到了”,那到底是去了三次,三次都见到了,还是去了三次才见到呢?根据孔明的《前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说明刘备去了三次都见到了孔明,两人谈了三次话。有人说孔明在摆架子,这可以理解为孔明在考察老板。终于两人都认可了对方,肯定了对方,于是《隆中对》便产生了。

而这《隆中对》呢,更有疑点。《三国志》的描述是:“因屏人曰”,意思是“于是屏退旁边的人”。既然如此,无人知晓两人密谈的内容,那《隆中对》怎么会有?这点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随着《隆中对》的出炉,刘备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占领荆州,攻取西川。而此时的荆州成为了江东孙权与中原曹操的眼中肉。刘表去世,刘琮即位;曹操南下,刘琮投降,一系列的危机逼近刘备,正当刘备无奈之即,孔明果断进言:“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与孙将军”。于是孔明驾一叶扁舟游说东吴去了。之后的赤壁之战疑云重重,不便在此细说,不过可以肯定,主角是周瑜,没有草船借箭,借东风之类的事。

赤壁会战后,孔明用计夺取了荆州,终于使得刘备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根据地,难怪刘备尝说:“吾得孔明,如鱼得水。”之后,进攻西川,刘璋投降,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势!

有人认为,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以改为“未出茅庐而定天下三分”,认为这样更能体现孔明的能力。我认为不是这样的。“知三分”可以体现出孔明高远的预见力与对时局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而“三分天下”从某个角度看,似乎是孔明极力创造的(占荆州、攻西川),但是在他之前,鲁肃也为孙权作过类似的谋划,“三分”最先的版权应该是鲁肃的。况且,“定三分”显得孔明过于狂妄自大,他虽然很有智慧,但很谦逊。而且,他喜欢和石广元等人谈论天下大事,石广元等人是给他时事新闻的主要渠道,这就是他“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原因。所以我坚持原判:“知三分”!(与世隔绝谁都不问就知道天下事态,当他真的是神啊!)

“三分”之后,孔明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就提出北伐;白帝城托孤后,刘禅继位蜀汉皇帝后,孔明上《出师表》(《后出事表》不知是否存在)坚持伐魏。可三足鼎立之势,一方动则全局皆动。可惜了孔明,用尽战法、算尽天机、发明“连弩”、六次伐魏(其中有两次出祁山),最后和魏征西大都督司马仲达相持于渭南一百余日,病逝于军中。这可是第六次伐魏了,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孔明亲自体会了一下战争的空虚。苦哉!哀哉!

诸葛亮在蜀地,曾留下了许多贡献:诸葛丝,是孔明在蜀地发展养蚕的产物;一个少数民族的房子就是仿照孔明的帽子建造的(是哪个族我忘了);“孔明灯”传说也是诸葛亮发明的。后来的武侯祠、诸葛村,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和崇拜。我们在看到他的光辉的同时,也不可以忽略他的过失。正所谓人无完人,需要指出!

我看他这一生有两大疑点:刘备征西川和刘备攻吴,孔明都没有参战。难道他明知道这两场战役会输,故意不同行?就为了不在自己光荣史上添上污点而不同行?有人说孔明保守荆州、两川之地也很重要,所以他没随军出征;还有种说法:前者庞统要立功,后者孔明要防御司马氏。但是魏国的司马懿常常亲自带兵征战,他就没定下防范东吴的计策?当然想到了!司马懿堪称卓越的战略家、军事家、谋略家,他早已料定东吴不敢来犯,而诸葛亮只能说是政治家,所谓的军事家,充其量是“第二专业”。除了两大疑点,孔明一生还有三大败笔:黄皓未除(以至于让他在蜀地散布流言,后来还藏匿姜维告急书信)、重用马谡(以至发生了不该发生的街亭之败)、轻视魏延(不采纳奇袭子午谷的计策)。这三处败笔,使得孔明在前进的道路上多出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有人还说,后期的孔明穷兵黩武,导致后来货币贬值,且毫不体恤士卒。我觉得其出发点是善意的——为了“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可是征战过于频繁,且没有整顿好蜀地内部,以至于几次伐魏因内部流言无功而返。惜哉……

后人对蜀汉后主刘禅有一句评价:“扶不起的刘阿斗”,这点我要为公嗣伸冤。刘禅,字公嗣,刘备长子,在长坂坡之战中为赵云所救,后来又是赵云和张飞截江救阿斗。其实阿斗并非庸人,他从小就很聪明(连诸葛亮也说过类似的话),但为什么后来会变成这样一个“无能”的昏君?这点刘备、诸葛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阿斗是块好料,可惜刘备视之若宝、诸葛亮也没给与他更多的锻炼。这方面体现了诸葛亮虽然自己是个人才,但是他在培养人才方面能力不足。孔明的后人诸葛瞻、诸葛尚二人,很明显不如司马师、司马昭二人。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司马氏在任何一方面都远胜于诸葛氏,原因只有一个:诸葛亮不擅于培养人才。难道这不是诸葛亮的缺陷吗?怎可忽略?!

孔明那传奇的一生,造就了那神奇的光环,笼罩了他身后几千年。孔明为人谦逊、智慧出众、忠心不

二、谨慎有余。估计这种光环会持续下去,直到人类文明永远消逝为止。有人说孔明为人谨慎过头了,以至于失去了许多战机。但是这种缺陷都被掩盖了,大部分人只看到他的优点,因为这颗将星实在是太璀璨了,没有什么能够遮掩掉。总体来说,没有诸葛亮,三国就少了一个看点,也少了一分乐趣。孔明的一生是传奇而辛酸的,后人观之,更宜鉴之,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夏侯将军发表一家之言,望与有心人深入探讨!

诸葛孔明阅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诸葛孔明阅读,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诸葛孔明阅读

诸葛孔明阅读诸葛孔明陈亮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

鞠躬尽瘁诸葛孔明原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鞠躬尽瘁诸葛孔明原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诸葛孔明后传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诸葛孔明后传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三诸葛孔明作文

高三诸葛孔明作文他,以极强的智慧纵横天下三十载;他力挽汪澜于大汉末年;他以毕生的精力造就了一个不灭的人物形象;他,怀张良之才,子牙之能却只能含狠而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下载诸葛孔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诸葛孔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