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4-05-21 22:02: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提起古诗词鉴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古诗词鉴赏怎么做会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过分水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前言】

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过分水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此诗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写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

【注释】

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

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鉴赏】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此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然而却颇富情趣。不仅把一条山间溪流拟人化了,而且拟的还是个痴情的小女生,她不辞辛苦的送行三日,离别前夜终于忍不住呜咽起来,给人感觉既可爱,又有情,甚至惹人想温言而又轻柔的替飞卿去抚慰她。可以想象,此条溪流必然是娟秀而温婉的,而且和飞卿一路相处愉快,否则飞卿大概也不会有这般佳兴。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本名岐,字飞卿,又作庭云、廷筠,号温钟馗,世称温方城、温助教。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中国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于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或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出塞。后有蜀地之游,复赴长安。在开成元年(836年),因李翱之荐,得从太子永游。于开成四年(839年)秋,参加京兆府试,荐名居第二,因遭谗毁,被黜落罢举。会昌三年(843年),往返于长安与旧乡吴中之间,曾有湖湘之游。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再入科场,然累年不售。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再次落第。后入襄阳与荆南幕府从事。咸通三年(863年),返长安闲居,咸通六年(866年),因宰相徐商之荐,任国子监助教。咸通七年(867)贬方城尉,不久后就死了。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其词现存七十余首,温庭筠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黄昇在《花庵词选》卷一中评价道:“温庭筠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

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

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

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过分水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前言】唐代诗人温庭筠创......

温庭筠《过分水岭》赏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温庭筠《过分水岭》赏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温庭筠《过分水岭》赏析

温庭筠《过分水岭》赏析温庭筠的《过分水岭》不写作者自身的孤独寂寞,而从本是无知无情的溪水来写,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显得格外有情致。过分水岭⑴溪水无情似有......

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翻译

温庭筠《过分水岭》原文翻译温庭筠《过分水岭》不写自身的孤独寂寞,而从本是无知无情的溪水来写,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显得格外有情致。过分水岭⑴溪水无情似有情......

下载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庭筠《过分水岭》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