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词汇同义词与修辞同义词研究述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语词汇学同义词选择”。
程国煜,李景梅
(赤峰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从研究角度上看,同义词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词汇角度研究;二是从修辞角度研究。从词汇角度研究《诗经》同义词,主要有8篇论文,文章探讨了同义词的界定、判定标准、构组辨释、具体操作等;从修辞角度研究《诗经》同义词的论文不多。我们只探讨同义词的界定、修辞同义词的界定、修辞同义词的构组与辨释,探讨《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诗经》;词汇同义词;修辞同义词;述评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5-0157-0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诗经》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诗经学”。《诗经》作为语言资料的研究价值十分宝贵,它是考察春秋以前汉语面貌和文化现象的一部最珍贵的文献。目前,从研究角度上看,研究《诗经》同义词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词汇角度研究;二是从修辞角度研究。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诗经》同义词的研究仅限于词汇角度,少有学者从修辞角度进行探讨,可以说,《诗经》修辞同义词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边缘、交叉地带,而从这一角度研究又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以下分别探讨两种角度的研究和词汇同义词与修辞同义词的区别与联系。
一、从词汇角度看《诗经》同义词研究的概况
从词汇角度看,《诗经》同义词研究的主要论著有:王定焕《单音节同义词复用探析》①,文章指出:几个词意义相同,用在一起,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就是同义词复用。它属于联合词组,不包括由几个同义词素合成的词。这与训诂学家传统的所谓“复语”、“连文”(两者有时指词)有别。《诗经》中同义词复用,从音节上区分,约有三种:第一种是双音词和单音词同义复用。如《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济济”与“多”义同。《唐风·绸缪》:“绸缪束薪”,“绸缪”与“束”同义。第二种是两个双音词同义复用。《周南·关雎》:“辗转反侧”就是。第三种是两个以上的单音节同义词复用。如《小雅·正月》:“洽比其邻”。这主要探讨了《诗经》单音节同义词的复用情况。
陈伟武《同义动词说例》②,根据《诗经》同义动词的特点提出五种辨析条例,即神我之别、物我之别、尊卑之别、兼独之别和虚实之别。这是从词义、语法和古代文化方面对《诗经》同义动词的综合考察。在“神我之别”中辨析了三组同义词:1.降、生。2.陟、乘、升、登、跻。3.监、临、省、相、瞻、观、望、视、觏、见。在“物我之别”中辨析了两组同义词:1.栖、集、止、休、息、宿。2.呜、呼、呶、号、叫号。在“尊卑之别”中辨析了一组同义词:绥、靖、柔、能。在“兼独之别”中辨析了一组同义词:谋、度、图、究。在“虚实之别”中辨析了两组同义词:1.何、负、任。2.矢、肆、设、施。应该说,这是较早探索《诗经》动词同义词的论文之一。这种探索,结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综合考察,是值得称道的。
方文一《中的同义词研究》③,选取了四组同义名词从意义上、音韵上进行辨析,从而归纳出同义词运用上的特色。这四组同义名词分别是:1.皮、革、肤;2.邦、国;3.京、丘;4.室、家。在辨析中,分别指出了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是较早探索《诗经》名词同义词的论文之一。
荆亚玲《同义词研究》④,以《诗经》词汇同义词作为研究对象,以词语在文献中的用例为根本依据,结合古代训诂文献材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确定《诗经》中的同义类聚。
文章具体考辨了以下39组同义词:1.洲、渚、沚、坻。2.人、民、氓。3.革、皮、肤。4.耆、耋。5.旂、旐、旟。6.饑、馑。7.夕、莫。8.鼐、鼒。9.豆、登。10.筵、席、簟。11.墙、垣、墉。12.廪、囷。13.园、圃。14.筐、筥。15.苗、狩、猎、田。16.寝、寐。17.觉、寤。18.休、息、憩。19.逝、之、适、徂、往。20.怒、愠。21.赠、贻。22.歌、谣。23.卜、筮。24.香、馨。25.白、皓、皎、皦、素。26.恭、敬。27.劬、劳、勤。28.佐、右。29.祠、禴、尝、烝。30.黼、黻。31.阜、陵、阿。32.薪、蒸。33.涘、湄、漘、滨、浒。34.种、藝、树。35.网、毕、罗。36.脂、膏。37.绉、絺、绤。38.牖、向。39.临、望、瞻、观、相。作为一篇硕士论文,对同义词的构组与辨析,从容量上看还是较大的,但所辨释的大多为古汉语常用词,不少古汉语同义词辨释书上也曾涉及一些。
荆亚玲《中的同义词探析》⑤,文章借鉴王力先生的“一义相同”说,以词语在文献中的用例为根本依据,结合古代训诂文献材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对事实材料进行翔实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从词义角度揭示了《诗经》中同义词之间的内在差异。这篇文章是其硕士毕业论文的节缩。
孙道功、张楠《单音节名词类同义词研究》⑥,文章通过对《诗经》中单音节名词类同义词做穷尽性的研究,构组出单音节名词性的同义词群,在此基础上,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平面辨析同义词的同中之异。该文展示了《诗经》中的单音节名词性同义词群,按每组的含词个数的多少和音序依次排列。标注的数字表示含有共同义位的该词在《诗经》全文中的使用次数。
宾21-客9,裯1-衾2,弁7-冠2,池4-沼3,楚1-荆5,砥1-砺(厉)1,父33-考7,防1-陂3,歌4-谣1,瓜4-瓞2,笱5-罶4,国68-邦46,燬1-火5,鸿3-雁2,贿1-资2,禾5-稼4,饥3-馑2,筐7-筥1,昆2-兄33,涟1-沦1,雷7-霆3,门2-户5,髦2-发7,年71-岁11,皮3-革1,犬1-尨1,朋3-友11,泣2-涕6,天73-帝19,橐1-囊1,醓1-醢1,蜩3-螗1,文1-章1,险1-阻1,舄3-屦2,熊4-罴5,向1-牖2,牙1-齿1,衣37-服4,仪6-容2,园5-圃2,英3-花14,(华)羽14-翼4,枝4-条4,蒸2-薪13。
絺3-绤2-绉1,仓2-庾2-廪1,宫2-庙5-宗2,膏1-脂2-膋1,疆6-埸2-圉2,酤1-酒63-醴4,烈2-功3-绪4,年152-岁212-载1,豕2-豵2-豜1,师10-旅6-军1,室14-宫5-屋6,田20-亩2-菑1,緎1-紽1縂(总)1,行10-道28-路5。
都7-城1-邑2-墉4,辜7-罪11-尤2-咎2,民67-人228-氓1-黎1,夙8-朝20-旦2-晨1,禴1-祠1-烝4-尝4,夜15-夕8-霄3-暮8,(莫)洲2-渚3-沚5-坻2。
觥1-罍3-尊1-爵5-斝1,旄2-於5-旆1-旐8-旂10,郊5-林9-野26-牧2-坰4,墙6-堵3-垣4-墉1-城10,逑1-仇3-知1-特2-仪1,声3-音2-誉2-闻3-望2。
浒3-涘3-滣2-湄1-滨1-浦2,度1-则9-刑1-极8-宪2-仪2-章3-典2,福39-禄13-祜8-祉5-嘏4-戢1-祚1,山4-丘13-岳4-陵7-京3-阜2-阿4,网(罔)6-罗1-罟3-毕1-罛1-罦1-罭1-罿1,王118-君9-辟11-后3-皇2-公1-侯1,凶2-祸2-灾(甾)1-孽1-夭1-害7-患1,疾3-邛2-疢1-瘁7-疚3-疧2-瘅1-痒2-痗2-瘏1-痡2-瘉1-瘼2-癫2-瘵2-瘅1-癙1。
作者在词义层面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辨析:1.内质差异。2.形制差异。3.用途差异。4.范围差异。5.大小差异。6.方位差异。7.侧重点不同。8.语源义不同。在语法层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1.能否单独作句子成分。2.作何种句子成分。3.名动引申。在语用层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辨析:1.情态陪义。2.方言陪义。3.语域陪义。4.频度差异。应该说,该文对《诗经》中单音节名词类同义词的构组与辨析成绩较大。
车艳妮、王海艳《中“大”的同义词探析》⑦,文章指出了《诗经》中“大”的同义词有三十多个,即“甫、昄、溥、冢、景、夏、项、硕、骏、坟、颁、颙、博、介、蓆、纯、洪、舄、将、幠、濯、訏”等等,并以“大”为例探讨了形容同义词丰富的原因。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古人审美倾向的影响、方言因素、本义相同、引申义相同、音律和谐、行文灵活等。这是对《诗经》形容同义词的探讨。王怀宜《四组同义词辨异》⑧,通过对《诗经》同义词实例的全面细致考察,归纳出四组同义词,结合历代训诂文献资料,对每组同义词内部的细微差别进行具体辨析,以准确把握每个词的表义特征。这四组同义词是:1.视、见、瞻、望、临、监、观、相;2.祭、祀、祖、類、禡、社、方、禘、祠、禴、尝、烝;3.忡、悲、惄、悼、怛、惨;4.马、雒、馵、驳、駓、驹、骃、骆、駽、駵、骐、騋、騧、骓、騢、騵、驔、驒、驈、驖、骊。该文所辨释的大多为古汉语常用同义词。
以上八篇文章基本上谈了《诗经》同义词的界定、判定标准、构组辨释、具体操作等等,但均是从词汇角度进行研究的,对《诗经》的修辞内容及其与词汇的结合论及不多。为对《诗经》同义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有必要从修辞角度,对其同义词进行探讨研究。
二、从修辞角度对《诗经》同义词研究的概况
我们是从修辞的角度,对《诗经》同义词进行探讨的,曾发表了《释“类”》以及《〈诗经〉修辞同义词研究》和《〈诗经〉中的修辞学考据——以同义词为例》⑨等论文,在文章中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同义词的界定;
(二)修辞同义词的界定;
(三)修辞同义词的构组与考辨;
(四)探讨《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文化意义。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一)同义词的界定
什么是同义词?这是伴随着汉语同义词研究首先应进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但迄今为止,学术界仍然没有一个令大家一致接受的定义。总体来看,有如下三种提法: 1.“一义相同”说。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同源字论》中对同义词界定为:“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⑩持此观点的还有蒋绍愚、黄金贵两先生。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1)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相同,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2)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的相同,而在补充意义(即隐含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11 黄金贵《论同义词之“同”》:“同义词之‘同’只能指一义相同,一义相同的词群,就是同义词;所谓一义相同,其内涵指构组的系统性,立义的单一性,细辨一义的同中之异。”12 2.“多义相同”说。张永言在《词汇学简论》中指出:“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但是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或很相近的词。”13 3.“同一对象”说。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导论》:“两个词不论意义上差异如何,如果指同样的对象,就必然构成同义词。反之,两个词尽管意义很接近,如果不指同一对象,便只是近义词,不能看作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界定,可以从多角度作科学的、确切的说明。”14 我们认为,以上三种提法中第一种说法更符合古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而且此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同。承认词的多义性,是我们研究《诗经》同义词的一个重要前提。“一义相同”说正鲜明地反映了研究词义、特别是古汉语同义词的特点,是同义词构组的基准。本文采用王力先生对于同义词的界定,并按照“一义相同”说结合古汉语修辞进行分析研究。
(二)修辞同义词的界定
关于修辞同义词,最早提到的是张弓先生,他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有些词在一定上下文中,彼此可能构成同一关系,离开具体上下文就不是同义,有这种同义关系的词可以叫做灵活的同义词;不以上下文为转移的,词汇中公认的同义词,可以叫做固定的同义词。前者是说话人在临时语境中自由创造的;后者是语言词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15 张弓先生把同义词区分为灵活的同义词和固定的同义词,并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张弓先生所说的“灵活的同义词”,实际上指的就是“修辞同义词”。
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也进一步指出:“言语同义词,指的是在语言系统中,本来并不同义的词语,到了话语中,暂时地有条件地成了同义手段。”并举了例子:一位负责同志说,“对‘吃喝风’问题,就是要抓住不放!”“不,是‘咬’住不放!另一个同志补充说(韩少华《再访陈武爱》)。”“在语言系统中‘抓’和‘咬’并不是同义词,但是在这特定的上下文中,可以互相代替,就是有条件的同义词语。”16 王先生特别指出了“特定语境中的”“言语的同义词”。这指出了一些词,主要是近义词、类义词在语境中会构成临时同义词。
唐建先生较早明确提出“修辞同义词”这一术语并下了定义:“修辞同义词是语言中通过修辞手段而形成的词的临时同义现象,是两个或几个在意义上本来不同,但又有一定关系,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并起到一定修辞作用的词。”17 所论虽然是现代汉语修辞同义词,但也适用于古汉语修辞同义词。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修辞同义词”这个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修辞同义词是指在语言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不同义,但在语境中临时同义,我们称为语境中的临时同义词,简称语境临时同义词。二是修辞同义词还指词汇同义词进入到一定的语境中也是修辞同义词,我们称为语境中的词汇同义词,简称语境词汇同义词。也就是说,修辞同义词既包括语境临时同义词又包括语境词汇同义词。
为更好地说明语境临时同义词,我们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此诗三章,二、三章叠咏,毫无疑问,此诗中的“鲂、鲤”与“姜、子”并不是两组词汇同义词,但却是修辞同义词。“鲂”、“鲤”上位义相同,均指鱼类,属类义词。“姜”、“子”本不同义,但在此诗“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取妻,必宋之子”的具体语境中,为语境临时同义词。“姜”、“子”均指女子,语义相同,分别指姜姓、子姓的女子。“姜”、“子”是春秋时齐国、宋国的贵族姓氏,此指“姜姓”、“子姓”的贵族女子。在此诗中,这是两组修辞同义词。
(三)《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构组与辨释
研究《诗经》中的同义词不能离开《诗经》中的修辞现象,因为《诗经》中的同义词与修辞是紧密结合的,研究其同义词不能抛开修辞。《诗经》最主要的特点是:重章叠韵,叠字叠句。“诗是语言艺术,而修辞是语言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18 因此研究《诗经》同义词应该是研究其修辞同义词而不是词汇同义词。这一点在其构组与考辨上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所探讨的《诗经》修辞同义词,既包括语境临时同义词也包括语境词汇同义词。那么什么样的情形是修辞同义词呢?我们认为以下三种情况可以作为确定修辞同义词构组的依据:第一,在一定的语境中若干词语表达一个同一的或近似的语义,这些词大多为近义词。第二,在一定的语境中若干词语表达一个同一类事物或现象,这些词大多为类义词。第三,本是词汇同义词,但已进入到具体语言环境中,表达相同的或近似的语义,具有一定的表达效果,这些词大多为词汇同义词。以上三点,是我们确定《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三点依据。具体来说,其方法主要有: 1.叠咏修辞同义词。《诗经》中叠咏体诗篇中的同义词我们称为叠咏修辞同义词。叠咏修辞同义词这个提法,是根据向熹先生把《诗经》中重章叠句体诗称为叠咏体诗而命名的。叠咏体诗(包括完全叠咏体和不完全叠咏体)在《诗经》中有183篇,所占比例接近60%19。据夏传才先生统计,《诗经》中复沓的有177篇,所占比例是58%20。二人统计虽有出入,但篇数相差不大,都说明叠咏体诗在《诗经》中占一半以上。叠咏体诗是从《诗经》的章法上概括出来的。它多用同语反复,其中一二词语有所变异,这一二词语一般构成了修辞同义词。据向熹《诗经语言研究》统计,“《诗经》305篇,共1141章,各诗体制长短不一。《国风》是民间歌谣,一般较短,每诗多为二、三章,且多用叠咏体。”21 叠咏的“各章句式整齐一致,多用同语反复,只是其中一二词语有所变易”,这一二词语大多为修辞同义词。“意义上有的各章平列,有的前后互补,有的层层深进。”22 我们初步统计,叠咏修辞同义词在《诗经》中有260多组。例如:
《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孑孑干旟”,“孑孑干旌”;“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素丝纰之”,“素丝组之”,“素丝祝之”;“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
此诗三章叠咏,为完全叠咏体,构成四组修辞同义词。“旄、旟、旌”均指旗帜;“郊、都、城”是一组语境临时同义词;“纰、组、祝”,“纰、组”为语境词汇同义词,与“祝”构成一组语境临时同义词。《毛传》:“祝,织也。”郑笺:“祝,当作属。”23 属,编连之意。“畀、予、告”,《诗经通译新诠》:“畀,赠给。予,赠予。”24 为语境词汇同义词。“告”,在此语境中也是赠予义,与“畀、予”构成一组语境临时同义词。2.连文修辞同义词。《诗经》连文句中的同义词,我们称为连文修辞同义词。连文,亦称同义连文,即通常所说的同义词连用。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连用,应属于语境词汇同义词。《诗经》中,同义词连用的例子很多,遍及风、雅、颂中很多诗篇,“《诗经》同义连用60多个”25。我们所说的连文修辞同义词,既包括词汇学中几个同义词在作品中的连用,也包括修辞学中几个词临时同义连用。我们初步统计,连文修辞同义词在《诗经》中有130多组。我们试举一例:
《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26 即步行走旱路为跋,步行渡水为涉。“跋、涉”上位义均为行走,构成一组语境词汇同义词。
3.对出修辞同义词。对出修辞同义词的这个提法主要是从华锋先生的《〈诗经〉中对出近义单音词的文化阐释》27 一文受到了启发而提出的。华文讲了两种对出近义词,即同一句诗中对出近义词和上下两句诗中对出近义词。我们认为同句对出近义词和对句对出近义词均属于对出修辞同义词,我们称之为同句对出修辞同义词和对句对出修辞同义词。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对出修辞同义词,即同篇几句诗,文字基本相同、结构相同、语意相近,但又不属于同句对出修辞同义词和对句对出修辞同义词这两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同篇对出修辞同义词。这样对出修辞同义词可分三个小类:①同句对出修辞同义词;②对句对出修辞同义词;③同篇对出修辞同义词。《诗经》中,对出修辞同义词的例子很多,遍及风、雅、颂中很多诗篇,我们初步统计,对出修辞同义词在《诗经》中有300多组。
①同句对出修辞同义词,如:
《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28 “歌”、“谣”上位义相同,均指歌唱,构成语境词汇同义词。
②对句对出修辞同义词,如:
《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集传》:“污,烦撋之以去其污。”“浣,则濯之而已。”污,指洗去污垢。撋,揉洗。“污”、“浣”上位义为洗,二词为语境词汇同义词。《诗集传》:“私,燕服也。衣,礼服也。”29 “私”、“衣”,上位义相同,均指衣服,为语境词汇同义词。
③同篇对出修辞同义词,如:
《小雅·正月》全诗十三章,八章章八句,五章章六句。第一章中的第六句“忧心京京”,第二章中的第七句“忧心愈愈”,第三章中的第一句“忧心惸惸”,第十一章中的第五句“忧心惨惨”,第十二章中的第六句“忧心慇慇”,五句诗结构相同。
结合上下文“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忧心惸惸,念我无禄”;“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念我独兮,忧心慇慇”,再参之古注,可见其语意相近。《毛传》:“京京,忧不去也。”30 “愈愈,忧惧也。”“惸惸,忧意也。”31 “惨惨,犹戚戚也。”“慇慇然痛也。”32 据此可知,五句中的“京京”、“愈愈”、“惸惸”、“惨惨”、“慇慇”当是一组同义词,均为“忧心貌”。它们既非同句对出修辞同义词,也非对句对出修辞同义词,而是属于另外一种情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篇对出修辞同义词。
(四)探讨《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文化意义 1.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诗经》修辞同义词很丰富,说明先民们在语言运用上已相当纯熟。《诗经》中有大量的近义词、类义词和词汇同义词,在作品中为修辞同义词,它们极富表现力。这是《诗经》时代的先民们创造出来的,并在作品中加以运用,以此来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与区别性。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和“攻”、“错”和“玉”分别是两组修辞同义词。这说明《诗经》时代的先民们已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与区别性,说明先民们在语言运用上已相当纯熟。2.从认识能力角度看,《诗经》修辞同义词的运用,说明先民们已认识到了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区别性。在《诗经》中,上位义相同,构成一组修辞同义词,说明《诗经》时代的先民们已有了事物的属种观念,并在作品中类而聚之。如《鲁颂·駉》凡四章,总计列举了十六种不同的马匹:驈、皇、骊、黄、骓、駓、骍、骐、驒、骆、骝、雒、骃、騢、驔、鱼。这既反映古人对马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人已有事物类聚的观念。3.从语言发展角度看,《诗经》修辞同义词是汉语双音词的重要来源之一。《诗经》中的近义词、类义词、词汇同义词在作品中为修辞同义词,它们有些合并为一个汉语双音词。这些汉语双音词,有些自然消亡,有些流传至今。流传至今的,如“切磋”、“琢磨”、“跋涉”,“稼穑”、“昏姻”、“干戈”,“臧否”、“劳苦”、“恭敬”等。通过对其探讨,可以发现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词汇同义词和修辞同义词的关系是:词汇同义词是修辞同义词的基础,修辞同义词主要是词汇同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词汇同义词是语言上的,具有固定性;修辞同义词是言语上的,具有临时性。其中语境临时同义词具有临时性,无需赘言;词汇同义词进入到一定的语境中即为语境词汇同义词,它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语境词汇同义词离开了语境,也就成为词汇同义词,也就谈不上修辞作用,从这个角度讲,语境词汇同义词也具有临时性。
商务英语同义词词汇affiliate [ E5filieit ] (n.)a person or an organization that is attached to a larger organization 成员,联号[例]That company is an affiliate of......
gre词汇: 同义词总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雅思词汇的同义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同义词辨析词汇技巧,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gre词汇: 同义词总结柄crank n.曲柄,古怪的人 | haft n.柄,把柄 | handle n.柄,把手,v.处理 | helve n.斧柄hilt n.(剑或刀之)柄 | shaft n.矛柄,把柄 | bail n 保释,把手,栅栏,桶箍vt 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