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有效教学理论 指导有效教学实践_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1:00: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掌握有效教学理论 指导有效教学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掌握有效教学理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今年,我区教育局开展了“有效教学,人人达标”的活动,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最优化的教学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放到了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有效教学实践就成了我们的迫切需要。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学习有效教学理论 了解有效教学涵义

什么叫有效教学,怎样实施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认真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三重特征:(1)有效果:课堂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得以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或教法是否有艺术,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有艺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要求的标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倡导研究性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一是有效教学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即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应当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应当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及其体系,并能应用于实践。

二是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效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专业的,教学设计是科学有效的。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完美的融合。

三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简单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要避免踏入常见的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不是讲授的工具,而是学习的载体,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场,而是学生的活动场,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特 2 定空间。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二、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有效教学的理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还需要我们研究一些策略。

1、教师要操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具有一颗对美的事物敏感的心,有一个充满诗性的灵魂。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说“语文课要让学生、教师、作者三颗心一起跳动”。所以当孩子课上有点滴进步时,我们要送上热烈的掌声;当和孩子一起活动时,和他们一样发出激情的呼喊……当说到苏武牧羊、岳飞抗金会拍案而起、热血沸腾;当学到卧薪尝胆、囊萤映雪会肃然起敬、庄严恭谨。平时参加集体培训,多读书,通过读书,通过思考,通过实践,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饱满,健康向上,这样进行的精神的传递、文明的传承,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2.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以提供有效教学的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游戏纳入课堂,也可以把游戏作为奖励;多用描述的语言,多用鼓励的语言,慎用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自身角色,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尊重学生的想法,容纳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

3.灵活处理教学资源,以最大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第二部分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时就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理解“对话叙情”。在两个人的对话中挖掘隐性资源,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教学《水乡歌》一课就充分利用学生见过的木船、货船,在初始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千只船,万只驳”的“驳”的意思。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适时向课外沿伸,在课末为学生设计了实践的平台,要求学生仿造课文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生以读引说,从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与本诗情感得到了共鸣。

第三、是生成的资源。

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写好教案不等于备好课,因为有的教案多是“借”来的资料,教师没有深刻的体验。真正的备课是反复读懂课文,再结合参考资料和学生情况确定目标,写出教学流程。这样可以为重点训练留出空间,为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留出空间,为师生张扬个性留出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要善于察言观色,仔细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言谈举止;要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奇异的思维、闪光的思维、独特的思维,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爆发,促其撞击,使其迸射火花,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再者是网络资源。网络把世界缩小了,在课堂上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我在教《海底世界》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课件中精选了一部分,使得从没见识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见过大海的学生也激发了新鲜之感。

4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个重要方法,他具体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曾设计了一则《庐山的云雾》的课件,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却没有解决课文重点“抓住主要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的要求。上课前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不理想。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只是一堂纯粹的欣赏课。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应考虑如何把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忘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以外的手段的运用都只能是辅助手段,是为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服务的。过分追求异彩纷呈的视觉、听觉刺激而忽视了文本的诵读、语言的表达及其内心的感悟,那是不恰当的,都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手段。

5、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一)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简单之中的不简单,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才是有效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最后,让我们以崔峦老师的话共勉:“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将本人学习和实践的......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十讲》主要观点摘录1、通过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发展,老师也要得到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教学过程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自......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观摩培训心得体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幼儿园 王文娟很幸运,我能到川大培训,在这短短的两天培训中,我观看上海幼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给了我强烈的震......

有效教学

学习了余文森教授教授的《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技能》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四种有效教学的方法,只有在平时教学中有效运用这四种方式才能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

下载掌握有效教学理论 指导有效教学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掌握有效教学理论 指导有效教学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