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十九中高中语文组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编号为:SJKY2011ZO23。一年多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况 1.本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进行的是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学生、教师。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阅读课,涉及高中语文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和本市教研中心推荐的三本选修教材的阅读文本。我们把高中阅读课例分为五种类型:现代文文学类、现代文实用类、现代文论述类、古典诗歌类、文言文类。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打造一套高中语文典型阅读精品课例,按课例类型提炼出五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同时,我们还力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提炼,丰富高中阅读教学理论。
(2)通过本课题研究,增长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智慧,促使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我校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转化,促进教师团队成果共享,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我校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同时,提高我校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工作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以问题为先导,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干为保障。
4、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设立了三个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组设组长(分别为段希玉、黄莹莹、齐玉,他们是学校的备课组长)一名,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开展研究。每月召开课例研究交流会,每月开展不同级别的课例研究展示课活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剖析,及时解决。不定期在网上,展示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不定期向各级教育网站和报刊投稿。
二、课题研究进展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完成的任务: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完成的任务:
1、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
2、按照乌鲁木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通知书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论证。
3、组建课题队伍。确定了实验教师,讨论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以及课题组公约等规章制度。
4、积极开展了培训活动。
(1)课题组定期给子课题组印发培训资料,子课题组在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学习。
(2)课题组不定期给课题组成员邮箱发培训资料,并给课题组成员发放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
(3)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开展培训。(4)课题组不定期请专家指导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自治区教研员王耀芳老师,市教研员岳学贤老师,水区教研员康金娥老师都亲临我校,指导我们的课题组工作。
5、积极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2月。
任务:按既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课题组成员牢固树立“工作即研究”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渗透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的子课题组就是学校的备课组,备课组结合学校、水区、市上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各级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和课例研究课题组活动。
2、我们课题研究已开发出以下三种课例研究方式。
“单文本课例研讨”:第一种形式,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上课老师针对一定的问题就同一文本上几遍课,然后根据观课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改进过程,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数次评课交流记录,如王建鸿老师的《故都的秋》,围绕的问题是“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有效”。杨凯老师的大赛课,围绕的主题是“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怎样结合才合理”。
第二种形式,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针对同一问题,同一文本几个人上课,子课题组数次评课议课,最后一人汇集成果,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如吴靖、王建鸿、刘红都上了《兰亭集序》,并获了各级奖项,把她们的课综合起来写成课例研究报告,围绕的问题是“怎样的课才是优质课”。
“多文本课例研讨”: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针对同一问题,就不同文本展开研讨,比如齐玉组围绕“怎样营造古典诗歌高效课堂”,大家上了五节课,有评课议课,有反思,有最后写出的课例研究报告,并提炼出来论文。
“名课研习”: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或课题组成员自选名课研习。如课题组成员去研习特级老师余映潮老师的现场课,围绕的问题是“语文课到底要怎样上,要教给学生什么”。子课题组还不定期研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的获奖课例,和众多特级老师的课例。课例研讨时,从上课老师的角度,我们采用了一课多上(杨凯老师的市级大赛课,李娜老师的水区课题展示课,至少上三次才拿出去。);同课异构(2012年11月黄莹莹组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组都上);异课同构(2013年10月份齐玉组围绕“实用类文本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这一主题上不同的课)。从听课老师的角度,我们采用了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课例研究形式。
3、我们课题组根据具体的课例研究,已初步提炼出“古典诗歌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文言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现代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按子课题组,给每个实验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要求实验教师的研究成果及时上传归档。子课题组长及时收集整理了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课例研究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评课稿、论文、课件、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子课题组长负责记子课题组活动记录,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成果 本课题研究已有以下初步成效:
1.实验教师对课例研究的本质、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2.实验教师对高中语文阅读文本的解读能力有了提高。3.实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了提高。4.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5.实验教师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6.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研意识,坦诚合作的课题研究团队。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实验教师的具体成果初步统计:
课例研究资料 45份,教学设计52 份,教学实录 22 份,教学反思 18份,评课稿 15 份录像课10节,课件52个,音频资料8份,论文:22篇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获奖成果初步统计:
大赛课:全国一等奖1节,全国二等奖1节,市级一等奖一1节,水区级一等奖2节,三等奖3节,校级一等奖1节,水区交流课3节。
录像课:全国二等奖1节,自治区一等奖1节;市级一等奖1节;二等奖1节。
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7人次;二等奖3人次。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
教学论文:全国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 7人次;市级一等奖2人次,市级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6人次。
教学课件:全国一等奖 1 人次;二等奖 1 人次。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发表论文初步统计:水区级1篇,市级以上7篇,期中刘红老师的论文《让我们在课例研究的道路上一起成长》发表在2013年《乌鲁木齐教育》第三期上。
四、课题的后续研究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内容,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为课题组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活动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和论文等,为最终形成的《课题组优秀课例选》(包括各种阅读课型的有效课堂一般模式和具体课例)《课题组优秀论文集》做好准备,并动员老师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通过典型阅读课例的研究,用心归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不同课型的一般模式”,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校乃至水区、市上逐步推广应用。
4.继续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水区和学校的经费支持,不断调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和困难。
十九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组
2013年12月2日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付 秀 丽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
“敌二”为你分享20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篇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听评课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的运行情况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在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两级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关心支持下,课题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中期教学工作总结宁县二中 杨琼琳本次中考命题采用新课标标准卷模式,考查了学生的科技文、古诗文、文学类文本......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