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羹历史典故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闭门羹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释义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例句
1、谓仅作羹待客而不与相见。后指拒客进门,不与相见。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迷香洞》:“史凤,宣城 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不见者三年,拟重访之,恐其效闭门羹故事。”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小邹 准是吃过几次闭门羹,当然不来了。”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一次不见,第二次再去,谁知三番五次饱尝闭门羹。
2、泛指对某事拒绝商谈。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五:“他说 广州 的报刊实在太多了,应该取缔一下才行。这样,先给我一杯闭门羹,使我连开口的余地都没有了。”
历史典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历史典故:闭门羹导语:吃闭门羹,常用成语,形容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历史典故:闭门羹由本网小编......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闭门羹历史典故,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闭门羹历史典故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
闭门羹民间历史典故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
有关闭门羹历史典故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