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人教版短文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八上语文教学案”。
短文两篇学案
基础知识
一、刘禹锡,唐代(),字();
二、周敦颐,道州人,字(),世称“
”。
三、写出下列划线字的拼音
惟吾德馨()
鸿儒()
案牍()
淤泥()
鲜有闻()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亵玩(四、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调:
无案牍之劳形 : 不蔓不枝: 君子:
濯清涟而不妖: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②不可名其一处也()
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是:①斯是陋室()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乱: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行拂乱其所为()
鲜:①陶后鲜有闻()
②芳草鲜美()
①水路草木之花()
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授以书,而告之曰()
远:①香远益清()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隐逸()
六、一词多义
形:古义
今义:
馨:古义:
今义:
鸿:古义:
今义:
宜:古义:
今义: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句子回答)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答: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7.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8.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9.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短文两篇》教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文言文。 2、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3、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理解古代人民探......
课题:短文两篇学案主备人:刘延春审核人:王志仙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翻译3、背诵默写4、学习古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知识点梳理:一、......
八上历史教学案课题: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备课人:王玉芹 时间:12月18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外胚层、内胚层、中胶层。消化腔、口。 2.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3.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