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价格成本监审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价格成本监审工作总结”。
关于进一步加强价格成本监审
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吴 佳
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监审是价格决策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成本监审工作的作用日益重要,其领域愈加拓展,其影响日益扩大,其前景更加广阔,其意义更加重大。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成本监审工作无论是制度本身,还是实际操作,都还处在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大胆实践、冷静思考,不断加以完善和改正。在此,本人粗略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以期引起大家对如何完善成本监审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一、成本监审工作的现状
2003年为规范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定价行为,提高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国家发改委第25号令发布了《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指定价格主管部门所属成本调查机构承担成本监审的具体事务,开展对经营者的成本进行调查、审核和核算价格成本。自此,成本调查工作增加了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成本监审职能,成本监审更为任重道远。
二、目前成本监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监审工作程序不够规范,成本监审还未成为定调价之前的必经程序;部分成本调查机构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成本监审工作需要。
2、价格成本与会计成本在核算上的差异问题
财务会计上普遍公认的成本概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际耗费的资源,即物化劳动的货币投入和活劳动的实物量投入。《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中所称价格成本,是指“同种商品和服务的所有经营者生产经营或提供重要商品或服务的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着重强调“合理”二字,要求依据同种商品或服务的所有经营者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符合《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核算,但须扣除其中不应由消费者承担的不合理部分。
可以说,会计成本为价格成本提供了核算依据,而价格成本则对会计成本有具体修正。因为两种范畴的性质、任务及发展状况的差别,两种成本既有共同之处,又在研究视角、理论阐释、实践工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运用不同成本核算方式的成本审核人员对被审核者的生产经营情况所存在的信息就会出现不对称问题。这是价格成本与会计成本两种不同核算方法在价格成本监审运用中的矛盾,也是目前广大价格成本监审人员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3、垄断行业社会平均成本难以合理计提的问题 垄断行业(如电力、自来水等)凭其垄断地位没有参与市场竞争,难以形成社会平均成本和平均价格,其成本与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垄断性。
4、成本提取存在是否合理化的问题
当前,价格成本监审的对象是列入政府定价目录及依法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对公众提供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产品,并存在垄断性和外部经济效应,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在竞争市场中,企业没有定价能力,提高利润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低成本。而垄断企业因为带有浓厚的政府行为,由政府依据成本的变动因素来制定价格,对消费者而言带有一种强制性。企业为了搞活经营而花费的广告费、高额贷款利息费等费用,如果全部计入成本就增加了消费群体的负担,强制老百姓来为这些开支“买单”。如一些企业为了生产和发展,不惜血本采取高额贷款、民间融资、内部集资分红等形式,其利息率远远高出正常的利息率。有时候,我们根据企业实情,为了使其能正常运转,便按合同利息率全部计入了成本,这就是涉及到了一个成本是否合理的问题。
5、企业成本监审缺乏长效约束机制的问题
审核价格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成本,并不是要限制经营者获得利润,阻碍其持续经营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就尤为必要。前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曾指出:“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注意积累自然垄断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资料,加强成本调查,建立企业定期上报成本资料的制度。”这样做正是为了形成良好的成本核算和审计系统,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不同年度的成本信息。但目前我们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监审时,往往是需要定价的时候就去进行成本调查,调查一结束就没有再花时间和精力去控制其成本变动。对已经进行过成本监审的行业,我们并没有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因此难以准确计算出各行业价格成本的社会平均水平。如果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对垄断行业的平均成本核算就要容易得多了。
6、医疗行业收费成本难确定的问题
现在医疗行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增强竞争力,大量购进一些中高档医疗器械和自己动手制作特色药品。这些都必须通过物价部门对其进行定价。因为监审人员对医院的业务不通,中间环节的开支难以掌握,因此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往往是大部分根据医院提供的资料去审核,工作十分被动。如物价部门在对医院病人的人数测算时就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因为病人的数目最终将影响到单位成本的高低,于是有些医院便会提供虚假信息,跟监审人员玩起了“捉迷藏”,从而增加了监审工作的难度,调查结果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数字上的失真。
三、完善价格成本调查工作的建议
1、注重方法,确保成本监审工作的灵活性。一是抓紧制定价格成本核算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是开展成本监审的技术基础。对于开展范围较广的地方性品种,国家要组织制订统一的成本核算办法,避免各地各自为政,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成本监审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二是注意把握成本监审的具体方式方法。成本监审是个新生事物,工作制度和审核方法 尚不完善,经验尚不成熟,人员素质也尚待提高。同时因为目前我国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大多数都是垄断行业和公用公益事业,都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持,价格调整与当地政府财政状况紧密关联,很多情况下难以完全按照价格理论的要求制定价格。因此,成本监审工作要立足现实,放眼长远,正确处理好理论目标和实际成效、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努力使成本监审工作既能够得到价格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实现成本监审的目的,保证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又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尊重和理解,得到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基本认同。三是制定成本规则。如合理工资水平的核定、管理费用的控制、折旧年限的确定等。这是一把尺子,用它可以衡量哪些项目是合理的,哪些项目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允许在价格上转嫁出去的,哪些是不允许的。有了这把尺子,政府定价的科学性才有基础。
2、加强管理,确保成本调查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我们在实施成本监审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做好成本监审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事前管理,就是要做好日常性的、基础性的工作,熟悉每一项工作制度,了解每一道工作程序,严密制定工作方案。事中管理,就是要以经过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部门审计过的全部会计报表、原始帐册为基础,严格按照价格成本核算办法审核企业成本。认真履行相关工作手续,做到事事有记载,条条有依据。事后管理,就是要注意听取价格业务科室、企业、社会、媒体以及群众对成本监审过程和成本审核结论的意见和反映,不断完善成本监审工作方法。二是建章立制,规范政府定价行为。要在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测算方法上下功夫,以保证成本监审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七日
价格成本监审工作讲义主讲:安启业(2008年4月 11 日)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成本工作。成本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涉及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行业制度等各方面......
附件: 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实施细则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2号令),规范政府定价成本监审行为,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2号 【发布日期】2006-01-17 【生效日期】2006-03-01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
山东省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实施细则第一条 为规范和完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行为,提高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
发挥成本监审职能提升价格管理水平农安县物价局近年来,我们农安县物价局全体监审干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监审职能,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