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兰的诗词
咏兰的诗词1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念奴娇·春雪咏兰》译文
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念奴娇·春雪咏兰》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
蕊珠: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嫣然:美好的样子。
鴂(jué):杜鹃。
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念奴娇·春雪咏兰》赏析
词开头“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作者责问老天,为什么会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这幕情景实际是隐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竞遭受清军铁蹄蹂躏。下面两句,谓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这里“解佩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士。“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以下便转入题中之“咏兰”。“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烟微”、“月冷”都是凄迷之景,见出作者的惆怅悲苦。而幽兰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怀恻怆的原因。歇拍作者以空谷幽兰自拟,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表达他的伤时之情。作者在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换头回忆往事,“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隐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国恩。“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这里将香草关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下面两句,进一步用“多情怀袖”、“同心千结”倾诉自己的忠爱缠绵意绪,“多情怀袖”承上文之“纤手”, “同心千结”承上文之“花叶”。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和明珠投暗之恨。联系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时数次上书指陈时政,均未受重视,遂辞职归家.这里的“空赠金跳脱”便不难索解,“空赠”两字。惋惜之意极浓,实在是感慨万端之语。而“香消”、“雾掩”,也隐含对弘光时忠良遭斥、奸佞当道的批评之意,结拍两句。“洛滨江上”,结构上遥应“解佩凌波”,似指刚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其领导的抗清义军有瞿式耜等部,据有两广、云贵、四川等地;“寻芳再望佳节”,就是期望这一股抗清力量能够完成国家复兴的艰苦事业。
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关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
《念奴娇·春雪咏兰》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沈起龙认为上乘的咏物词,“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论词随笔》)。此词足以当之。陈子龙“婉约”说认为填词首先应考虑“用意”,要有“深刻之思”(王介人诗余序》)。所谓“意”即“风骚之旨,皆本言情”或曰“写哀而宣志”(《三子诗余序》)。写于明亡之后的《念奴娇·春雪咏兰》正是旨通“风骚”,构思深刻,立意高远之作。它名为“春雪咏兰”,实际上寄寓了作者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与复国之志,抒发了深厚的民族感情。顾璟芳曾评此词曰:“此大樽之香草美人怀也。”(《陈忠裕全集》附)。 可见,其词旨继承了屈原《离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陈子龙“婉约”说重要的美学思想是强调词境“贵含蓄不尽”(《王介人诗余序》),感情表现要委婉,所谓“幽以婉也”(《幽兰草词序》)。《念奴娇·春雪咏兰》言抗清复国之志,就并不如岳飞《满江红》那样慷慨激昂、直抒胸臆,而是采用楚辞美人香草的比兴、象征手法,极其“缠绵猗娜”(《三子诗余序》)之致。全词上片构思了春雪兰残、美人不见的意境,象征时局的险恶,饱含亡国的悲愤;下片借描写昔日美人与兰草之情怀寄托故国之思,并表示了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抗清复国胜利的愿望。
上片分四个层次:
一、“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屈原曾写《天问》,“呵而问之,以泄愤懑”(王逸)。子龙之“问天何意”,同样是抒发“愤懑”之情。“到春深”该是东风化雨,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的时节,但天意反常,竟是“千里龙山飞雪”,使江南笼罩在酷寒冻云之中。“龙山”即楚辞《大招》“北有寒山,连龙逴之”之“逴龙”,王逸注:“逴龙,山书也。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这里它是满清贵族的象征。作者以北来“飞雪”之肆虐比喻政治气候的乖戾,实指清兵南侵,使“春深”的明朝骤临寒冬之灾。这一层极写政治形势的险恶,抒发了愤懑之情。
二、“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这里写“美人”之消逝。“解佩”用刘向《列仙传》中典故:江妃出游於江、汉之湄,逢郑交浦。郑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江妃遂手解佩与交浦。“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典,指“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洛神。“人不见”即指作者心日中的江妃、洛神一样的.美人在“千里龙山飞雪”的淫威下一时销声敛迹。这里的美人如同《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盖托词而寄意於君也”(朱熹)。在封建社会,国君代表国家,子龙笔下的美人指明朝君国,侧重于国。“人不见”即指明灭亡也。“蕊珠宫”系传说中神仙所居处,这里称“漫说蕊珠宫阙”,意味着京师陷落,也不必说起。这层通过凄婉的境界抒发了作者因朱明王朝覆灭而生的悲痛之情。
三、“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经过前两层铺垫,这里正式“咏兰”——零落之兰。“楚殿”、“湘潭”皆为兰草滋长之地,但今日却呈现出“烟微月冷”的萧索凄冷的氛围。兰草被摧残殆尽,已无兰“五六月盛”(《本草》)的繁茂景象。王逸曾指明《离骚》写“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离骚经序》)。陈子龙词中的“兰”也是忠贞爱国的志士的象征,并寄托着作者复国的理想。写兰之零落是暗示仁人志士复国理想实现之艰难。
四、“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词意至此一转折:兰草并未灭绝,深山幽谷中仍有它嫣然笑容。这意味着志士们的忠贞与理想并未被放弃,口吻中不无自豪之意。但作者心绪复杂,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能不“愁”,担心幽谷之兰也将零落,理想要破灭。《离骚》云:“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是兰草不芳的先兆。鴂即杜鹃。词意至此又稍转折,抒写感情可谓委婉曲折。
总的来看,上片色调比较冷、比较低;但作者的愤懑、悲痛、担心与对君国的忠贞等复杂感情写得真实而深刻,委婉而曲折,与上片相比,下片却是暖色、高调,可分三层次:
一、“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险恶的现实使作者不能不去重温旧梦,借以激发继续斗争的信心与力量。这一层次回忆昔日美人与兰草血肉相连的关系,充满了作者深情的故国之思及对未来的憧憬。词由“当日”二字转入回想。“九畹光风”,是先写兰草之总貌,如同全景镜头:“九畹”即《离骚》“滋兰之九畹”之意,每畹等于十二亩。此极写兰草之丰茂;“光风”突出兰草於丽日和风中流光溢采之神。“数茎清露”则写兰草的具体形象,如同特写镜头:兰草茎叶上清露如珠,晶莹妩媚。这是比喻仁人志士当年忠贞的美德。“纤手分花叶”,由兰草转向关心、培植兰草的美人,是的,志士们忠贞的美德是君国所培育,因此也得到君国的宠信。兰草曾在“多情”的美人怀抱里,结下芳香的“同心之言”,《易·系辞上》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音xiu,味道)如兰。”这“同心之言”就是仁人志士对君国的忠肠义胆。作者对此满怀赞誉之情。它也正是今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立场与态度。
二、“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此写作者从旧梦中醒来,面向现实,发现美人尚在,但已与兰草分离。“玉腕香销”即兰草之香已不复存在于美人的玉腕衣袖。“云鬟雾掩”,形容美人渴念兰草之憔悴情态。“空赠金跳脱”用《真诰》典故:晋时女仙绿粤华曾降临羊权家,赠权金玉跳脱各一。“跳脱”即手镯,当为美人与兰草“同心千结”的信物。因为兰草“料都攀折”,油然而生“空赠”之憾,突出了君国对仁人志士抗清爱国理想的迫切渴望之心。
三、“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词人最后这一笔把词境推向了新的思想高度:既然兰草与美人早有“同心千结”之誓,而兰草也还尚有“嫣然幽谷”者在,那么就不必悲观、颓丧。作者也深信:“洛滨江上”的美人会回来重振精神,在美好的时节找到芳香忠贞的兰草,重新开创未来。作者此时扫尽上片低冷的色调,使全词境界呈现出朝暾般的亮色来,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通过上面简析,我们对陈子龙“婉约”说含蓄委婉的要求当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了。“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起龙《论词随笔》)词人深刻的思想感情皆无一语道破,而是寄托于“春雪咏兰”的婉媚词境与具体的飞雪、美人、兰草等形象之中,让读者自己去细细体会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从中享受到不尽的美感和丰富的诗意。
陈子龙“婉约”说对语言风格的要求是 “文词婉丽”(《宋子九秋词稿序》),所谓“婉丽”是“既有鲜妍之姿,而不藉粉泽”(《王介人诗余序》)。它有别于镂金错采的秾艳,更不同于粗豪直率的木质。《念奴娇·春雪咏兰》的语言堪称“婉丽”二字,突出的句子如“楚殿烟微,湘潭月冷”、“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等皆婉而不靡,丽而不俗,既有文采,又自然清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词旨。
词是音乐性甚强的体裁,婉约派都十分重视音律。此词也严守词律,其“流畅之调”有“圆润明密,言如贯珠”(《王介人诗余序》)的音乐美,可见子龙之功力。
最后要指出的是,陈子龙“婉约”说是针对明季词坛意格卑靡、感情虚伪、侧艳俚俗等弊端而发的,因此具有补偏救弊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无庸讳言,陈子龙片面标举“婉约”之旨而排斥豪放之风,是有其局限性的。陈子龙词作的成就毕竞难以企及同是抒写爱国之情的辛稼轩豪放词。
《念奴娇·春雪咏兰》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三月,时作者隐居于幽谷。作者为了寄托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愫以及表达自己内心报国无门的情感而写下这首诗。
咏兰的诗词2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浅,风物丽烟光。
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浮根争附络,细叶正商量。
好在幽兰径,无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兰》
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莫与偕。
珍重故人培养厚,真香独许寄庭阶。
杨万里《咏兰》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
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陆 游《兰》
南岩路最近,饭已时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获。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薛季宣《种兰》
兰生林樾间,清芬倍幽远。
野人坐官曹,兹意极不浅。
西窗蔽斜日,松钗架春晚。
墙阴莳花木,憔悴根日损。
植此山国香,坐与前事反。
扶疏可纫佩,心绪端有本。
芽生仅盈坛,高风成九畹。
群芳颜色好,祗自夸园苑。
何如淡嚼蜡,草莽曾谁混。
对我静无言,忘形如莽?。
《刈兰》
东畹刈真香,静院参瓶水。
高远不胜情,时逐微风起。
和雨翦闲庭,谁作骚人语。
记得旧家山,香来无觅处。
范成大《次韵温伯种兰》
灵均堕荒寒,采采纫兰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峥嵘路孔棘,凄怆肘生柳。
逐令此粲者,永与穷愁友。
不如汤子远,情事只诗酒。
但知爱国香,此外付乌有。
栽培带苔藓,披拂护尘垢。
孤芳亦有遇,洒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没随藜莠。
朱熹《秋兰已悴以其根归学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兰皋一以悴,芜秽不能治。
端居念离索,无以遗所思。
愿言托孤根,岁晏以为期。
《咏 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 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兰》
去岁,蒙学古分惠兰花清赏,既歇复以根丛归之故畹,而学古预有今岁之约,近闻颇已著花,辄赋小诗以寻前约。
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
夕风生远思,晨露洒中林。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
《兰》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
刘克庄《咏兰》
萧艾荣枯各有意,深藏芳洁欲奚为。
世间鼻孔无凭托,且伴幽窗读楚辞。
《兰》(二首)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把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
我拙扶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
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
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赵以夫《咏兰》
一朵俄生几案光,尚如逸士气昂藏。
秋风试与平章看,何事当时林下香。
王 柏《兰》
早受樵人贡,春兰访旧盟。
谢庭夸瑞物,楚泽撷芳名。
苍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奚奴培护巧,苔藓日菁菁。
方 岳《买兰》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
赵孟坚《题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陈 旋《题画兰》
九畹光风转,重岩坠露香。
紫宫祠太乙,瑶席荐琼芳。
释道潜《吟兰》
阴崖月窟得芳丛,满屋归来夸所逢。
净扫幽径植藓墀,紫茎绿叶弄奇姿。
疏帘风暖日华薄,芳馥满怀君自知。
真山民《春日》
韶光今几许,我欲问流莺。
花影扫不去,草根锄又生。
心安诸妄息,身老万缘轻。
正是春风好,幽兰不肯争。
郑思肖《墨兰》
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
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
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
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
周竹坡《兰》
艺兰当九畹,兰生香满路。
纫君身上衣,光明夺缣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湿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迟暮。
金、元 朝
王 恽《李夫人画兰歌 为郎中孙荣甫赋》
清?堂深不知暑,瑶草佳期梦玄圃。
孙郎笑折紫兰来,素影盈盈映修渚。
李夫人,澹丰容,天然与兰相始终。
剡藤一笔作九畹,落墨不减江南工。
芳姿元与凡卉异,晔晔况是湘累丛。
离骚不复作, 遗恨千古沈幽宫。
君看此花有深意,似写灵均幽思悲回风。
君家大雅堂,文彩东野翁,并入惨澹经营中。
秋风拂帘秋日长,芳霏霏兮汜崇光。
淡妆相对有馀韵,画栏桂子空秋香。
淡轩托物明孤洁,五十年来抱霜节。
固知色相皆空寂,妙得于心聊自适。
仿像湘娥倚暮花,黄陵庙前江水碧。
生平佩服真赏音,升闻紫庭非素心。
唤起谪仙摇醉笔,为翻新曲泻瑶琴。
郭麟孙《题赵子固兰蕙卷》
写兰以左笔为难,此图笔笔皆向左。
香风一夕从西来,数片湘云忽吹堕。
天真满前呈烂熳,晴烟低叶分婀娜。
紫茎缥缈散曾华,翠带交加藏侧朵。
初观骇目若零乱,缔视凝神还贴妥。
想翁落笔风雨疾,不待解衣盘薄裸。
但觉书纸如书空,唯知有兰那有我。
胸中所在皆众芳,变化纵横无不可。
他人一二已云多,翁今能事一何夥。
嗟予作画虽不能,知兰之趣亦颇颇。
再观品题惊绝倒,照眼骊珠十六颗。
清气袭人肌骨寒,手之不置行与坐。
陶君珍重秘藏之,玉轴牙签善封裹。
仇 远《题赵松雪竹石幽兰》
旧是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
欲把一竿苕水上,沤波千倾看秋云。
马臻《移兰》
幽兰杂桃李,开花无清香。
本具岩壑姿,庶得韬耿光。
误入芳园中,乃觉气不扬。
少年不我顾,志士徒见伤。
偶值朝雨馀,日吉复时良。
呼童?春泥,移根上高冈。
为尔去萧艾,晓露滋攘攘。
永托松竹阴,尔生岂不昌。
细叶舒冷翠,贞葩结青阳。
缓缓趋土脉,慎勿近路傍。
路傍多辙迹,曲曲如羊肠。
恐尔遭采掇,委质儿女将。
哀哉楚灵均,细佩荷为裳。
斯人不可见,谁能复其常。
遂令蘼芜辈,各自争芬芳。
回看桃李花,零落空啼妆。
邓文原《题赵子固墨兰》
承平洒翰向丘园,芳佩累累寄墨痕。
已有怀沙哀郢意,至今春草忆王孙。
韩 性《题赵子固墨兰》
镂琼为佩翠为裳,冷落游蜂试采香。
烟雨馆寒春寂寂,不知清梦到沅湘。
杨 载《次韵引浚仪公题兰竹卷子》
树蕙连丛竹,祗应族类同。
相依岩石畔,并入画图中。
劲叶凝清露,危梢倚碧空。
谅非高世士,此意固难通。
虞 集《云州道中数闻异香》
云中楼观翠苕?,载道飞香远见招。
非有芝兰从地出,略无烟雾只风飘。
玉皇案侧当霄立,王母池边向日朝。
却袖馀薰散人世,九天清露海尘飘。
王士熙《题四爱堂 兰》
余所爱兮崇兰,植之兮堂间。
思夫君兮山谷,纫翠佩兮杂青纶。
兰芳歇兮日在山,欲从之兮不得闲。
揭?斯(题信上人春兰秋蕙 二首)《春兰》
深谷暖云飞,重岩花发时。
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秋蕙》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去色,满林秋露香。
张 雨《仲穆墨兰》
滋兰九畹空多种,何似墨池三两花。
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草遍天涯。
项 炯《题赵子固兰菊》
凉云如波散银浦,飞虹不见行天鼓。
野花幽草一团春,暖天相倚愁杀人。
钱良右《题赵子固兰蕙图 二首》
生意苦不繁,托根那计畹。
只怜君子花,西风亦相偃。
百亩不同调,数花常自春。
风流高韵在,优孟是何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咏兰的诗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咏兰散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咏兰散文马年初一我与摄友一起到于山看兰花展。从来初一没有起来怎么早过,除夕晚会看完,还要放烟火鞭炮,自己放,也看着别人放,满满的天空都挂起一串串五颜六色的火花,此起彼落那情......
咏秋成语如:秋高气爽、秋水伊人、秋风过耳、秋竹有节、千秋万代、平分秋色、一叶知秋、叶落知秋、春花秋实等; 咏秋诗名句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
咏荷花诗词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