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论语的感悟”。
我读论语
2011(10)王韬《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赵曾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此句并不是赵普的夸大之词,也是我对《论语》的整体感知。
粗读《论语》,我觉得这本书以记言为主,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简简单单的语言,便能展现当时人物的神情,遨游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当时具体的心理活动。不单单如此,通过具体的言语,还能揣测人物的性格品质,譬如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也能通过读《论语》,推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阶级矛盾。
细读《论语》,便能体会到不一样的精彩。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做人要正直,不能做随波逐流的草。正如《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一样,我们应该做到“乡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其次,做人要合乎中庸之道,凡是不能做的太绝,要知道过犹不及。接着: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强调很多次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也从小事做起,而且要坚持不懈。不要以为,今天我行仁德就够了,而是一直这样做。重视“仁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过程,只有把重视“仁德”当成习惯才会有所成功。最后,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想想孔子对弟子和儿子的教导不难看出,既要学礼,又要学诗经,全面发展自己的内在修养。
《论语》中治国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做到名正言顺。治理国家不应该追求法治,而应该追求德政,从民入手,取信于民。
《论语》也详细介绍了孔子的教学理念。譬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而且孔子来者不拒,只要肯学,她就肯教,人人平等。大到诸侯公子,小到奴隶囚犯都是孔子的学生。
《论语》越品越有味,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论语》中实在有太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追寻。孔子的思想,性格,作为,就像无边的海洋,让人叹为观止。心中充满敬畏。《论语》让我领悟的不止止是书本的知识,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的道德。
行管101杜亦云 10101146读《论语》有感《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的弟及再传弟对孔及其弟的言行的记录,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述了关于......
《论语》有感《论语》有感1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孔子生于春秋末年,虽出身贵胄然垂髫丧父,束发失母,幸得贤母教而成英才。时倍臣当道人心不古,有礼崩乐坏之势,故此......
论语有感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华夏文明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和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精神内核,也成为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元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而作为承载着这种文化......
读《论语》有感在寒冷的冬天再一次拿起《论语》,让这个寒假也充实了许多,其实这部书对于我们而言一点都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它的精妙,而到了大学我们就......
读论语有感(一):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