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饭经典散文
八十年代末期,我刚调到长桥乡担任党委书记,便遇到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几个村干部来反映,说村民黄绍文不交公粮。
“我们得去看看。”当时公粮虽然改称为定购,但仍然是国家计划任务。农民不交公粮,此风不可长。
“谁说我不交公粮?我的公粮任务早就完成了,全部甲级,还超额完成三公斤。”我们刚刚说明了来意,黄绍文就振振有词地嚷道。
我恼怒地看着几位村干部。
支部书记只好解释说:“粮食他交了,码单没有交。”
我问:“是吗?”
黄绍文点了点头,但说:“黄副乡长来,我才交。”
支部书记又介绍说:“有一次,黄副乡长来他们生产队开会,答应了在他们家吃饭的'。队长不知道,安排到另外一家吃饭去了。不过,以前安排上面的干部去他家吃饭,他总是推三阻四的。”
我心中好笑,问:“就这事?”
黄绍文道:“对,就这事。可是猪尿泡打人,不痛人,胀人!”
我恍然大悟,便笑着说:“老黄啊,今天我们都在你家吃饭,什么也不要说了,码单给我。回头我再批评黄副乡长,他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啊。”
村干部一头雾水,楞了。
“以前农民怕给他们家安排派饭,那是因为穷。改革开放后,粮食过了关,农民还需要人格尊严嘛。老黄,是不是这样?”我说。
黄绍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码单交给了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派饭经典散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散文:派饭的记忆派饭的记忆派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个家喻户晓的词儿,就是下乡工作组的人员被大队干部或生产队长派到社员家里去吃饭。工作组到谁家吃饭,在当时是非常荣耀的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散文:派饭的记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派饭》观后感电影《派饭》中主要讲的是,跳石村小学的老师们:张老师、韩老师轮流去学生家里去吃饭,但是,县里为了减轻学生家里的经济负担,在影片中,老师从来都是赶往学生家中吃饭......
供饭散文老父亲的葬礼结束了。按照当地的风俗,从老父亲去世那天起,至少要给父亲“供饭”到“六七”——四十二天。据说过了“六七”,阴间的父亲就能自己烧饭吃了。独生儿子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