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原文及赏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5 16:52: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悲陈陶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悲陈陶》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①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②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③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④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⑤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翻译: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名家点评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言房琯之败也。琯临败犹持重,而中人邢延恩促战,遂大败,故甫深悲之。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琯虽败,犹为名相。至叙陈陶、潼关之败,直笔不恕,所以为诗史也。

明代王嗣奭《杜臆》:真是悲歌当哭。见人哭人,未必悲;读此二诗(按指本诗与《悲青坂》),鲜弗垂涕者。“群胡血洗箭”是实语。血作陈陶水,见之惊心;而胡人且以血洗箭,自是妙语。

明末清初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工部《悲陈陶》,可谓沉着痛快。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陈陶斜之败(按:“陈陶泽”一名“陈陶斜”),不为房琯讳,故曰“诗史”。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何焯曰:“至”字一韵独用。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陈陶之悲,悲轻进以致败也。官军之聊草败没,贼军之得志骄横:两两如生。结语兜转一笔好,写出人心不去。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书法,见公不以成败论人(“四万义军”句下)。

悲陈陶原文及赏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悲陈陶原文及赏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悲陈陶原文翻译

悲陈陶原文翻译导语:《悲陈陶》是杜甫写的一首故事,那怎么翻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悲陈陶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⑵,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⑶......

赏析杜甫《悲陈陶》

赏析杜甫《悲陈陶》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⑵,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⑶,四万义军同日死⑷。群胡归来血洗箭⑸,仍唱胡歌饮都市⑹。都人回面向北啼⑺,日夜更望官军至。[1]......

《悲陈陶》诗词赏析

《悲陈陶》诗词赏析孟冬十郡良家子⑵,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⑶,四万义军同日死⑷。群胡归来血洗箭⑸,仍唱胡歌饮都市⑹。都人回面向北啼⑺,日夜更望官军至。[1]词句注......

赏析杜甫《悲陈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赏析杜甫《悲陈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悲陈陶原文及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悲陈陶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