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是社会人伦的基本道德价值
儒家思想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代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家的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汉代的时候,儒学成为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的学说;宋儒继承了先秦两汉的儒学,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实现了空前的思想大汇流。朱熹创建了理学,使儒学成为系统的哲学思想。
早期儒家把“敬”视作社会人伦甚至生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论语》“为政”篇记载子游问“孝”的义涵,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言“孝”,当然不是继续恪守“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信条,而主要是做到“持敬”。《论语》“八佾”篇也说:“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强调“执事敬”、“修己以敬”、“行笃敬”。孟子在解释“义”的概念的时候,也说“行吾敬而已”。程朱等宋儒深悟此理,更大张旗鼓地提出“主敬”的观念。
“敬”既是道德伦理,又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普遍持久的人文指标。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话语里面的具有永恒价值的道德理性。先秦的儒家和宋儒提倡“主敬”,目的是使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庄严起来。如果说,在宗教与信仰层面,儒家思想尚留有一定空缺的话,那么“主敬”思想应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补充。“敬”虽然不是信仰本身,但它是中国文化背景下通向信仰的直接桥梁。
“敬”也是礼仪的核心和内涵。在一个礼仪活动中,如果没有敬,就没了庄严的美感。礼仪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和主体的对象化之间的关系,所需要掌握的距离、法度和尺度,或者说是处理这些问题所体现出来的规则和态度。如果用一个概念来表达礼仪的内涵,那就是“敬”。所以孔子明言:“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朱熹对此语的解释是:“礼以敬为本”。礼敬,礼敬,如果没有了敬,礼就不存在了。敬还须诚,还须恭,还须肃,不诚之敬、不恭之敬,不肃之敬,都不是真敬。而非真敬则无以成礼。马一浮括而归之:“‘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开讲日示诸生”)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主要是有“敬”存焉。如今社会习俗,非圣去贤,由“敬”转“肆”,其为“礼”者,早已空洞无物
晚清迄今一百多年来,已往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资源在今天怎么发用的时候,有各种说法。有人说中国的儒家思想主要是“内圣”之学,今天需要要开出“外王”,但怎样开出“外王”,不免困惑。“三纲五伦”的基本价值能不能简单照搬到今天?我觉得“敬”是一个很好的入口。而且“敬”是可以培养的,所以朱子说“涵养须用敬”。
因此当我们重建百年以还业已流失的文化传统的时候,特别是礼仪传统的恢复与重建,“敬”之一字的提升、倡导、布化、推展,最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敬是社会人伦的基本道德价值,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儒家思想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代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家的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汉代的时候,儒学成为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的学说......
把新闻价值比人伦道德更重要--------资料整理立论:1.:把新闻价值和新闻事件的价值混淆起来。2.饥饿的苏丹:这幅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使人们关注苏丹战争和苏丹饥饿问题......
道德的社会价值作文今年暑假,外婆带我到张家界旅游,其中导游给我们讲了两个中华好品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这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清明祭祖与人伦道德清明祭祖的首要作用是培植孝亲仁爱的人伦道德,其次是寻找人类精神的信仰之地。中国是一个实行“祖先崇拜”的国度。在传统社会,大多数人包括知识分子虽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