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4 05:13: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

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大和二年 (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监察御史。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世称杜司勋。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注释】

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品评】

杜牧写华清宫诗有五排《华清宫三十韵》一首、七绝 《华清宫》一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这一首流传最广。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误国,杜甫以来的不少诗人已作过充分反映。此诗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却选取了新鲜角度,收到了独特效果。杨贵妃喜吃鲜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并献。驿骑传送,六、七日间飞驰数千里, 送到长安,色味未变。此诗即从此处切入,以 “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 妙,令人叹服。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解此诗者或避而不谈,或说作者已“过” 华清而进入长安,又回头遥望。其实,这是从“一骑”方面设想的。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寻就太平淡了。读前三句,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杜牧《过华清宫》赏析

过华清宫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

杜牧《过华清宫》赏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杜牧《过华清宫》赏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杜牧 过华清宫

杜牧 过华清宫《过华清宫》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这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的事情,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

过华清宫 杜牧

过华清宫 杜牧《过华清宫》三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有感而作的三首绝句,现在,一起来欣赏杜牧《过华清宫》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杜牧《过华清宫》的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