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鉴赏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3 00:07: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鉴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苏轼的描写西湖的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的古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西湖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描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以及西湖的晴姿雨态。也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西湖景色扬名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是苏轼写于任职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

下载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