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选自《苏东坡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本领的道理,只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喻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喻原文及翻译 篇1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步行过河,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只是偶然做到这样的吗?(他们)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就不识水性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原因,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注释
(1)没人:善于潜水的人。没,潜入水中。
(2)日:每天。
(3)涉:蹚水,步行过河。
(4)苟然:偶然。
(5)道:方法。
(6)得:掌握。
(7)畏:害怕。
(8)以:按照。
水喻原文及翻译 篇2
原文: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有声望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终于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注释:
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又名沉香。因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
③方:才,刚
④持:拿
⑤诣:到、去。
⑥以:因为
⑦卒:最终
⑧经历:经过(时间)
⑨售:卖出去。
⑩即:于是,就
11诣市卖之:之,指代前面的沉香
12如是:像这样
13.直:通“值”,价值
奕喻原文及翻译《奕喻》作者是钱大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奕喻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弈喻清代:钱大昕原文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
本文选自《潜研堂集》钱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所写的这篇奕喻,主要是借着自己看别人下棋,以及自己下棋......
《奕喻》原文及翻译本文选自《潜研堂集》钱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所写的这篇奕喻,主要是借着自己看别......
日喻原文及翻译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日喻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日喻原文及翻译原文:生而......
本文选自《潜研堂集》钱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所写的这篇奕喻,主要是借着自己看别人下棋,以及自己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