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失所的成语故事
流离失所指一个人离开家乡没有了住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离失所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成语解释: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成语出处:
《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成语繁体:流離失所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流离失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失,不能读作“shí”。
成语辨形:流,不能写作“留”;失,不能写作“矢”。
成语辨析:流离失所和“颠沛流离”;都形容无处安身;到处流浪。但流离失所偏重在“失所”;即失去安身之所;“颠沛流离”偏重在“颠沛”;辗转奔波;饱尝苦难;程度深。
近义词:无家可归、流离颠沛
反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成语例子:年荒劫大,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流离失所,便是等待饿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成语谜语:大水退后屋尽毁
成语故事:
汉元帝时期,御史大夫薛广德陪同汉元帝外出打猎。元帝忘乎所以,不想停止,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薛广德就上书说当地百姓因为皇帝狩猎而流离失所,希望皇帝体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认为言之有理,就与光禄大夫张猛等立即回宫
拓展内容
流离失所典故
“流离失所”系由“流离”及“失所”二语组合而成。“流离”是出自《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贬抑外族,开启战端;之后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一时间天下动荡不安。在位末年,因遇到干旱,谷物歉收,使得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造成几十万流民转入关中,对此王莽下诏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因为遭到厄运,连带作物遭受霜害和蝗灾,以致连年灾荒,又有外族侵犯,盗贼群起,结果造成百姓流亡离散。
“流离”的【成语典故】又见《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
〈蒯通传〉内容则是表述谋士蒯通为齐王韩信分析天下局势,说到刘邦和项羽相争多年,造成人民惨死,流亡离散荒野。因而建议齐王韩信发挥手握重兵的影响力,进而与楚、汉三足鼎立。
〈薛宣传〉内容则是表述汉成帝责备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内,玩忽职守,导致国家谷仓空虚,使得百姓挨饿,流亡离散各地,几万人因此生病而死。“失所”则是出自汉.李陵〈与苏武〉诗。汉武帝时,将军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余万人对抗,战到最后,不敌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连累,全部被处死,从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没有回到汉朝。这期间,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苏武,和他结为好友。苏武回汉朝时,李陵写了三首〈与苏武〉诗,诉说与知心的朋友分别,难再相见的心情。其中,用“云被风吹得四处飘荡,失去了居所”来形容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朋友从此分隔两地的无奈。后来“流离”和“失所”被合用成“流离失所”,用来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流离失所的成语故事,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直在流离失所一直都在孤单,一直都在寂寞,一直都在流离失所。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一种不幸。我时常这样以为。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多了。金钱,物质。还有,寂寞,疼痛。我甚至有些孤傲......
流离失所的梦境倘若世间有一份意外的美丽,此刻,我便醉生梦死在自己的躯壳里,想向一个不为人知的灵魂世界。当世界不再高山流水,不再花前月下,不再生离死别,也许酒会淡漠,此时的我心......
用流离失所如何造句1、政府军与同情南苏丹的武装组织之间的交战,已在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导致数十万人流离失所。2、政府将流离失所的灾民安顿在组合屋中。3、在与沙特交界的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流离失所的成语解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