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恭而立。
止子路宿,殺鷄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廢之!欲絜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器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锄地了。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住宿,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子路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遇上老人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就叫子路转回去看老人。子路到达老人的家时,老人已经出门去了。
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合理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使自己落个干净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伦理。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的主张不能推行,(那是)早已就知道的事了。”
简析
本文记叙了一个内容完整的小故事,有时间的推移(某天下午到第二天),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丈人耘田处,丈人家,孔子所在处),有相关的情节:子路向丈人问孔子去向,丈人留子路食宿,子路把遇上荷蓧丈人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又叫他去看丈人,丈人却出门不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述情节与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如丈人的语带讽刺的话,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以及对孔子等不参加生产劳动却热衷于政治奔波周游列国的不满。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孔子的话(包括子路的话)和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同时表达了孔子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处世的态度。这两种人物都是明大理、识大体的有德之士,但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却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成为彼此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他们互相赏识对方不凡的才学,都想争取对方加入自己的处世行列,但是由于他们所选择的出世与入世本质的不同,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共同的语言,永远是背道而驰的。
辛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论语荷蓧丈人》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荷蓧丈人的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中语文《荷蓧丈人》说课稿本文选自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微子》。全文虽然篇幅短小,仅有134个字,但却表明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儒、......
荷蓧丈人的说课稿本文选自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微子》。全文虽然篇幅短小,仅有134个字,但却表明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两家的基......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高中语文《荷蓧丈人》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