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二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较为出名的两首词,有着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 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思想感情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南宋]辛弃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②学习......
高2013届必修4语文教案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罗文昌辛弃疾词二首其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
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文精讲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作于孝宗二年,作者辛弃疾归还南宋的第十二个春秋。 此时此刻的他饱受仕途倾轧之苦,知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辛弃疾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词二首》教案总第()课时主备人:仇丽娟教学目标:1.诵读词,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2.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3.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