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相关信息

其他范文 时间:2022-09-30 00:23: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水调歌头·游泳》相关信息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下面是诗文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原文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宠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1956年6月

《水调歌头·游泳》译文

刚饮过长沙的水,

现又吃了武昌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

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

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

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岸边叹道:

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面风帆飘荡,

龟蛇二山静静伫立,

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

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

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

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

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

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赏析

上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气。”毛泽东是次到长沙,再到武昌的。但他不是简单地讲这次的旅程,却借三国时代吴国的童谣来加以化用,这就与简单的叙述旅程不同了。《三国志·吴书·陆感传》称: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气。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当时孙皓迁都,使百姓服劳役。百姓用船运送迁都物资,逆流而上,深感烦苦,所以有这童谣。而事实上,当时一者已经找到了一条反映中国客观的经济规律适合中国的路线。所以一者对这个童谣,反其意而用之,说成“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气”。“长沙水”是长沙有名的白沙井水,武昌气是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气,为著名的团头鳊或团头鲂。通过这样的化用,正表达出一者从长沙到武昌,一路上非常愉悦的心情,也表达了人民的幸福安乐。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写出长江奔流到海的气势,写出横渡长江的游泳的壮举。“极目”,用尽目力望去,表示望得远。“楚天”,武昌一带是过去战国时代楚国的地方。下一“舒”字,既写那里的天地空阔,一望无际,感到舒畅;也写出在大江游泳的舒适,这里也表现一者游泳技能的卓越。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在长江里游泳,是有风浪的。一者高超的游泳技能,可以驾驭风浪,所以“不管风吹浪打”,不把风浪看做一回事。在长江中游泳,胜过在庭院里散步,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因在庭院里散步,有院墙围绕,难免感到局促。假如结合一者当时的心情,像一者说的“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那还有个框框,即以外国经验为框子,像在庭院散步那样,有围墙围绕着。“从19次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打破了“外国经验”的框框,不正是“今日得宽馀”吗?这就想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来进行建设了。

“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的话,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

词的下阕展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前两句,次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全词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一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

《水调歌头·游泳》相关信息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水调歌头·游泳》相关信息,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作者:毛泽东朝代:近代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

水调歌头 游泳

水调歌头 游泳该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毛泽东同志既是一......

水调歌头 游泳

职高语文第一册水调歌头 游泳《水调歌头·游泳》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二、导入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

下载《水调歌头·游泳》相关信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调歌头·游泳》相关信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