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教学,传承中华文化_老师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0:38: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注重阅读教学,传承中华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老师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注重阅读教学,传承中华文化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 “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确,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悠悠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情。传统文化是不能摒弃的,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对我们个人品质、道德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从小学学起,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呢?笔者结合我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诵读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有其独到的作用,可让每个学生受益终生。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就精选了几十首优秀的古诗词。教师们可以把黑板的一角开辟为“古诗词天地”,每天让学生将古诗抄在专用的本子上。先让学生自读,把古诗读通、读准;再让学生猜读,猜古诗的大致意思;然后由教师点拨、指导;最后要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每首古诗但求粗知大意,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实。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加上古读词朗朗上口,一首古诗一般不到五分钟学生就会背了,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即使遇到难以理解的读句,教师只需要用一两句稍加点拨就足矣。

另外,当学生所写的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分类整理。哪些诗句是描写山的,哪些是描写水的;哪些是描绘春景的,哪些是描绘秋色的;哪些是写花草的,哪些是写树木的,哪些是写动物的……学生在整理诗句的过程中,既回忆复习了诗句,又为运用诗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熟记成语

(1)课内熟记成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课后就有、有的在每个单元的园地里也有要求熟记的成语,这些成语大多两个一组,安排合理,或意义相近,或结构相同,或意思相反,或有所关联。教师们可要求学生把这些成语记熟,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本义、今义及运用范围,做到真正 地掌握。除此之外,课后出现的成语,不但要求学生熟记,还要求学生会写会默。

(2)课外摘录成语。课外阅读中,学生常常接触到不少成语,通过“摘抄”的形式进行积累,比如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一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这此成语的大概含义,并在学习中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此外,在课外活动中,为了配合学生摘录、积累成语,教师们还可以开展了一些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它们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收集热情。

(3)生活中留心成语。只要处处留心,记住成语就不难。除了课本、课外阅读中有成语外,广播、电影、电视、日常用语中的成语也数不胜数。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日积月累,那么他们成语仓库里的成语就越来越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就得到了稳步提高。

三、挖掘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1、在单元课后穿插古诗词的背诵阅读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 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在全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篇幅很大,内容形式也是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有些少,其实词也能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就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像这样的词类也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写出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2、在单元课后穿插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等

寓言、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人们耳熟能详,像《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经典的 寓言和传说故事。寓言往往通过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寓意诙谐幽默,令人难忘。往往让人们摒恶从善,净化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历史故事则具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中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礼节、习俗、节日。比如,小学语文的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告诉人们不但要知错能改,还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学生就能体会出很深的文化内涵。再有,小学语文阅读人教版第八单元的传说《牛郎织女》,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的真正来源。还有端午节、寒食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加强对这些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的阅读,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3、在单元课后穿插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开创了语言叙事的新篇章,更好地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们分别介绍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对文化的影响,有很鲜明的标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历史的缩影。无论以浪漫主义叙述还是以现实主义叙述,里面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形式都是中国所独有的,值得深入学习与研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比如,《孔 明借箭》出自于《三国演义》,当时三国鼎立,刘备联孙抗曹,但双方仍然斗智斗勇,期间表现出了孔明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也表现出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小气嫉妒。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出自于《水浒传》,《水浒传》主要塑造了108个好汉的英雄形象,所选章节就表现出了鲁智深的智勇双全。对于四大名著的理解比较难一些,往往要提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状况,然后才能分章深入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母语的学习时间不限,空间不限,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熟记成语、搜集春联对联等方法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有助推之力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心得体会最近学校倡导我们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一开始我对这本不起眼的小书不屑一顾,心想:就这么本破书用得着这么大动干戈......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第一框题的内容而设的。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文......

传承中华文化作文

传承中华文化作文传承中华文化作文1陇原明珠灵台县,鹑觚传奇美名扬。我的家乡在陇原东部的邵寨镇,这里物华天宝,四季分明,景色多变,山美水美人更美。春与如丝,催醒万物,小草从地下......

中华文化传承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中华文化传承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注重阅读教学,传承中华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重阅读教学,传承中华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