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六级常见替换”。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请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一起来读一遍~~~(课件出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
2、师: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每学期都要讨论策略这个话题。
谁能来说说,通过学习,你认为什么是策略?
你认为自己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出示2组问题)
生:画图、列表、线段图、方程、逆推、枚举„„
3、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每一种策略就像一把启迪智慧的钥匙,可以帮助我们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看看用你们所能掌握的策略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做好准备了吗?
生:好。(鼓励学生有信心)(语气似乎不太坚定,是不是怕老师的题目太难了?不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的)
二、新课
(1)补充、分类
1、师:请看这一组题目。谁能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师:你们能独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生:可以。
师:请你在卡纸上,把这两题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胸有成竹了,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件配合学生出示相对应的算式)(追问:大家都是这样算的吗?)
师:这两题的解题思路相同吗?谁能用数量关系式来概括这组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出示:老师把它总结为:果汁总量÷杯数=每杯容量 括号括起两个算式)
3、师:看来这组题对于同学们们来说太简单了,换一题。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4、师:意思明白了吗?算吧!
师:为什么不算?题目的意思没有懂?没懂,没关系,咱们可以再读一遍题,古人说的好,需要三思而后行,咱不懂,那就多读几遍,其义自现。
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现在明白了吗?谁来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5、师:可以列式计算了吗?
为什么你们还是不愿意做?(如果有学生表示可以做,则请他说方法)
生:缺少条件。~~~~
师:那好,以你们的意见,怎么样才能解答这道题呢?
生:补充一个条件。~~~
师:我了解一下,认为需要补充条件的同学有多少呢?
好的,补充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呢?
(略微等待一下)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吧,咱们现在谁都不要说,把你想补充的条件写在这张卡纸上,看看大家是否英雄所见略同。
6、师:请几位同学把卡纸在展示台上展示。(或挑选学生的展示)(学生先站在位子上读,然后收到老师手中,每类选2-3个即可不发言了)
师:(读出几位同学写出的条件)询问:是否还有不一样的。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比较一直,就这样几类,那我现在要归总一下大家的意见了,你们补充的条件分为几类?
生:引导学生认识到是两类。
师:分别给每一类起个名字逐一板书:倍数关系、相差关系。
我来统计一下,咱们班补充的是倍数关系的有多少人?相差关系的呢?(老师带来了一种方法,请看)
(补充一个例题三分之一的,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放在倍数关系中)(我在其它班级听课的时候有为同学补充了这样的条件,你们来看看,属于哪一类?
7、师:那好,现在咱们班形成了两派了哦。(倍数派、相差派)
究竟哪一种关系能最终解决问题?
我想咱们两派各派几个代表,说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补充条件,对解决最终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生:开始辩论,最好能说到替换的过程。(说的有道理吗?)(问对方派听懂了吗?)
师:我是听明白了,你补充这个条件是为了把谁替换成谁,~~~
你们两派尽管补充条件的类型不一样,但是注意到没有,你们的目的就是替换,只留下一种杯子,最终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说消去)
8、师:听起来,咱们班同学想到的策略是不错的,不谋而合,最终的思路是一样的,你们能给你们的这种策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生:引导学生说出替换(并板书)
(2)验证、计算
1、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现在把题目的条件进行了补充。但是到底行得通,可以求出答案吗?咱们是不是要实际计算,验证一下。这样吧,咱们就先从倍数关系开始进行计算,如果最终的答案验证是对的,就说明你的想法对了。
2、师:倍数关系的咱们就补充(一个2倍或者3倍的进行练习)
师:具体怎么替换,同学们可以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然后根据示意图,再列出算式解答。
生:在下发的卡纸上计算。老师巡视。
3、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方法之一:生: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样就有9个小杯。一共是720毫升,720÷9=80,可以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80÷1/3=240,1个大杯的容量就是240毫升。生:我是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这样就有3个大杯,720÷3=240,可以先求出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240×1/3=80,再求出1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师结合学生汇报,逐步形成板书)
4、师: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人手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而体会检验的全面性。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同时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即:①看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是不是一共720毫升;②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
5、师:刚才解决问题时,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你注意到没有,在替换前后杯子的数量和果汁的数量有何变化?
生:引导学生注意到,替换后,杯子的数量变了,但是果汁的容量始终不变。
(如果在课的开始实在没有学生提出相差关系的,就请助手来帮忙)(删除辩论的过程,直接请学生分析题意,这是老师在拿出准备好的条子)
6、师:看来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补充,如果改成“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问题同样可以得到解决吗?
师:小组讨论: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画图试一试,看能否解决问题。不过要特别注意,在替换时,果汁注意哪些量会变,哪些不会变。
7、(生在画图尝试、列式计算、检验交流后明确: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果汁总量就变为720-20=700毫升;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果汁总量就变为720+6×20=840毫升)
8、师:这个题目与刚才的例题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替换的依据不同。例题中,两个数量是倍数关系;改变后的题中,两个数量是相差关系。
生:替换后的总量不同。例题中,替换后总量还是720毫升;改变后的题中,替换之后的总量发生了变化。
师:是啊!由于替换的依据不同,替换后的总量会不一样。如果我们观察替换前后杯子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倍数关系的替换,替换之后杯子的总个数变化了。
生:相差关系的替换,替换之后杯子的总个数没有变化。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三、课外补充
1、小结:看来同学们所想到的替换的策略确实很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轻松的解决原本不好完成的任务。你们真是了不起。
2、师:而你们的想法恰恰和我们前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谋而合。大家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来说说)如果没有,就放动画或者图片老师介绍)师: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 生:曹冲是用石头替换大象的。
3、在来看这组题,以前见过吗?
师:(指图1)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看出1个苹果的质量和1个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个苹果的质量是1个梨的2倍。
生:1个梨的质量是1个苹果的1/2。
师: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 生:1个苹果重200克,1个梨重100克。
师:你是怎样推想的?
生:把图2左盘中的1个苹果换成2个梨,就成了4个梨重400克,可以求出1个梨重100克,再求出1个苹果重200克。
生:把图2左盘中的2个梨换成1个苹果,就是2个苹果重400克,1个苹果就重200克,再求出1个梨重100克。
四、迁移延伸,应用替换策略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替换的现象。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能灵活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1.六(1)班50名同学和杨老师、杜老师一起去参观机器人科普展,买门票一共用去270元。已知每张成人票的价格是每张学生票的2倍,每张学生票多少元?每张成人票多少元?
想:把它们都看成()票,可以把()张()票换成()张()票。那么270元相当于买了()张()票。
(生独立审题,填写替换的方法,不必列式计算)
2.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球,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想:如果把()个()盒换成()个()盒,装球的总个数比原来()(填“多”或“少”)()个。
(生先独立审题,再填空,并列式解答。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明确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练习十七第一题。
4、△+△+△+□+□=14,□=△+△,△=(),□=()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6+3=9(杯)
2+1=3(杯)
720÷9=80(毫升)
小
720÷3=240(毫升)
大 80÷1/3=240(毫升)大
240×1/3=80(毫升)
小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通过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在课的引入部分,从替换的意义入手,播放《曹冲称象》视频,再现典型的小故事,唤......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学习本课......
公开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执教:陈义怀远县万福镇学区中心学校2016年11月2日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