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新动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新动态
—中国经济思想史十五届年会综述
李维林 周琳琳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的主要议题和代表提供的论文及研讨情况,综合阐述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及齐鲁文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发展新动态及特色。计量分析、学科交叉、中西比较等分析方法拓展深化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融入国际学术主流。
关键词: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于2012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届年会由山东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全国近5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年会。本届年会共收录论文64篇,其中古代部分16篇,近代部分27篇,现代部分11篇,综合类部分10篇,共计70余万字。与会代表围绕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新中国的经济思想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对齐鲁文化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展开深入研究。会议总结了上届年会以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就本届年会的主要议题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优秀学术成果进行了表彰,同时进行了换届选举。
山东大学校领导曹升元总会计师致欢迎辞,中国经济史学会名誉会长董志凯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唐任伍教授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常务副院长胡金焱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严清华教授就十四届年会以来的学会事务及学科发展情况做了工作报告。随后,大会根据安排,进行了热烈的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
一、增补改选理事会成员,表彰优秀学术成果
本次年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就年会理事会进行增补改选。根据学会规则,经全体表决通过,唐任伍教授当选会长,增选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程霖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刘方健教授、山东大学赵梦涵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曹旭华教授、河北经贸大学武建奇教授为 1
212 李维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
周琳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会副会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补了部分常务理事和理事。本届年会还进行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的评奖和颁奖活动,共评出著作类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论文类一等奖4名,二等奖3名,以鼓励学会成员积极深入研究,推动学科进一步繁荣发展。
二、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扩展充实
总体上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研究内容和领域有新的扩展
一些学者尝试从新颖的视角研究传统经济思想问题,以其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展示当时的社会思潮及经济思想,这些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本学科研究的视野和增长点,丰富和充实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内容。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齐海鹏教授在论文《论陆贽的财政思想》中,阐述了陆贽“以人为本”的财政、赋税思想,并对其“足食先备灾”的思想、关于财政管理和调控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和评价。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董平均教授在读《史记·货殖列传》后,撰写了论文《释燕蓟“勃、碣之间一都会也”》,从燕国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原因,繁荣的工商业活动、四通八达的交通等方面阐释了燕都蓟城成为北方各民族经济交流中心的原因。复旦大学历史系张海英教授在论文《明清地方志中的经济思想(初稿)》中,站在经济思想史的角度,从“对明清时期民众趋利性社会思潮的客观性认可”、“民间‘奢靡’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方志中关于商人的记载”三方面挖掘了方志中丰富的思想史、社会学资料价值。
(二)研究方法注重中外对比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不能简单的由外国舶来经济思想所代替,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中国经济思想的特殊形成原因和实践成果,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岳翔宇在论文《气候变冷、粮食减产与重农理论:对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与十七世纪法国的考察》中,考察了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气候变冷、农业减产与晁错“贵粟论”的关系,提出“气候变冷——粮食减产——农民受灾——政策应对不及或不全面——政策批判(重农理论)”的理论发生机制,并与十七世纪法国“气候变冷——阿吉尔贝尔重农理论”做了比较,创新性的分析了气候与理论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殊时期情景分析,得出了天灾与政府作为、政策批判(重农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张华勇在论文《中国宋代纸币准备金思想研究》中追溯了宋代纸币的产生及其准备金思想,通过比较中西方早期纸币准备金的不同,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理念上的差异。
(三)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力求古为今用
研读本届年会收录的诸多论文可以发现,学者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更加注重发现传统经济思想的现实服务功能,将课题研究与实际经济发展问题相结合,“求教于方家”,力求古今融通、古为今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玉峰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粮食思想和政策探析》中,指出古代“重粮贵粟”思想和制度,对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增产,维护国家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发挥重要作用,并结合我国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问题,探析了古代粮食储备、粮价调控、粮食赈济等思想和政策的现实借鉴和指导意义。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周宇副教授在论文《桑弘羊“轻重”学说的经济学意义分析》中,站在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视域内观察,充分肯定了“轻重”学说在理解市场机制,矫治市场弊端方面的意义。安徽财经大学张俊副教授在论文《传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价值逆转:养民抑或分利?》中,研究了农村公共供给经济思想的政策价值、价值逆转的事实及内在根源,建议政府摒弃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工具理性思维,接受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价值理性,走出农村公共品供给低效的困境。类似的论文还有《荀子思想对现代金融监管的启示》、《先秦诸子的货币观点及现代启示》(边东平)。
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研究拓展不断深化
此次年会,中国近代思想史提供的论文较多,共有27篇。仔细研读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主要以人物及其思想研究为主,同时,专题研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中西结合,对比分析。
(一)历史人物经济思想研究有新的拓展与深化
一些学者以历史人物或学派思想为线索,对近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理财家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梳理,从而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研究有了新的拓展与深化。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室王毅武教授在论文《论孙中山与中国近代经济理论》中,研究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基本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肯定了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福建江夏学院刘慧宇教授在论文《杨荫溥通货膨胀思想评述》中,梳理和评价了杨荫溥的通货膨胀思想及其相关政策主张。西南财经大学付志宇教授在论文《近代税收学的创建者、中国直接税制的开创人——李锐》中,对李锐在直接税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贡献进行了研究,肯定了其直接税制开创者的地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研究生熊维刚、吕麒在论文《刘大钧工业化思想述评》中,从工业化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对刘大均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严清华教授、博士生刘婧宇在论文《民国“红色教授”彭迪先的货币思想》中,考察了彭迪先的货币思想和政策建议。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于秋华教授在论文《
与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中,归纳了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线索,评价了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从中反思其对中国未来工业化建设的有益启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李俊在论文《魏源的经济思想》中以《海国图志》为中心对魏源经济思想的背景、新观点、新问题进行了概括说明,并评价了其对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影响。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的蔡志新、周建华在论文《反清民主革命英烈徐锡麟经济思想评析》中,对徐锡麟的农工商业论、财政论和义利观做了总结和评价。浙江科技学院的喻梅在论文《孔祥熙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建设思想述评》中,从加强政府惩戒违规注册会计师、提高入行门槛、提升职业道德、放松监管行业公会四个方面研究了孔祥熙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建设思想。河南中医学院谭备战副教授在论文《论张静江的经济建设思想》中,以当时的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分析了其以民生主义为指导的经济建设思想及现实借鉴意义。
(二)专题性经济思想研究有进一步发展
学者们通过对经济思想专题的研究,将百花齐放的经济思想及其演变发展脉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增强读者对某专题的系统性理解。上海财经大学王昉副教授、博士生缪德刚在论文《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农村土地金融思想研究——兼论中国近代化转型中的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中,阐释了中国近代农村土地金融思想产生的经济环境、制度基础和实施绩效,并分析了土地金融思想对于土地构建的动态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华雄教授、博士生饶丹雪在论文《民国时期(1912-1949)人寿保险思想概述》中,重点描述了民国时期不同时期的人寿保险业发展特点、人寿保险理论及人寿保险运营思想,并肯定了这些具有阶段性时代特色的保险思想时代性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陈瑞在论文《从国货运动看近代经济思想的变迁》中,考察了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状况,力图证明国货运动是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变迁的重要因素。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璇博士在其论文《中国经济研究所的与民国后期的经济思想》中全面系统的分析了《经济评论》的期刊创办情况及内容,进一步挖掘期刊的学术贡献、社会影响及现实启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熊金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王昉副教授在论文《民国时期地价税立法与实践》中,总结概括了民国时期的地价税研究、地价税法律体系,结合上海的地价税征收实践对当时的地价税进行了定位和评价。南京审计大学的夏寒、蒋大鸣在论文《试论民国事前审计制度》中对北洋政府时期的事前审计制度进行了考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马长伟在论文《近代中国纸币发行制度变迁及其效果》分析总结了晚清时期、南京临时政法时期和北洋时期纸币发行的经验教训。
(三)文献综述类研究不断加强
在本届年会中,有些学者通过对近代经济思想史进行了总体文献回顾,总结了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特征,理清了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研究对象的文献写作时间、所述历史事件的准确性及文献校勘的正确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叶世昌教授撰写了论文《对晚清若干经济思想史文献的辨误》,通过研究晚清经济思想史,对郑观应自述的《救时揭要》、《易言》的出版时间、外国银元在中国流通的历史进行了考证和辨误;对马建忠《适可斋记言》的写作时间和文字、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的撰写年份进行了去伪存真的研究,并论证了容闳《西学东渐记》中建议办银行的自述并非真实历史。这些分析界定,这对于研究者做出正确、恰当的评述十分重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严清华教授、博士生李詹在论文《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综述——基于当代期刊论文的考察》中,通过考察1979-2011年的期刊论文,分析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特征,探寻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未来发展。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万红先教授在论文《民国时期经济学著作研究综述》中,以胡寄窗等学者的名篇著作为考察对象,通过作品来把握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王经纬在论文《民国时期经济学学位论文的经济思想文献评述》中,统计分析了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的664篇经济学学位论文,从青年学子视角管窥民国经济思想的发展概貌。这些综述研究不仅是对本领域已获得成果的总结,也有利于已有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发挥更好的基础作用。
四、新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理论性和现实性有所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不断推移,范围进一步拓展,时限不断延伸。在现中国经济思想的研究方面,学者结合当代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导向和政策实践,促进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系统、深化。
(一)思想研究更加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钱津研究员在论文《新中国工业化思想评述》中深刻分析了新中国工业化思想和工业化腾飞现象,认为应该理性、客观的认识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区别。西南财经大学刘方健教授在论文《“以粮为纲”的思想文化渊源及其评价》中着重分析了“以粮为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局限性,结合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背景,支持我们应该深彻转变这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以现代化农业支撑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历史重任。内蒙古财经学院姜建华教授、教师邓强在论文《新中国产业结构研究思想演进路径分析》中,从中国的产业结构研究思想入手,分析了马克思、毛泽东和当代西方的产业结构思想与理论,说明了中国产业结构研究思想的演进路径。中南民族大学李天华副教授在论文《恽代英在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史的地位》
中,阐述了恽代英一系列经济思想,并肯定了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政策研究更为细密
对新中国经济思想的政策研究重在探讨经济思想的政策实践,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待经济思想,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中检验经济思想,有助于提高经济思想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大权副教授在论文《赶超战略与平衡发展:翁文灏与马寅初两种工业化道路的比较研究》中,通过对翁文灏的赶超工业化道路和马寅初的均衡发展道路进行比较分析,充分肯定了马寅初包括比较优势原则在内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陈东教授在论文《浅析经济体制与政府主导理财原则的选择》中,考察了“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两大理财原则在中西方的运用,认为随着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多样化,不能片面强调“量入为出”,要考虑“量出为入”的可行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瞿商教授、郭旭红博士在论文《改革共识——市场共识——转型共识》中,总结叙述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认识上的三次大转变及其重要意义。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张明在论文《集体合同与制度激励——以解放初期上海申新棉纺织一厂为个案的分析》中,探讨了解放初期民营企业的集体合同制度问题,并从理论依据和经验依据上证明了企业实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更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彭聪、吴传清教授在论文《20世纪80年代中国区位经济学史研究》中,探讨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并作出客观评价。
五、齐鲁文化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齐鲁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齐鲁文化的国内外交流有了长足发展,所以,研究齐鲁文化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届年会上,与会学者就齐鲁文化展开了细致梳理和分析,就齐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讨论,形成了众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观点。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赵梦涵教授、李维林副教授在论文《齐鲁文化经济思想的变迁与本土化、国际化简论》中,界定了齐鲁文化的内涵和基本构成,详述了齐鲁文化两大主流学派儒学与管学经济思想的变迁、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当代的借鉴意义,并且对比阐明了鲁文化与齐文化经济思想的异同点,进而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了齐鲁文化能够走向世界的成因。文章最大的亮点是从齐鲁文化的地域空间和思想基础方面提出并论证了周公是齐鲁文化先驱者和奠基者的论断;而且作者这种前后比较、中外联系的内容表述和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推动了齐鲁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齐鲁文化由齐文化和鲁文化组成,鲁文化以儒学、墨学和兵学为代表,齐文化以管学为核心。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如浙江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曹旭华教授的论文《的成书年代与作者研究》、中央财经大学王文素教授的论文《“管晏”社会保障思想探究》、南京大学商学院蔡一教授的论文《论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等。同时,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朱德贵教授的论文《论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也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方面总结概述了鲁文化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马涛教授在论文《民国时期上海民族金融家创业成功的精神动力》中,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于上海民族企业家创业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郑小娟副教授在论文《略析徽商的“贾儒相通”观和儒商化取向》中,分析了贾儒相通对于徽州人从商道路的影响,这充分证明了齐鲁文化本土发展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
六、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尝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麦茹博士在论文《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创新及发展趋势》中认为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应该借鉴吸收各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肯定了计量学、统计学方法在研究历代灾荒和赈灾思想上的实用性,她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上海财经大学程霖教授、王昉副教授在论文《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演进》中指出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和分析工具的应用丰富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一)中西交融
中外比较研究方法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研读上海财经大学程霖教授、王昉副教授的论文《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演进》可知,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一批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创建者就倡导开展中外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而且其研究视角更加注重中西交融和相互影响,特别是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对西方国家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邹进文教授的《Economy、Economics中译考——以“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为中心的考察》论文详述了中国近代对Economy、Economic中译名的演进过程,其既受到西方“经济学”含义演变的“外因”影响,也与当时中国移植西方经济学的“内因”有关。代表性的论文还有《西方金融理论的传播与晚清金融思想及制度的转型》(程霖、岳翔宇)、《西方工业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张申)、《中西方货币思想变迁中的分流——中国传统货币思想与西方货币思想差异研究》(何业嘉)等。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对西方重要经济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如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岳清唐博士在论文《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报酬递增
思想》中,回顾了报酬递增思想的渊源和继承发展脉络;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郝延伟在论文《关于“大萧条”研究的文献梳理》中对大萧条的理论价值和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梳理。北京大学刘群艺副教授在论文《Rethinking Land Reforms in East Asia: Egalitarian or Inegalitarian?》中,对二战后中国和日本的土地改革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从土地改革的领导者思想起源及其生平介绍、土地改革法及执行机制、土地改革对于平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效用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计量研究方法
在本届年会所收录的论文中,一个重要的亮点是学者们对经济思想史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学科结合、方法创新,计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大放异彩。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部James Kai-singKun、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马驰骋博士在论文《经济冲击、儒家文化与农民起义》中运用计量模型量化分析了农业歉收对农民起义的激发作用,而儒家文化则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其最大的贡献是用典型的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儒家文化对经济冲击的缓解作用,这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思想史的科研视野,让我们所熟悉的内容因参照物的改变而有了更为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这是学科交叉研究的有机融合和有益尝试,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同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刘常青教授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发展的原因——一个模型及其解释》中,也通过构建模型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解释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影响因素。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孙圣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刘晓鸥博士在论文《历史计量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沟通、合作与机遇》中,呼吁史学研究要和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兼容并包,相互补充,顺应时代的召唤,抓住发展机遇,将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模型化方法运用到史学研究中。
此外,本届年会对中国经济思想的研究内容更为广泛、深入,出现了一些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的认识,增强了其解释现实的能力,为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前进动力。聂志红在论文《中国经济思想基本元素演变的脉络与逻辑》中,理清了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历史轨迹和基本逻辑线索,阐释了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朱成全教授、博士生王智莉在论文《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于经济学说史和经济思想史双重视野》中,反思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亚明在论文《基于分工思想的经济学研究评述》中,对以分工思想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探讨。
从本届年会丰富的学术观点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思想史未来的发展路径将越来越宽。其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势;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交流探讨,形成兼容并包、学科融合的情形;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的有益尝试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融入国际学术主流。
A Summarization of the 15 Fall Due Annual Meeting of Aoci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Li weilin Zhou linlin(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topics and the academic discuion of the 15 Fall Due Annual Meeting of Aoci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and it also comprehensively illustrates the main topics: Chinese traditional economic thought, Chinese modern economic thought, and the loc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Qilu Culture.The methods of econometric analysis,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have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then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in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mainstream.Key words: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Aoci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the 15 Fall Due Annual Meeting
thth
th
中国经济新常态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过去30多年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不断凸显和释放,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等基本面的变换也悄然进行。中国经......
在学术研究中,人们一向把"修辞"(rhetoric) 定义为是说服的艺术,它是在承认理性所具有的作用的基础上,强调理性的真理如果要被人们所接受的话,必须借助于修辞。目前,也有很多学者......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 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篇一)*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