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旗县域经济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正蓝旗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正蓝旗人民政府(2007年8月28日)
正蓝旗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全旗土地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区定贫困旗。近年来,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正蓝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全旗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从2003年开始,全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当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了69.1%、794.2%和61.7%,增速分别比2002年提高63、777和75.4个百分点。到2006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14亿元,相当于2003年的2.2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31.1:49.3:19.6调整为15.7:65.6:1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3亿元,比“十五”前四年的总和高出11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3年的2224万元增加到26741万元,增长了1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156元和2303元,较2003年增加2769元和681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9亿元,比2003年增长3.1倍。
一、夯实县域经济基础,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正蓝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1012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67%处于沙化半沙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干旱少雨,超载过牧等因素,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世纪之交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使长期积累下来矛盾集中爆发,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前所未有打击。2003年,我们提出了“生态立旗、畜牧富旗”的发展思路。几年来,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坚持不懈地推进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草场“三牧”制度覆盖面积达到1325.9万亩草场,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86.7%。草畜平衡责任制入户率连续5年达到100%。坚持不懈地推进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通过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提高牲畜个体质量、拓展农牧业外部增收空间,求得农牧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的互动发展。根据草原受损程度、地貌特征,提出了分区域发展畜思路,规划建设了以“三镇三线”为中轴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北部沙地重点发展肉牛养殖业;在南部低山丘陵区加快发展内蒙古毛肉兼用型细毛羊产业总体布局。通过引进优质畜种、黄牛改良、细毛羊繁育等手段,加快推进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目前,全旗奶牛、良种肉牛和细毛羊存栏头数分别达到1.6万头、16.8万头和39.6万只。围绕乳、肉、毛、沙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拓展农牧业的外部增收空间,先后培育建设了圣元乳业、华生绒毛、锡林兴发正蓝加工厂、博日都饲料加工厂等12户龙头企业,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基地16个,肉牛繁育基地20个、细毛羊繁育基地30个,扶持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9个,2006年产业化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2%。
坚持不懈地推进人口转移,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通过主体的主动退出求得客体自我平衡、自我修复。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围绕农牧民子女上学难、上不起学的问题,对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实施了牧民子女上高中补贴等政策,使广大农牧民子女从小就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小就能够树牢在城镇就业生活的思想,进而从源头上逐步减少从事农牧业的人口。围绕上都电厂、上都纸业、圣元乳业等大项目的建设,依托“农村牧区青年创业行动”和“阳光工程”,大力实施农牧区青壮年技能培训,几年来,累计向旗内各大企业输送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3116人。不断完善鼓励农牧民进城相关配套政策,取消了农牧业和非农牧业户口区别,统一为“居民户口”。落实了农村牧区劳动力进城举办经济实体,享受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优惠政策。对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牧区人口,全部列入到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积极为农牧民进城搭建设平台,围绕旅游业的发展,由政府补贴268.7万元、按揭贷款150万元、牧民自筹145万元,在上都镇内黄金地段开发建设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以牧民转移进城从事民族服饰、民族餐饮、民族工艺为主导产业的蒙元文化一条街。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在上都镇开工建设了“玛拉沁艾力”移民小区。目前,富裕户进城置业、适龄儿童进城读书、青年人进城创业、老年人进城养老正在成为一种导向。
二、巩固县域经济核心,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深切感受到,正蓝旗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症结就在于经济结构的单一。调整单一的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的必经之路。2003年,我们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发展环境,立足于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出了“以发展工业经济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依靠工业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总体实力、提高反哺农牧业的能力、吸纳农牧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打基础与促发展并举,围绕项目建设,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改善资源转换条件。把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煤、电、矿、乳、肉、毛、沙”,培育构建了能源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矿产采选加工业和建材加工业四大支柱产业。针对产业层次低、链条短的实际,积极培育与大项目相关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全旗正在逐步形成以上都电厂为龙头,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互补,以粉煤灰、石灰石、石膏开发利用,风电塔筒、扇叶及易损件制造等为延伸的电力能源基地,以硅铁的综合开发利用为龙头,以钛铁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撑,以工业硅、单晶硅、多晶硅开发为延伸的铁合金基地;以圣元乳业为龙头,加快鲜奶加工基地建设;以上都纸业为龙头,以高强瓦楞纸、彩印包装、图书印刷等为延伸的沙柳种植和开发利用基地的发展格局。
2006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5户增加到18户,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17%提高到47%。目前,全旗已投产电力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造纸产能6.8万吨,硅铁产能6万吨,水泥产能20万吨,鲜奶加工能力15万吨,牲畜加工能力100万羊单位,绒毛加工能力4000吨。
三、开发县域旅游业,形成地方经济发展新亮点
正蓝旗拥有蒙古高原特色的草原、森林、沙漠、湖泊等自然资源和蒙元文化发祥地、中国蒙古语标准语音基地、元朝都城之一元上都遗址等文化历史资源,构筑了独特的旅游优势,为发展县域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旗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大力推进以元上都遗址、察哈尔蒙古文化、沙地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开发进程,加强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完善了元上都遗址-林场-小扎格斯台-桑根达来镇的旅游环线道路、元上都博物馆、元上都旅游沙盘景观、金莲川赏花亭及赏花栈道、元上都雕塑群等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了元上都蒙元文化旅游带、浑善达克沙地旅游带、乌和尔沁敖包皇家猎场旅游区、小扎格斯台淖尔等旅游区,初步形成以“两带八区”为框架的大旅游体系。全力推进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注重加强蒙元文化的研究,在更高水平和更大范围提高了正蓝旗的知名度。重视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装和民族特色食品的开发,积极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发展“牧人之家”旅游,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2007年2月正蓝旗入选全国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行列。2003年以来,共接待区内外游客达30万余人次,旅游业相关收入突破3000万元。
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集中度,大力推进城镇化
近年来,正蓝旗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充分发挥旗所在地联结城乡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承接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及劳动力转移的载体作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每年集中3亿左右资金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和使用效率,改善人口结构,极大地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建设中,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围绕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忽必烈广场、占地10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占地3693平方米的纳〃赛音朝克图文化中心,重新修缮了敖包希热公园。始终坚持把突出蒙元文化特色作为城镇建设的主要基调,规划建设了蒙元文化一条街,元上都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三是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理念,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遵循“建管并重”的原则,制定了《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城镇公益性事业市场化动态管理办法》,使城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积极推进市政公共服务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将城市环卫工作全面推向市场,使城镇卫生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上都镇的城镇面积由2002年的2.7平方公里扩展到7.2平方公里,镇内常住人口由2002年的1.8万人增加到4.9万人。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21%提高到50%,供水普及率、供热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4%、30%、40%和30%。力争到2010年,使旗府所在地上都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五、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聚集后发优势
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环境作为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作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环节,按照“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原则,努力营造适度超前的硬环境和优质高效的软环境,为加快发展聚集出良好的后发优势。一是改善了体制环境。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减少人员,解决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从源头上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二是改善了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积极探索实施集中审批、集中收费、集中服务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时效承诺制,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改善了信用环境。全面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积极培育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中介组织,加快建设“信用城市”。加强信用环境综合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偷税骗税、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四是改善了设施环境。多方争取资金投入,不断加强交通、通讯、物流、供水、供电、排污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环境。
预计到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增长50%,其中工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5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亿元,增长26.3%。财政总收入达到15亿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40元,增长20.8%;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70元,增长20.2%。
察右后旗旗域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察右后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一、二、三产业都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旗地区生......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
抢抓有利机遇,快速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枫林镇党委书记、镇长 欧阳才华枫林镇地处鄂赣交界,316省道、五九铁路、杭瑞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被称为鄂东南的“东大门”。近......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10年10月份中凯蓝域管理处工作总结一、本月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客服部工作重点:1、业主入伙办理17、接待业主投诉房屋工程遗留问题63项;2、及时催缴物业费及水费,并整理汇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