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汉中市龙岗学校学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 编制:李强 编号:06 姓名: 班级:
《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2.置身诗境,品味诗歌意境美、语言美。3.吟咏诗韵,领悟诗歌情感。
4.积累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重点】
吟咏诗韵,理解诗歌的意境美、情韵美。【学习难点】
1.理解李商隐诗歌中的“典故”及其作用。
2.诗歌的个性化解读,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学法指导】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课时】:2课时 【导学链接】
1、作者及其艺术成就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李商隐的文章也是文苑异卉,他的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2、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琴弦()惘()然 马嵬()未卜().....宵柝()晓筹()..
(2)根据注音,在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望帝春心tuō()杜鹃 cāng()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wǎng()然 空闻虎旅传xiao()柝 无复鸡人报晓chóu()如何四jì()为天子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鉴赏《锦瑟》
一、知人论世,感知诗意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知晓背景:《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
3、初读诗歌,感知诗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
二、吟咏诗韵,鉴赏用典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二、置身诗境,领悟情感
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
3、后人对《锦瑟》的解读常有(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3)作者的身世自伤三种。你认为是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鉴赏《马嵬》专诚静勤做学问 听说读写学语文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汉中市龙岗学校学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 编制:李强 编号:06 姓名: 班级:
一、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知晓背景: 天宝15年(公元756年)6月,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亡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至马嵬驿(陕西兴平)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2、白居易笔下的玄宗与贵妃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3、初读诗歌,感知诗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
二、吟咏诗韵,体悟情感
1、从首句“徒闻”入手说说诗人的真实用意是要表达什么。
2、颔联、颈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3、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4、有人评价说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能否说出这两点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拓展阅读】
情深唯有李商隐
“幽心不独伤离别,情深唯有李商隐“。世人在对才子的评价中有“柳三变多情,元稹痴情,苏东坡专情,义山深情”一说。才子风流,风流才子。自古以来,才子多风流。纵然不戏言唐伯虎的戏点秋香,也有他人的风花雪月。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却还是有后来的朝云红袖夜读添书香。陆游的“错、错、错”一曲钗头凤惊世流传,却也是再娶而已。唯有义山,人生最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李商隐的深情,是寂灭世界中的凄壮与柔婉。李商隐,幼年10多岁丧父。上有三个姐姐,二姐最聪慧,最漂亮,却被宦官气的重病,嫁人之后却回了娘家。商隐儿时受其影响颇深。受白居易,令狐楚,令狐陶,令狐绪的提拔,却一生郁郁不得志!母亲为其介绍的柳枝姑娘,因自己参加考试害的她的苦苦相等,却最终被别人强走,美好的初恋断送了。后来又和一个道士分别看上了陪同公主出家的姐妹宫女俩,李商隐看上了华阳,并生了女儿。一直到后来跟王茂元的女儿王幼娘结婚后,他们同回家才知道一直被弟弟羲叟照顾的女儿原来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华阳的女儿,最后45岁时就得病死了。最后是中举后的义山想找华阳,找了好久没找到,最后跟王茂元的女儿王幼娘结婚后一直都在奔波忙碌,王幼娘一直都默默支持他,照顾着家,也学他爱学的杜甫的诗。到最后远行说一个月就回来,可是王幼娘等了一
个月不见回来,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等到义山回来后才发现书信中很好的妻子居然卧病在床,骨瘦如柴,最终得的病由于无救离他而去了。而王幼娘的父母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儿过着舒适的富家生活,可是„„。
有人这样描述李商隐。无可奈何繁华尽褪,一个朝圣者的灵魂在寥落的晚唐被孕育而出。悠悠的丝竹管弦之外,你把盏自叹“锦瑟无端无十弦”——如果你是梦迷蝴蝶的庄生,正是这亘古舒展的灵魂赋予你烟波浩渺的思绪与惊世骇俗的才情;如果你是心托杜鹃的望帝,也无怪乎这迂折回转的诗情去作《马嵬》的悲啼。你用一生的伤痛泣成这字字珠玑的悲吟,却又在玉石的烟霞里迷失了那杨朱泣、阮籍返的漫漫长路。惆怅在记忆的影子里,惆怅在憧憬的幻想中,“虚负凌云万丈才”,你却终此一生,在现实的愁云里襟抱未开。
我暗叹你苦苦地执著于这风雨飘摇的乱世,然而啼血一叹“古来才命两相妨”,却将你的耀眼光芒和着“一把辛酸泪”共同淹没在朋党之争的喧嚣中,埋藏进风烛晚唐的冷漠里,终于竹死桐枯。盛唐气魄不再,你吼不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语;夹在牛李党争的细琐中,你体味不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当一个盛世的黄昏降临,你只能长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一个朝代的秋天飘然而至,你在“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慨叹中昏昏欲睡。十七岁的你已少有才名时,尚可以挥洒“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骄傲,然而十年一瞬,百年一念,“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不是你对人世间终也不悔的执著与悲鸣?
年幼时我读到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字句,笑你的愚。然而长大后被你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蜇疼了心、呛出了泪之后,才明白那“海枯石烂”的虚妄哪里敢与你这现世的执著比肩?信步芳径的玉溪生啊,你的岁月中有几多迷离几多情愁?为红颜你卷入了朋党之争,背负骂名,却仍缠绵“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呢哝;你又是浪漫得忘形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你以为那一缕绕指的阴柔可以缠绕你的命运,可以穿透你的时代么?“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它注定缥缈,它注定虚幻,它注定你的生命中尽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离愁。恍惚顾盼,“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许,即使是你老态龙钟垂垂暮年时,回首往昔,也仍看不清这几重雾里的花、水中的月吧?哦不,年不过半百,你已抑郁而终。这份纠葛于你,只能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的往昔故事了。
岁月悠悠,悲喜几何;少年已去,结发长辞。衲衣筇杖的你长吟“三生同听一楼钟”,终于在这佛门中寻得一个清静世界来安顿自己的灵魂。那已然千疮百孔的心依偎着最后的信仰,自慰“世界微尘里,吾独爱与憎”。曾记否年少时的你寻仙问道,也曾孩子气地挥洒“桐拂千寻凤要栖”,那时真如司马相如“高车驷马过此桥”一般意气风发,然而如今却又静心莲花菩提中。朝过三清又拜佛,却是“壶中天地宽”,抑或“禅房花木深”?我不得而知。
才华横溢,命途多舛;可怜天上召,空余白头吟。也许你的诗人气质正是为这晚唐的寥落而生的吧,也许正是你的坎坷造就了这几多惊世骇俗的文字吧,也许朝圣的心终将在这尘世的嘈杂中渐行渐远,于今我只能循着这迷一样的诗追索你寂寞的影子。
呜呼义山!锦瑟无端五十弦,知音不遇为谁弹?天涯歧路,柔肠寸断„„莫叹“他生未卜此生休”,更有“又送文星入夜台”!来世更待,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是谁说过,诗人比佛更慈悲?专诚静勤做学问 听说读写学语文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2.要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
盈江一中201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学案2010年 2 月28 日 盈江一中201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学案2010年 2 月28 日问题6《马嵬(其二)》中巧对是怎样表现的?问题7......
《李商隐诗两首》学案一、知识积累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李商隐诗两首》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3、感情诵读课文。二、预习检测1、解析题目:《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