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改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化学新课改”。
新教材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在进行对我市实施化学新教材教学近一个月的调研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所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主要来自叁方面:第一、化学新课标的知识呈现方式和顺序变了,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变了,造成了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之间的很大矛盾,特别是在高考要求不明晰的情况下,更感到难以适应。第二、尽管普遍认同了新课程的理念,却欠缺实施时所需要的教学技能。第三、我市各校都使用了不适当的安徽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高中化学必修1《同步作业》,造成教和学的极大混乱。如何根据新的要求,发扬我市化学教学多年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教学技能,成为新、老教师都需要认真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时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真正理解、掌握其精神实质,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使用新教材。在新课程中,教材仅是学习的一个范例和文本,教师要突破多年来“紧靠课本”“忠实教材”的观念,教学中如何选取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要靠教师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设计展现核心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正确处理“探究”与“双基”的关系,还有“时间”的问题,所以我们只有选择一些核心内容,一些最具有探究价值而且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校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要掌握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只用一种学习方式是不可想象的。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习方式(包括接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
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人教版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初、高中知识衔接点,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在学生已有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
五、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由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要求的描述不是非常具体,对于教学深广度的把握,一定要恰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比较现行的人教版、山东科技版、和江苏教育版高中化学教材对同一知识的呈现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六、教参和教辅一定要选择好,因为新教材还处在实验阶段,每年都有变化,如2004年、2005年、2006年版本都不同。很多教辅都过时了,就是我们培训用的人教社发的“试教通讯”都已过时,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
七、特别强调,安徽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高中化学必修1《同步作业》应立即停止使用!其原因有:
1、题型太旧、太难。几乎所有练习题都是以前配合旧教材而使用过的题型,编写时只简单作了重新组合。绝大部分计算题与新课标要求不符合,显得太深、太难,使用它会给教与学带来严重且不必要的负担。
2、知识过时、没有更新。很多知识在新教材中都已更新,而《同步作业》中还有很多陈旧知识。例如,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介绍,新教材很清楚地说明只要知道是6.02×1023 mol-1。
旧教材则强调“约”为这个数值,《同步作业》中仍按旧教材的说法强调“约”字,否则就是错误。这是陈腐的、错误的。造成教师在教学时无法适从。类似例子很多。
3、习题练习内容与教材内容不一致。《同步作业》中对很多知识的练习都采用一步到位、步步高(步步达到高考要求),根本没有考虑教材教学内容。新教材对某一知识的介绍大多采用螺旋上升的,对某一知识目标要求只有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后,才能达到期望的高度。这方面造成教学最大的混乱。例如:
(1)、物质的量内容中,教材没有介绍阿伏加德罗定律,但《同步作业》中有很多关于它的练习题,如果要讲清它,教师必须补充很多内容。
(2)、离子反应内容中,新教材已很明显避开“弱电解质”问题,但《同步作业》中出现大量涉及它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师又要补充很多内容,这是编者根本不了解新教材所致,完全按照旧教材体系编写的。新教材中有关“弱电解质”内容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才有介绍。造成教学极大的混乱。
(3)、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内容在第三章第48页才有介绍,而《同步作业》中在第一章中就出现了练习题。这也是编者不了解新教材对知识介绍(呈螺旋上升)而造成的。
以上事例太多,这里仅指出前两章中的问题。很明显《同步作业》编写者还是处在旧的教育模式中,不熟习新教材,建议我市各校高一化学教师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步作业》,尽快回到新课改正常轨道上来。
每章教学主要建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对实验要求的呈现方式根本区别是新教材没有规定哪些实验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哪些是学生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选择。按照课标要求和建议,本章5个实验都应由学生来合作完成。如果确实有困难,实验1和实验3可改为演示实验,因为实验1在初中已有介绍,实验3在选修“实验化学”第20页会再次介绍。
二、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的关系,在教学时我们要淡化旧教材中的“约”字。我听了几个学校教师的这节课,教师仍都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个“约”字,花去了大量时间,还编了几道课堂练习题来强调,这是不值的。在目前三种版本化学教材中都已略去了“约”字,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知识的更新。
三、关于物质的量应用教学时,在本章中我们只仅限于根据公式的简单换算。在调研课上几乎所有教师都增补了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且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多用了几个课时,这是不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第一很多学校使用了不规范的教辅,材料上面都有这方面的习题,为完成它而不得不讲。第二教师对新教材没有全面认识。例如关于这个知识的介绍在必修(第48页)就有。我们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先熟习整个教材,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也给自已增加了人为的课时紧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在第一节中主要介绍了特质的分类及胶体。对于“胶体”教学重点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以及“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课标要求)。教师可围绕这几点组织教学,灵活使用教材,因为目前三种版本的编写人员对课标要求理解各不相同。最初山东版将胶体的几种性质都介绍了,而人教版只寥寥数语。(2005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都是如此)直到2006年版本才介绍了“电泳”和“聚沉”等性质,在此我建议教师还是要将胶体几种特征都讲清较为妥当(增加一课时)。可参照山东版教材。它对三种分散系粒子形象描述(第36页图)非常好。
二、在第二节离子反应内容中,建议教师增补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因为这是常见的,而且我查阅了以后的几个选修模块中都没有再有介绍。但千万不要涉及有弱电解质参加的离
子方程式,因为弱电解质在必修2书中都没有介绍,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才有全面介绍,否则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过重负担。
三、在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中,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一步到位,以后的选修模块中都不再有此内容了(我已经仔细翻阅过)而且一定要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讲清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在2005年以前版本上都没有)。
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市八中教学课改工作实践心得任永军通过一年多新课改的尝试,本人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有关问题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5-07-31 陈琳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高中英语新《课标》突出八大新理念;面对实验中的......
化学新课改教学反思张亚红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
浅谈高中英语新课改问题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也是让学生在体验、参与、......
1、新课标低年级识字任务太重,难以完成教学。2、你认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生字教学怎样处理好些呢?是先解决生字还是教到哪学到哪,或者是讲解完课文后再学生字好呢?3、学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