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名著导读篇目 知识点归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名著导读知识点”。
高考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
一、《呐喊》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字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1.内容辑要: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4部小说。包括《自序》《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共15篇。
2.主要小说简介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表现压抑的愤懑。本篇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
《药》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作者以张勋复辟的事件作背景描述了江南农村中一场**。作品围绕“辫子”的危机,提示了这一事件的实质,即复辟终究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步伐,沉滓短暂泛起之后,终究要被重新淘汰。主要人物有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无知的七斤,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七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一个陈腐守旧的顽固派形象。其他如七斤嫂的精明泼辣九斤老太的固执保守等等,众多人物都是性格鲜明,语言极富个性,真实体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虽然所花笔墨有限,而其中人物如九斤老太,赵七爷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不朽典型形象。
《故乡》描绘了一幅五四时期中国农村凋零破败的真实情景,深刻提示了农村危机背后的社会危机。作者采取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写故乡二十年前后的对比,反映了兵匪官绅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写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对比,反映了在残酷的阶级压迫下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写迅儿哥和闰土之间感情前后二十年的对比,反映了贫困农民因生活的折磨而导致的精神上麻木、愚昧。这些都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振撼力,显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广忧愤。《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来。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集中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落后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臆。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作品采用了改造过的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分九章讲述了一个个既独立又关联的故事,形象的刻画了”阿Q“的性格特征。
《社戏》作品对人物的刻画,相当生动形象,展示了其个性: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都只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他们各自的特征。作者用抒情的笔语写自然山水景致,诸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月色的朦胧,笛声的宛转悠扬,营造了一种恬静淡雅的夜景,给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还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 1
习俗风情都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风的描述起了陪衬作用,使作品读来饶有情趣,亲切感人。
二、《雷雨》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剧作家,语言艺术大师。原名万家宝。《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多幕话剧。
1.故事简介
四凤是周家女佣, 周萍, 周乃同父异母兄弟, 同样爱上四凤。周萍本与繁漪(即周的母亲)有染, 自与四凤偷偷相恋, 便不再理会繁漪, 繁漪伤心欲绝。繁漪知周冲喜欢四凤, 邀请四凤的母亲鲁妈到访, 希望鲁妈立即带四凤离开。鲁妈离开之际, 却遇上周老爷, 繁漪才知道三十年前, 鲁妈在周家打工, 与老爷怀了周萍和大海, 但终被抛弃, 鲁妈带着大海改嫁鲁贵, 生了四凤.。因而鲁妈对老爷恨之入骨。鲁妈计划带四凤远离周家, 四凤却因已怀孕, 要求周萍带她走, 鲁妈几欲晕倒, 事到如今, 只有催促两人快走, 繁漪阻止周萍离去不成, 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 周萍和四凤知铸成大错, 周萍吞枪自杀, 四凤触电自杀, 周冲为救四凤同样触电身亡。
2.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周朴园——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鲁侍萍——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旧中国劳动妇女,正直、善良、刚毅、倔强。蘩漪——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但她对旧制度的反抗
是用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
周萍——周公馆的大少爷。胆小怯懦,冲动又好内省。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
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
鲁大海——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为工
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
3.《雷雨》的结构特色
第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
第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剧作从事件的危机开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发生。
第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
最后,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这一结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它既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雷雨》的独特结构,使作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爆发力大的优秀剧作。这是作者在借鉴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并照顾到我国群众艺术欣赏习惯的基础上,出色地创造而成的。
三、《论语》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首先,《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孔子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表达了他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的仁政思想。其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精辟的言论。如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态度,提倡“温故而知新”(《为政》)的学习规律,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的学习方法。再次,《论语》中还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重在记言,因此,对《论语》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的认识,首先是从其语言特征开始的。鲁讯认为《论语》有“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语言艺术特色。蒋伯潜认为《论语》有“章既简短,辞已质朴”的语言风格。
四、《红楼梦》
1、《红楼梦》内容提要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贾府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贾府的面貌。
①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
②揭露贾府理家的腐败。
③描写贾府经济上的日益枯竭,入不敷出。
④揭示了贾府精神上的空虚。堕落,一代不如一代。
⑤批判了贾府政治上的残酷统治,橫行霸道。
⑥描写了贾府少男少女间的儿女真情,批判了贾府上下的淫乱关糸。
⑦揭示了贾府与四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糸和贾府内部的重重矛盾。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2.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贾宝玉——爱憎分明,性格叛逆。
林黛玉——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薛宝钗——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王熙凤——贪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
3.艺术特色
《红楼梦》在艺术上叹为观止,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此外,他还特别擅于通过人物特征鲜明的语言、人物之间的对比、环境描写等多种手段表现人物的性格。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五、《哈姆莱特》
1.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2.主要人物
哈姆莱特:乔特鲁特和先王的儿子,新王克劳狄斯的侄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先王的弟弟。哈姆莱特的叔叔。
乔特鲁特:哈姆莱特的母亲,先王的妻子,后续嫁新王,即先王的弟弟克劳狄斯。
奥菲利亚:波各涅斯的女儿,雷欧提斯的妹妹,哈姆莱特的恋人。最后因疯癫落水而死。波各涅斯:御前大臣,雷欧提斯与奥菲利亚的父亲,克劳狄斯的帮凶。被哈姆莱特误杀。雷欧提斯:波各涅斯的儿子,奥菲利亚的哥哥。最后在与哈姆莱特的比剑中身亡。
3.故事梗概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腾贝格大学读书,得知父王暴死,匆匆回国,却发现其叔父克劳狄斯与原来的王后即哈姆莱特之母成婚并继承了王位。哈姆莱特悲愤交集。后来,哈姆莱特父亲的鬼魂显灵,告诉他克劳狄斯是杀己夺取王位的凶手。哈姆莱特用戏中戏影射其叔父杀兄夺嫂的罪行来获取证明,同时决定要为父王报仇。奸王克劳狄斯不断试探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只好以装疯的方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在如何复仇问题上犹豫不决,奥菲利亚因为父亲被哈姆莱特误杀身死以及她本人与哈姆莱特恋爱失败,导致精神失常,溺死水中。后来在国王的挑唆下,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比武,双双中了毒剑。王后则误饮奸王为谋害哈姆莱特而设下的毒酒而死。哈姆莱特临死前刺死了奸王,报了父仇。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严酷斗争。故事虽然发生在丹麦,但实际上是
16、17世纪之交英国社会生活的缩影。
4、思想内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莱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5、艺术特点:
《哈姆莱特》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
(1)在人物塑造上,通过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性的深层内涵
(2)善于运用内心独白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欲望等多层次展示出来。
(3)多层次的情节线索,和生动复杂的故事,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4)成功的对比手法。这尤其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如老王与新王,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霍拉旭、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哈姆雷特、奥菲利亚等。
(5)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结合。
河北省中考名著导读篇目① 鲁迅《朝花夕拾》 ② 冰心《繁星•春水》 ③ 吴承恩《西游记》 ④ 施耐庵《水浒传》 ⑤ 老舍《骆驼祥子》 ⑥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⑦ 斯威夫特......
中考12篇名著知识点《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1.作者:冰心2.体裁:诗集(“小诗”: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 3.内容和主题:(1)对母爱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和......
初中生名著导读知识点一、《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名耳,字子安。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4、主......
您一生中值得拥有的名著:大卫.科波菲尔 雾都孤儿 呼啸山庄 简.爱 园丁集新月集 飞鸟集 采果集 傅雷家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红楼梦 培根随笔 格列弗游记 窗边的小豆豆罪......
中国古代文学Ⅲ·唐宋文学重点篇目诗词背诵篇目唐五代诗:虞世南《咏蝉》 宋之问《度大庾岭》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 杨炯《从军行》陈子昂《感遇》(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