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申论》考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申论考试答题技巧”。
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首先得确定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对于《申论》考试的研究,多数是经验主义的,或者纯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亦或从写作学的角度,但由于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因而以上方法都显得各有缺陷。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我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来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招考的公务员不只是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也必须是行政工作中的能手。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对行政行为的一般情况没有较深的了解或领会是没有什么可以侥幸考上的可能的。下面我们就仍然按考试题型的顺序分三个部分来谈。
《申论》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50字(有时要求200字、300字不等)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它是模拟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对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们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机关事务日益繁重,领导公务繁忙,自然希望下级汇报工作简洁些。所以下级要注意尊重领导宝贵的时间,汇报问题简明扼要。争取在1-2分钟内将事件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以让领导判断是否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按照普通人说话的速度120-150字/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速度一般是180-220字/分钟),1-2分钟内就把事情说清楚。
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领导更需要下级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主要事情说清楚。所以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应当包括人物、事件、性质(类型)三个最基本要素。它是一个总括性语句,带有段旨句性质。接下来的话中,下级应当依照一定的次序,把事件的情节加以提炼。这是一个极为简短的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都要扼要阐述。考虑信息量的适中问题,有些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必要精确(有时甚至需用统称或泛称),只要能让领导了解大概就行了。而情节则需要分清主次,由谁引起,过程如何,参与者有哪些,有何表现,结果如何都要有所表述。对于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也就是主体事件引起的议论,则不必考虑。以免给领导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左右领导之嫌。
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用不超过350字(或400字、最多5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中秘书或其他下级公务员提出拟办意见的方式。紧承上题,下级向领导汇报了事情后,领导一般要求下级拿出解决方案预案。这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选择性。也就是说,办法要有几条平行的(主次分明的一种方案虽也可行,但考虑机关实际,似乎不妥,因为领导没有选择余地。应当有至少两种以上主次分明的方案才行。)方案的制定,有多种切入途径,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切入途径:
1、从行政的角度切入,考虑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方案提供者处于一种客观中立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基于此,方案的编写按照主办机关(协办机关)、采用的行政手段、定性定量三个方面。
2、从政府、单位、公民三者来考虑。作为法人的单位和和作为自然人的公民,都是行政作为的对象。行政行为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用一句俗话说,“手板手心都是肉”,在人民内部矛盾居主导地位的和平建设时期,行政行为应当考虑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的平衡与兼顾。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争议性事件的处理上,更要注意各方的让步与协调,对有过错的一方特别是单位防止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处理办法。在行政行为中注意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标。重大复杂问题要注意处理的时间性、阶段性,考虑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涉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在编制方案时,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事实上,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行政行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以上三种分别是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当然三者都要以经济价值取向为基础,其他还有道德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宗教价值取向等不同的价值取向方式。不同的方案事实上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做出的。也只有这样,领导才能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佳方案,才能保证最佳(即综合效益最大化)行政行为的作出。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方案既要解决具体问题,也要解决类似问题,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解决长远问题。解决方案应定位在抽象长远的法规与具体短暂的行动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又不同于二者。总之,如果是负面事件,则方案要达到一个目的:“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是正面事件,则方案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经验”。如果是中性事件,则力求让大家“改革更深入,开放更全面,工作更落实,各方面都上新台阶”。
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对材料给定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拟标题作文。这个工作是对机关公务员代领导立言,代机关立言的写作活动的模拟。就可见复习资料看来,此类写作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对象意识、缺乏现场意识,为文而文,与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未来实际不符。由于公务员考试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务型公务员而不是领导型公务员,所以《申论》实质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体意识,又要有错位意识,既要从事务型公务员所站的具体角度考虑,又要从领导所站的全局高度进行把握。特别是对领导现场讲话的模拟和对报告、意见等行政公文文种模拟的色彩更浓。
我们以对领导讲话的模拟为例来探讨其写作。因为,辖区内的重大事件,领导往往要去现场办公,少不了讲一番话,这就必须要有个书面底稿,这个工作有待下级去完成。如此,因此,《申论》的写作必须具有现场感,必须就此情此景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所以行文要分清对象,语言要有口语色彩,讲话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重要的观点、措施在语言上要适度重复,以使现场群众能够一听就懂,一听即明。下面我们就来谈具体写作的问题。
1、标题。要表明所持的观点。考虑到行政机关的理性化倾向,通常使用标题显旨的方式。仅从写作上来讲,似乎设问式标题、反问式标题、范围式标题都可行,但这些绕弯式的标题,是不符合机关追求效率的实际的,所以能够少用尽可能少用。而且,行政机关从事的具体工作,不是党委的发指示、不是人大的立法规,不是政协的提建议,因此特别讲求务实性。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引用几句歌词化的民谣来侧重说明当前我国四大班子的主体分工及地位:党委掌握大政方针“天上星星参北斗”,人大行使立法权“你有我有全都有”,政府行使执法权“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协行使参政权“路见不平一声吼”。所以行政机关的论述性文章常见标题格式多含有“大力推进……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坚决打击……”、“绝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建设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防……于未然”、“要时刻把人民的冷暖记在心上”等。标题尽可能要有动感,有力度,才能体现行政风格。因为行政行为在辖区内具有普遍性、无差别性、强制性等特点。要上承党中央,下接老百姓,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2、正文。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这是对领导现场办公的一种模拟。在群情激动的时候,政府官员到场,必须迅速地稳定群众的情绪,使现场安静下来。所以开头要紧密结合事实,简要回顾发生过的事情,在写作中,就是要高度凝炼地概括主要事实。这时通常采用记叙手法,准确地说,是概叙手法。如果在写作时加上适当的称呼语,则感染力会更强。领导立场要客观公正,内心要稳定沉着,但绝不是脸上冷若冰霜,而是喜怒随民之所想,应民之所愿。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洗耳恭听,或平易近人,要视事件的性质和程度而定。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切不可面对不同事件都只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所谓“正声”。
主体部分。领导待现场平静下来之后,然后推心置腹地群众交流,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处到近处,分析事件(不一定是问题,有时也是成绩,或新生事件)产生的根源、表现、影响等。写作时,最需要的是把它表述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说明。为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文章中常使用类似“第一、……第二、……第三……”的结构形式,或者复制主旨句的形式,将同一主旨句在几个段落里反复使用,而紧承其后的是前后相承结构为一体可以阐述主旨句的几个二级下位观点。
结尾部分。在现场群众心平气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即政府官员给出的解决方案。这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特别注意,在考试时,考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将第二题的方案仅作行文上的改变就将其搬到文中,这是不符合行政行为实际的。因为第二题给出的方案是预选方案,有多套方案,而领导在现场事实上只能讲一套,讲最优解决方案。这就测试考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了,选择什么方案,必须切实考虑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讲,第二题给出的方案都有可行性,但政府官员在现场处理问题,代表的政府,不能将几种解决方案交给群众去选择,而是确定一种方案对其进行说明,以保证政令的唯一性,从而确保其权威性和畅通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看干部在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的态度和水平。这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务实性、公正性、高效性是特别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考生的行政能力的最关键一环。
解决方案讲完后,一般都有希望、号召、强调、勉励、重申等方式的话来做结束语。这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措施、协力向前的重要舆论力量,应当而且必须加以重视。
《申论》考试,说难则难,言易则易。难点在于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无处下手,“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东拼西接的文字迷宫里不知所措;易的地方在于《申论》所对应的行政行为,没有做过都见过;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电视上总见过,实在没见过报纸上也该读过,如报纸头版的市长讲话,或者一些详细的工作报道,褪除新闻穿靴戴帽的部分,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申论文章主体或部分。所以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申论》是容易得到引申、论述的。常见的《申论》资料,学者编的,大抵有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之憾;官员编的,却又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慨。考生很少明明白白地考个高分。所以我再次谈论这个谈得正热的话题,但愿大家读了觉得花的时间值。
2002年,我为《申论》培训写作了文章《如何应对考试》,得到了经过培训的上千人的认可。《中国公务员》2002年9、10期发表了该文。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3年1期全文复印。......
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的特点:题型新颖,高度和深度更深一些。 事业单位考试的公文写作,以改错为常见形式。 2013国考省部级,导游词。 【真题回顾】有关部门拟......
【背景材料】【相关评论】重阳,是登高赏景、饮酒思亲的日子,更是尊老、敬老、爱老的日子。今年重阳节,我们面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热点评述】以积......
中国申论研究第一人郭五林再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中国申论研究第一人郭五林再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申论,取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它既有......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仔细审题应对技巧北京人事考试网: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